与生活同源与百姓同心

时间:2022-08-24 09:06:34

与生活同源与百姓同心

湖北日报今年全新改扩版,半年下来,总评价应该是四个字:上下满意。

上,主要是指党政干部;下,主要是指普通百姓。

党政干部满意,主要是我们的报道宗旨始终紧紧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普通百姓满意,主要是社长总编辑们带头、全体记者齐努力走基层,报道越来越贴近广大众生。

社会新闻中心承担的是民生新闻。作为贴近百姓的内容之一,我们不敢说搞得好,只敢说从没放弃认真和努力。

作为主流媒体的党报,民生新闻的导向功能和服务功能,是通过与老百姓利益最直接、最关注的事情体现的。事情并不在乎大小,关键在于指导性和服务性。

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进程中,就业是民生之本,就学是民生之基,就医是民生之急,社保是民生之依。因此,在有关求医问药、社保医保、安全生产、就业和再就业乃至气象状况等各类关系民生的报道上,我们都重点策划,精心组织,认真采写,不敢懈怠。今年新打造的党报热线365栏目,就是由记者崔逾瑜工作室领衔的一档全身心为百姓服务的栏目。此刻,我们的记者曾莉正冒着高温随同济咸宁医院教授奔赴汉川,为拼命打工挣药费的武汉理工大学孝心大学生胡梦婷的母亲诊治,希望能保住她的双腿。

眼下是毕业求职的季节。今年全省40万高校毕业生将走向社会,“90后”大学生将第一次亮相职场。关注大学生就业,引导社会力量更多地鼓励、扶持大学生就业,是党报应该担当的责任。

从3月14日至5月25日,我们策划推出专题报道《毕业季·找工记》,先后刊发稿件(图片)39篇,并与腾讯大楚网共同开办《说出你的找工故事》专栏,纸网互动,全媒体手法推进报道深入。这组报道不是空洞讲道理,而是从不同角度讲述各不相同的求职经历,既有失败的教训,也有成功的经验,让人感受到积极向上的力量,也给在困惑和迷茫中徘徊的求职者以启示。部分报道后还附有专家点评,就求职中的种种现象、原因、对策进行分析和解读,对大学生就业给予具体指导和帮助。在报道结束之际,我们又与武汉东湖学院联手,把报道从纸上延伸进校园,举办《大学生就业课堂》,将新闻报道与社会活动有机结合起来,增强党报服务性,彰显党报影响力。

类似这样的探索,我们还在麻城杜鹃花的报道与承办麻城市杜鹃文化旅游节、记者行走15分钟社区卫生服务圈的报道与主办全省首届十佳社区医生评选、华农大贵州支教10年报道与9日即将与团省委、华农大及本报联合主办“十年,爱心传递”座谈会等结合展开。这,是我们社会新闻中心今年的新体会,新经验。

关注老百姓的衣食住行等可以说是民生新闻的物质层面。新闻报道如果仅仅局限于物质层面,那是远远不够的。民众的物质需求逐步满足后,就有了精神需求。民生报道应将笔触伸向民众的心灵深处,提升其精神世界。

新闻实践告诉我们,信息独家占有越来越困难。媒体可以没有独家报道,但不可没有独特的思想。用独特的思想引领老百姓的精神世界,又成了我们主攻的方向。

这里的独特思想包括新闻选择的角度、报道的视角、记者有见地的观点。谁有了独特的视角、引人入胜的视点和创新的思维,谁就能够在新闻竞争中占领制高点,谁就能够具有更大的影响力。因此,从共享资源中找出独家视角,做出有影响力的报道,才能显示媒体的竞争力。

今年是雷锋同志逝世50周年。雷锋精神宣传年年搞,怎么出新是一个难题。我们抓住雷锋精神在荆楚大地的传承这一主线策划报道,收到了“出新出彩”的社会好评。

《雷锋精神荆楚传承》为上下篇。上篇以雷锋精神在湖北的践行足迹为主题,回顾数十年来荆楚大地涌现的道德模范、英模人物代表如朱伯儒、吴天祥等,从不同侧面解读雷锋精神的深刻内涵。署名评论《凝铸信念 礼敬高尚》提纲挈领,论述了雷锋精神之所以能够经受时间洗礼,浸润荆楚儿女心灵,源于无数学习者、践行者、行动者不断注入时代内涵;源于与社会主流价值相一致、与中华传统美德相契合、与时代进步节律相衔接。下篇分别选取60后、70后、80年、90后、00后共5个年代的普通人进行采访,以《雷锋印象》、《身边的雷锋故事》并联,进一步强化了报道的深度。透露出的信息是:有人群的地方,就有雷锋。可能是瞬间的雷锋,也可能是一辈子的雷锋。雷锋就在我们身边,是你,是他,也是我。

这组报道配合编辑部刊发的省委书记李鸿忠署名文章《让雷锋精神光耀荆楚》以及评论员文章、新闻专栏《雷锋就在我们身边》等报道,作为“有规模、有思想、有深度”的媒体经验,受到省委宣传部新闻阅评。

总之,党报民生报道是一个大课题,我们的求解还需继续努力,不弃不舍。

最后有一点小请求:湖北日报全新改扩版后,每周由80个版扩大到96个版,而民生新闻只有4个版,下半身还经常是美丽而又让人幸福的广告,我们希望适当增加民生新闻版面。

上一篇:增强新闻人文内涵 下一篇:期待更多城市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