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教学中的“问题”与“提问”

时间:2022-10-08 08:57:01

课堂教学中的“问题”与“提问”

课堂教学中善于提问并且逐渐地提高问题所要求答案的难度和复杂性,是教师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之一。

课堂提问的前提条件是存在着真问题。一个教学真问题的存在至少应该具备三个条件:其一,它必须是学生未知的或者尚不完全明确的,要能够在学生通往学习目标的途径中,让他们发现不能够很快地和直接地达到这个目标,从而引起学生认识上的矛盾、疑惑或者心理上的紧张。其二,它必须是学生想要弄清楚或者力图说明白的东西,要能够引起学生对它的兴趣,让学生产生相应的探索欲望并且亲身卷入问题的探究之中,在解决问题的具体过程中作出努力和花费劳动。其三,它必须是与学生的认识水平相当的,要能够让学生运用现在已有的知识和思维方式,经过努力探索能够达到“解决问题”这一目标,而不是让学生感到无论如何努力也不能够克服困难和跃过障碍而灰心丧气。

在弄清楚了课堂教学中什么样的问题才是“真问题”之后,我们有必要来谈谈如何提问。提问的方式不恰当,问题解决的效果也就不好。笔者认为,提问的方式可以划分为直问与曲问、顺问与逆问、疑问与设问、垫问与比问、急问与平问几组。

(1)直问与曲问。直问就是按照常规思路,直截了当地提出问题。其特点是问点显露,问题明确,容易理解和回答,但是其形式比较呆板。直问比较适合于难度较大的教学内容。

曲问就是不直接提出问题,而是绕一两个弯子,绕道迂回,问在此而意在彼。其特点是委婉含蓄、幽默风趣、平中出奇、变中引新,有利于引起学生的思考,但是往往会影响学生回答问题的速度。曲问比较适合于难度不大的教学内容。

(2)顺问与逆问。顺问就是按照教学的正常的逻辑关系或者学生认识事物的一般顺序来提问。其特点是与教材的逻辑顺序合拍,顺应学生认识事物的一般规律,但是它不能够形成奇峰突起的气势。顺问比较适合于逻辑性较强的教学内容。

逆问就是倒过来从反面提出问题,让学生利用事物之间相辅相成的矛盾关系以反推正地回答问题。其特点是以反推正,形成矛盾,容易引起学生心理上的不和谐感。逆问比较适合于事物特点隐晦,学生容易忽略的教学内容。

(3)疑问与设问。疑问是用怀疑的、不肯定的口气来提出问题,设置疑因,使学生觉得有矛盾存在,认真地去推敲问题和提出观点,引用事例和组织答案。其特点是故作生疑,口气不定,创设矛盾,诱人思考,容易使学生获得更深刻、更牢固的知识。疑问比较适合于教学内容中的知识模糊点。

设问就是将问题提出来以后并不要求学生回答,而是由自己来做答。其特点是自问自答,能够造成悬念感,引起学生的注意。设问比较适合于浅显的教学内容,或者学生缺少必要的背景知识,根本不能够独立作答的问题。

(4)垫问与比问。垫问是在提出问题时,先做一些铺垫,给学生做一些说明或者交代,以便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回答问题。其特点是先垫后问,作为铺垫的内容与要求学生回答的问题直接相关,它为学生理解和回答问题降低了难度。垫问比较适合于内容叙述有空白的教学内容。

比问就是在所提出的问题中糅合进一些可供比较的因素,创造比较性情景,以引发学生在比较性思维中认识问题和回答问题。其特点是提问时为要求学生理解的对象提供了可以比较的事物,能够打开学生的思路,帮助学生在比较事物的异同的过程中认识事物和理解问题。比问比较适合于气氛不够活跃的课堂。

(5)急问与平问。急问是比较急促地发出一连串的问题,促使学生争先恐后地抢答。其特点是教师发问的预期比较急促,问题与问题之间的间隙时间比较短,它能够创设热烈的课堂气氛,节省教学时间,训练学生的敏捷灵活的思维品质,但是容易形成假象,让学生匆匆忙忙地应答而忽视思考。急问比较适合于浅显的教学内容。

平问就是教师平心静气地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其特点是教师提出问题的语气比较舒缓,要求学生作答的时间也不紧迫,它能够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去思考问题。平问比较适合于思维容量大的教学内容。

上一篇:初中美术水彩画教学中的三个难点 下一篇:怎样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