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民族民间舞教学组合对学生训练过程的特殊性

时间:2022-08-24 08:51:48

浅谈民族民间舞教学组合对学生训练过程的特殊性

摘要:民族民间舞是一门较难掌握的舞蹈种类,由于各民族不同的生活习惯、文化差异、地域特色等,形成了各民族舞蹈独特的风格特点。正是因为这些民族风格的差异,在民间舞的教学中,民间舞教学组合在课堂教学中就起到了很大的作用。根据民族民间舞组合在舞蹈教学中的特殊性,本文试图从民间舞教学组合在课堂中的运用的分析中,提出一些个人体会及和建议。

关键词:民族民间舞;组合

中图分类号:J7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2)15-0134-01

由于各民族不同的生活习惯、风土人情、文化差异、地域特色等,形成了各民族舞蹈独特的风格特点。正是因为这些民族风格的差异,在民间舞的教学中,单一的动作很难表现一个民族的文化和独特的韵味,反之民间舞组合就彰显出了特有的优势,组合里把具有民族特色的舞蹈动作编排在一起,连贯而顺畅,加上民族特色背景音乐的衬托,我们能更好的认识和掌握到这个民族舞蹈的风格和韵味,让学生更好的了解不同民族的文化底蕴以及民族特有的性格、气质,尤其是把握不同民族的风格、文化以及民族情感。由此可见,组合在民间舞教学中就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一、民间舞组合的重要性

民族民间舞是舞蹈教学中一个基础且重要的训练课程,是科学的、系统的教材,生动有效的教学方法。使学生了解和掌握多民族的舞蹈风格的一种训练课程。而民间舞组合,是在学生掌握和体现各种民族舞蹈风格的学习过程中较为重要的一个学习环节。在学习的过程中,由于基本动作都是单一动作,基础较差的同学,不能很好地接受或理解,尤其是在对一些不同民族,相似动作之间的区别上,学习富有本民族特色的小组合,就会让同学更好的区分和运用。

二、民族民间舞中的教学组合

民间舞组合的综合性体现在,它是民族民间舞基本动律及风格的综合体,并不完全是单一动作的训练组合。

在课堂教学中,教材的内容主要是以各种不同形式的组合予以体现的。为达此训练目的,将动作、复合动作、律动、技巧、表演,组织在一起,形成一套完整系统的训练单元——组合,这是对学生进行课堂训练的主要教学内容。由于各个民族不同的生活环境、风土人情、文化精神、历史背景等使各个民族的舞蹈风格、情感、韵律体态,差异较大,导致于我们在学习的过程中不能准确的把握,也就是因为这种原因,老师会通过各种不同性质的组合训练来达到一定的教学目的。

三、民族民间舞教学组合的作用——为剧目奠定基础

每一个民族都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特点、浓郁的生活气息及强烈的地域特色。在刚刚进入民族民间舞学习的时候,其舞蹈风格一般都不太好把握。老师会引导学生进入一种学习的状态,把学生带入到将要学习的民族当中,让学生了解到当地的民族文化及历史等。这样,学生就更能准确的用肢体来表现由“崴”这个基本体态而生派生出来的各种崴步的风格韵味,如:“崴”,轻快活泼,“大崴”,朴实大方,“反崴”,抒情悠然等,从而产生出不同的组合,有利于学生在组合训练区别各种崴步的差异,只有知道了这些差异,才能更好掌握它们的韵味、风格和特点。以上的论述证明了民间舞组合能让学生更好的掌握每个民族的风格和韵味。

民间舞组合虽然由一个个单一的动作串连在一起,经常会出现重复,但这并没有抹杀民间舞组合里动作与动作的连贯性,正是因为民间舞组合对单一动作的反复训练,让学生的动1作更协调。但同时它具备着舞姿优美,动作舒展,线条柔美等舞蹈特征,这又充分的使我们在民族民间舞蹈里头更好的展示肢体语言。民间舞里的风格性组合,培养了学生情感的丰富性,表情的多样化,这是为民族民间舞蹈的人物形象与情感,做铺垫。民族民间舞蹈的表演它不外乎就是肢体的表现力,情感的表达,面部的表情以及对节奏的处理等,这一些列都在民族民间舞组合里充分的体现了。

在这个多元素,多民族,多文化的民族民间舞组合中,我们不仅要掌握各民族的文化背景,更需要掌握的是每个民族动律,韵味,风格以及情感。民间舞组合不仅对单一动律和基础技术进行训练,也给学生创造了和教材相适应的特定的环境和气氛。使学生让身体各个部位松弛释放的方面得到了必要的训练,让学生抛开不是为了“动作而动作”舞动,从僵硬的表情到内心有感而发产生的笑容。在民间舞组合的学习中,民族民间舞组合训练目的并不是为培养“跳而跳的机器舞者”,它的主要目的是为舞台表演做准备,打基础,培养有专业素养的演员和教学人才,为课堂教学和舞台表演输送专业人才。这才是民间舞组合训练的终极目标。加强民族民间舞组合训练的多元化,让学生从不会舞蹈到成功地表演打下扎实的基础,从而,使学生自然而然的过渡到会表演的舞者。

参考文献:

[1]李娜.文教资料[J]. 2009(12).

[2]周萍, 黄亦华.中国民族民间舞教学组合编排法[M].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4(9).

[3]潘志涛.中国民间舞教材与教法[M]. 上海音乐出版社. 2001(5).

上一篇:浅谈造型元素在各舞蹈种别中的作用 下一篇:论音乐的审美表现和意义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