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民间借贷的规范发展问题研究

时间:2022-08-24 04:40:18

我国民间借贷的规范发展问题研究

【摘要】近期,吴英非法集资案引发了关于民间借贷的讨论,民间借贷的存在在一定程度上补充了金融市场资金供需的不足,政府相继出台金融措施确立其合法地位。但在我国灰色民间借贷现状的大背景下,加强监管,引导其规范发展,使之真正走上“阳光化”道路仍是我们关注的问题。

【关键词】民间借贷 金融措施 规范发展

自2009年以来,“吴英集资诈骗案”备受各界关注,无疑成为当下最富争议的金融案件。比案件本身判决结果更发人思考的是吴英案背后揭示出的我国中小企业与民间借贷之间相互依存的必然但不合法现状。政策的模糊,监管的缺失,相关法律的不完善,导致了金融领域秩序的混乱和民间资本市场的灰色地带。

近期,温州市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建设已全面启动,与此同时,温州民间借贷登记服务中心也正式成立。这表明,民间借贷正逐步被纳入合法金融机构范畴,但这无疑只是解决如今金融乱象的一个突破口,使民间借贷具有更广阔发展空间,民间资本真正走向“阳光化”,方位正途。

一、民间借贷发展的原因

据吴英透露,她非法吸收存款的3个月期借款回报率为50%-80%,部分甚至达到100%。央行的贷款基准利率为6%左右,相比民间借贷资金成本低了近十倍。尽管如此,民间借贷仍急剧发展,其原因分析如下:

(一)民间资本的需求方

由于政府不断加大的宏观调控及企业对未来新一轮经济增长的判断,中小企业不断加大投资规模,企业对资金的需求越来越旺盛。

(二)民间资本的供给方

1.正规金融体系融资门槛高,资源配置效率低下,中小企业的借贷需求难以满足。

一方面,中小企业经营状况不稳定,社会信用不高,财务状况不透明,很难通过银行严格的风险监测。加上近年来为抑制国内通货膨胀,受国家政策调控的影响,银行资金收紧,信贷规模大幅缩减,使银行等金融机构放贷条件更加苛刻,中小企业从银行筹集资金的方式很难实现。另一方面,银行贷款手续复杂、审批严格、所需时间长,少则两周,多则数月,无法及时满足中小企业的资金周转需求。相比之下,民间借贷则限制少、手续简便、操作灵活、审批时间短,更能解决民间的融资需求。

2.在民间资本大量闲置的情况下,富余资金持有者为追逐高额回报不断为资金寻找出路。

随着经济的发展,居民收入显著提高,民间闲散资金随之增加。但中国资本市场金融投资品种的缺乏,投资渠道的狭窄,股市楼市的不景气,银行存款利率的低下,加之通货膨胀的长期存在,使投资者看不到丰厚回报。巨额的民间资金缺乏投资渠道,无法进入正规金融领域,为避免通货膨胀带来的经济损失,居民及企业把大量的闲散资金投向具有高额利润回报的民间市场。

总之,中小企业对资本需求旺盛,而民间资本充足,资金供需双方各取所需,民间借贷迅速发展。

二、民间借贷发展的现状及特点

上述原因使民间借贷迅速发展,其发展现状表现如下:

(一)民间借贷日趋活跃

2011年以来,民间借贷市场异常活跃,在一定程度上补充了资本市场,解决了部分中小企业和群众的资金需求,在不少地方甚至可以和银行体系平分秋色。据中金公司报告指出,2011年中国民间借贷大规模扩张,民间借贷余额在2011年中期同比增长38%至3.8万亿元,约为银行表内贷款规模的10%~20%。民间借贷蔓延之势可见一斑,已成为我国中小企业不可或缺的融资方式。

(二)民间借贷的特点

1.正规金融体系的一种补充渠道

在中国现有的金融市场环境下,出于自利本性和风险控制,银行更倾向为大企业特别是国有企业服务,中小企业难以及时取得所需贷款,影响到企业的进一步发展。就算能从银行获得贷款的中小企业,融资成本也不会低。去年银行对中小企业的贷款利率上浮3成以上,年利率达到10%左右。民间借贷对于中小企业来说,是正规金融市场融资有益和必要的补充,一定程度上解决了部分中小企业的融资需求,提高了社会资金利用率,极大地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

2.推动银行业发展

民间借贷的迅速发展对于银行来说,其打破了银行存款业务的垄断地位,银行将面临存款资金分流问题,这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银行的经营压力。我国实体经济体系已经高度多样化,可金融体系却相对单一,金融创新不足。民间借贷给银行带来压力的同时,对银行业的发展也起到推动作用,银行只有不断提高其竞争力才能应对挑战。

3.借贷方式多样化

民间借贷的方式也呈多样化。一是直接借贷,如向股东集资、职工集资、社会集资等,这是民间融资的主要方式,占民间借贷总量的70%以上。二是民间机构,除个人和企业间直接借贷外,小额贷款公司、典当行、担保公司等机构也大量参与到民间借贷,使我国民间借贷融资范围不断扩大,给中小企业贷款带来了更大的便利。

综上,从民间借贷迅速发展的形势可以看出,无论大众对民间借贷性质的认识如何不同,都已经无法改变民间借贷合法化、规范化、阳光化这一趋势。

三、民间借贷的灰色地带

民间借贷有如一把双刃剑,有利于经济发展和企业发展的同时,其逐利性也

(一)民间借贷易引发纠纷

1.从资金投资者角度看,大量闲散资金的持有者急于追逐高利润回报,盲目地把资金投入到民间市场,由其汇集的较高信用风险,极易演变成非法集资。且大多民众的风险投资意识较差,因受到高额利润的诱惑,在被蒙骗情况下可能参与非法集资而不自知。据公安部数据显示,2011年1月至9月,全国共立非法集资类案件1300余起,涉案金额达133.8亿元。

2.从中小企业角度看,银行信贷资金收紧,企业纷纷寻求民间借贷获取资金。由于需求市场火爆,导致民间借贷的利息也水涨船高,部分民间借贷月息甚至升至10%,大大加重了企业的负担。所以,关于中小企业老板因还不起高利贷而潜逃消失甚至自杀的事件不断发生,譬如去年温州民企老板的“跑路潮”事件。

(二)民间借贷缺乏专门法律规范

上一篇:信息不对称条件下的信贷配给研究 下一篇:我国发行通胀指数化债券的必要性与可行性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