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成就标准化

时间:2022-08-24 08:57:31

信息化成就标准化

2012年初,在原卫生部的开年重头会议全国卫生工作会议上,原卫生部部长陈竺称赞香港医院管理局(下称“医管局”)面向全球市场招标,凭借大宗购买取得议价能力,以相对低廉的价格购到高质量药品,达到最高的经济效益,并由此提出效仿香港医管局,建立统一药品采购机制的愿景。

毋庸置疑,在大陆各行业寻变革、求发展的道路上,代表着优质、先进和国际化的“香港模式”,从来都是首选的借鉴样本。

当然,学习并非意味着全盘照搬,而是帮助大陆探寻出更明晰的医改路径。

联网信息化

医院联网是医管局管理下属41家公立医疗机构的重要模式。

自2002年在香港全面推行以来,各联网已逐渐形成大型医院及康复医院及门诊一条龙服务模式,为民众提供持续无间断的医疗服务。

据医管局联网服务总监张伟麟介绍,一家联网通常包括一所综合实力较强的龙头医院,一所有急诊功能的二级医院,一家康复医院以及多个普通科门诊及专科门诊诊所。此外,个别联网也设有特殊的专科医院,如精神专科医院。

“联网内医疗资源整合的关键,是准确定位。”张伟麟解释,“首先以人为本,根据该区服务的居民情况,制定提供的服务项目。例如,较大的区域可能有两家二级医院,患者需求较小的、诊疗情况复杂的区域,则要将医疗资源集中在联网中的某一间医院。”

与此同时,每间医院还要实现特色发展,如发展日间手术中心、缩短轮候时间,其他社区的居民也可以到该中心进行手术;康复医学也将是未来发展重点,包括心肺功能康复、骨科康复、神经系统康复及小儿康复等。

医院的专科发展仍然遵循非竞争的特性,以配合整个香港及联网的需求,提高资源分配的有效性。

在张伟麟看来,随着医院联网的逐步完善,医管局下一步的工作重点在于构建电子信息平台以及患者引导。

他以不同层面医疗机构的患者转诊为例,指出转诊需要整个联网医院及诊所在同一架构、同一机制的前提下,加强团队间合作,提供整体。

“例如患者出院,医生会给他制定一整套出院计划;随着病情的好转,患者可能会回到专科门诊或普通科门诊,医生则要按照患者的病情调整医疗计划;当患者进入慢病护理阶段,转回社区医疗,再由社区团队为其提供后续服务。”张伟麟详细解释。

医管局的电子信息系统正是基于这样的运营体系构建。患者在大型医院、专科医院、社区基层医疗机构的就诊和检查,都要通过统一的电子病历来整合,其中还包括患者的用药情况、检查结果、是否按医嘱执行等各方面的信息。

统一信息化平台的建立,意味着每个层面的医务人员都可以查看这些信息。每隔5分钟,各临床医疗信息数据都会被综合传输到医管局电子病历系统内。该系统存储了医管局接诊过所有患者的终身病历,以供医管局内部各医疗机构共享。

医管局信息化系统应用的成功关键,首先在于系统开发以医生为主导。临床经验丰富的医生熟知患者需求,他们直接参与到信息系统的设计、建立、应用测试、管理等各阶段的工作中。

其次,信息化系统的建设以整个体系为出发点,节省了重复开发的成本,并确保全机构从上到下采取统一标准。

除了构建医管局内部的电子信息系统,医管局也已推动信息资源上的公私营医疗合作计划――医疗病历互联计划。

目前已有10万名以上的患者及1500名私人医生参与该计划,最终实现患者电子病历信息在公私营医疗机构之间的互通。

电子信息化的益处是显而易见的。例如,电子信息系统的一部分――药剂系统内包括了药物敏感和药物交互作用检查功能。当医生输入用药指令时,若电子病历显示该患者有药物过敏史,系统将启动警示功能。

