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加强农村初中生写作积累的训练

时间:2022-08-24 03:15:32

浅谈如何加强农村初中生写作积累的训练

学习语文重在语文实践,重在训练。要有独立完成写作的意识是《语文课程标准》中关于写作的基本要求。可学习写作不是一朝一夕之事,更不能一劳永逸。关键在于平时的积累,日积十,月积百,年积千千万。“驽马十驾,功在不舍”,只要坚持不懈,日积月累,作文时就会成竹在胸。

(1)明确积累目的,激起积累兴趣。积累的开始阶段,必须从有目的的积累开始起步。荀子说:“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有了明确的目的,积累才会有方向,有动力,学生才会主动地积极地去积累。

开始阶段有的学生可能会对积累活动产生好奇心或表现出短时的热情,如果他们不知道为什么积累,或不知道要取得什么样的积累结果,这种好奇心和热情就不能转化为内驱力。而这种没有明确的积累动机,就会对生活的兴趣淡漠,天天见的东西,会视而不见;日日碰到的事情,会漠不关心。只有树立明确积累目标的人,才能产生强烈的积累动机,保持高度的积累自觉性。因此,明确积累目的作为产生和保持积累动机的因素,在写作行动中起着重要作用。唐代诗人李贺为了搜集素材,外出游历,观察生活,一有灵感便记在纸上,回家后再在油灯下选择整理,供以后写作用。由此可见,积累是写作成功的前提。

明确了积累是写作的需要,而且变成了自己的自觉愿望,这种自觉的愿望往往就激活自己的积累兴趣和探究热情。《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把培养学生写作的兴趣和自信放在写作教学的重要位置上。因此,要想培养学生独立写作、自主写作的习惯,兴趣和自信是不可缺少的前提。古人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即使学生没有直接的积累兴趣,也要利用好他们的好胜心理,创设一种民主、宽松、和谐的教学环境与学习气氛,这样做是要使他们对没有感兴趣的事物产生间接的兴趣。长此下去,间接兴趣也容易转换成直接的兴趣。比如举行古诗词几分钟背会的竞赛,多参加类似这样的竞赛活动,可以增强他们的自信心,不断强化他们的兴趣,巩固他们的动力欲望。随着兴趣的提高,他们的积累就会越来越丰富。

(2)养成积累的习惯,并做到持之以恒。“少成若天性,习惯如自然。”习惯是一种反复实践后的定型了的技能。要写好文章,首先要培养学生养成习惯的欲望。那如何从这一点一滴养成良好的习惯呢?叶圣陶先生说:“阅读跟写作不会比走路跟说话容易,一要得其道,二要经常地历练到成了习惯,才算有了这种能力。”习惯分为不良习惯与良好习惯,那些贪玩、惰性等不良习惯往往是人们无意识地不自觉地养成,而且极容易形成,但培养好习惯需要经过一个“磨合”期,才能达到最佳的“性能”效果。很多初中生可能最初没有积累的习惯,但经过老师的要求和学生自己的认识的提高,时间久了,他们就会渐渐的适应过来,积累习惯也会逐渐养成。这正像蜜蜂辛勤采集花粉到精心提炼酝酿到最后酿制成花的精华一样。所以,写作积累的过程,也是学会作文的必经之路。

在熟悉积累的一般操作过程之后,就要把积累当作他们自己的责任。我们知道,做任何一件事总是从陌生到熟悉逐渐积累经验,然后通过总结、归纳,从而提高、升华的。没有积累、提高、升华便无从谈起。这种目的越明确,我们越会时刻鼓励自己,积累的意志才会不断强化。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古今中外,凡是在写作方面有成就的人,都十分注意写作素材的积累的。我国古代杰出的思想家王充由于长期积累,使他拥有丰富的素材,终于写成名著《论衡》;发明家爱迪生的口袋经常放着一个小日记本,只要脑子里出现了一个新思想,就写在日记本上,一有空,就拿出这个日记本来进行研究。这就证明了积累是一种毅力,需要我们克服削弱自己意志的外因和内因。比如见到别人不去积累也过得很“潇洒”,自己是否动摇了呢?这都需要有意志的参与,只有坚持不懈地积累,并且不断给自己提出更高的要求,一种自然而然的心到笔随的“习惯”就形成了。同时,要注意引导学生制定一个积累的计划,每年,每月,每天,课内课外都有个明确的目标,并创设一个执行计划的时空环境,由此扩大积累,奇迹就可以创造出来。

(3)重视词汇的积累,加强语言文字的训练。“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要切实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就必须提高他们的语言素养,而语言又要靠平时的搜集和积累,动笔才不至于感到脑子空空和抱怨叫屈,才不会有“书到用时方恨少”之憾了。因为作文是运用文字表情达意的,是一种综合思维的语言表达能力的具体表现,所以说,语言是文章的建筑材料。

驾驭语言的能力,是写作的基本功。要掌握好这个基本功,就必须在积累词汇上下工夫。词的掌握的多少和作文的关系极为密切,好比有人学英语,只掌握几个单词就不能和外国人随便说话,更不能用英语作文。同样,词就像一块一块的砖头,没有词就写不成文章。词占的多,就能提高语言上的表达能力,自然就下笔千言,一挥而就。因此,要想学习作文,在认识大量的字之后紧接着就必须占有大量的词汇。词汇的积累可以从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上去积累,包括古代的、现代的,点点滴滴,随时记下来。吸取阅读中的好语言,并用到自己的作文中来或仿写些句子,变成自己的东西,是大有益处,很有必要的。我们可以看到有些学生在初一的语文学习过程中,就能设置词句知识积累、文学写作知识积累和读书心得笔记这三大知识体系摘录本,其丰富的学识不言而喻,甚至有些阅读时做精彩语段的摘录,边读边抄,边抄边读,潜移默化成自己的语言,不仅流诸笔端显得通畅流利了,甚至还会不时冒出一些自己意想不到的闪光的语言来。即使平时不做语段的摘录,记诵积累也是尤为重要,读到好的语段,重复几遍也可以加强印象,溶入记忆,或多或少地有所储存,最终会有益于行文的。

凡公开发表的文章,尤其是上乘之作,如果认真阅读它,从中摘录好词好句,并从中吸取营养,获得启发,学到技巧,自己写的时候就有“样谱”在胸了。久而久之,这些积累在脑海里的规范语言便会成为我们自己的语言源泉,写起语言来自然就规范了,这事实上也是作文积累的过程。

除了向书本学外,还可注重向别人学,当听到别人一些精辟的见解、幽默形象的语言或看到街头巷尾一些语言形式、精妙的影剧介绍、文艺专栏乃至广告,积累者应随时笔录下来,然后再慢慢整理消化。通过这些丰富的阅历,广闻博见,不仅增长知识,而且从中积累了丰富的词汇。词汇、妙言积累是多多益善的,作文时就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了。同时,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把教学重点从理解内容转移到语言训练方面来,让学生参与其中,这样才能真正地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总而言之,无论是从书本上,还是从生活中,获取的词汇和实践材料、思想材料越多越好,古人说的“积之愈厚,发之愈佳。”正是这个道理。只要鼓励学生勤于积累,储备足够的“能量”,就为提高作文水平创造了条件,打开写作智慧之门。

上一篇:可贵的亲情 下一篇:浅谈中学物理教学中的思想品德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