2 0 0 9年,该药剂系统共发出69000次药物敏感警示,大大提升了用药安全。

尽管医管局的信息化系统已位于全球前列,但随着新技术的一日千里、患者增多对信息化服务需求的加大、数据安全及隐私保障等新挑战不断涌现,信息化建设仍为医管局未来的发展重点。

在2012~2013年度至2016~2017年度期间,医管局还将制定新的项目计划,申请更多的预算拨款以及增加人手。

张伟麟总结:“今后的医疗挑战在于基层医疗,尤其是在慢病、老年疾病的管理上。香港未来将以社区医疗为发展重点,患者是流动的,我们要为其提供一整套服务。因此,基层医疗不是孤立的,需要多专业、多团队的合作平台,包括医、护、营养、心理、康复等学科的交叉,推动家庭医学专科的发展。”

评审标准化

作为一名执掌6万员工、41家医院的总负责人,医管局行政总裁梁柏贤的一项重要工作,就是考核各联网的项目指标完成情况。

如果某个联网的某项服务没有达标,相应的拨款就可能被收回,或者分配给其他联网医院。

梁柏贤举例说:“例如某联网申请500个关节置换手术指标,但到年中并未完成250个指标,那么该联网在下半年就要加快手术频率,或者将这些指标转给其他医院。”

谈到联网绩效评估,张伟麟介绍,医管局用“关键表现指标”(KPI)作为衡量的工具。“我们主要用可量化的数据监控重要的服务环节,如临床服务、财务运用以及人力资源应用。每个数据的定义不同,反映不同的问题,包括医院服务量、服务轮候时间、资源应用效率及患者的临床指标控制等。整体共有80~90项KPI,明年希望减至40个左右。”

在梁柏贤看来,考评一家医院有多种KPI,如医院的质量、安全、环境、食物、投诉处理都是考核的重要内容。

其中,一部分以数量指标体现,如轮候时间、财物指标、人数指标等;另一部分则以质量指标体现,比如临床审查、某些手术技术管理、大型手术并发症发生率等。

医院认证系统亦是未来发展重点之一。医管局正在筹建同时适用于公私营医院的医院认证系统,与国际接轨也是重要考量。从长远来说,医管局需要建立香港专属的认证系统。

香港目前采用澳洲医疗服务标准委员会(ACHS)推行的医院评审及质素改进计划4标准(EQuIP)。该标准在国际范围内已被广泛认可并采用,旨在协助医疗机构及卫生服务业改善患者的护理和服务,总共为期4年。自2009年5月医管局推行“医院认证先导计划”起,目前已有5家公立医院及5家私立医院通过,未来5年内还有15家医院要通过评审。与国际评审制度接轨意味着评审将更客观,更有国际公信力。到2011年11月为止,该计划已培训及委任了33位澳洲医疗服务标准委员会(香港)评审员。

之所以选择澳洲标准而非JCI评审标准,梁柏贤解释说,澳洲的标准允许香港本地人做评审员。这就让医管局有机会培训自己的评审员,提高国际视野,促进医管局的管理水平,另外也会减少一些费用。

对于体系中具体的KPI选择,张伟麟认为有三点原则:首先,定义清晰,内涵一致;其次,KPI只是一个数字,系统重在了解数字背后的影响因素,影响越小越好,要尽可能直接地反映监控目标;第三,借助电子信息系统横向比较数据。

“有些问题不是改善数字就可以完全解决的,同时还需了解联网医院面临的问题,支持并帮助他们解决难题,为其提供管理上的支持。”张伟麟说。

在他看来,KPI的作用有很多,由于香港强调透明度及问责制,它的首要作用就是向管理机构说明各联网医疗机构提供医疗服务的状态;二是评估医疗服务工作在国际上的水平排名,所以最好挑选国际上重要的、有可比性的指标作为KPI;三是对民众的服务承诺以及管理上需要推动的工作,将通过建立KPI指标来鼓励医院间互相学习;四是建立一些策略来推动改革,如提高日间手术的覆盖面。

上一篇:英访华团谋求医疗合作 下一篇:服药期,少喝甜饮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