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学下英语听说课堂互动探索

时间:2022-08-24 03:05:11

生态学下英语听说课堂互动探索

作者:陈茜 单位:湖北经济学院外国语学院

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

课堂生态系统中的主要因子,即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互方式主要是信息在师生之间的交流,在这一过程中新的信息和认知可能会打破学生旧的认知,新的信息也可能被建构到旧的认知体系中而对旧的认知进行扩展。这就要求教师首先排除机械地操练句型或者简单地由教师提出要求、学生完成练习的教学方式。生态化课堂的特征之一就是系统的动态开放性,机械地句型操练、封闭式问题(close-endedquestions)和展示性问题(displayquestions)只会关闭学生思维和钻研的大门。封闭式问题的答案往往也是固定的,无法引起学生的进一步思考和交流。按照生态课堂的系统共生性原则,现实教学活动中的一个突出问题,就是学生对教师的讲授包括教学方式,不能积极主动地提出自己的看法,包括不同的意见,因此师生的互动很难建立起来。这个问题的主要原因不在学生,而在于教师没能为学生创造相应的条件。当学生只是按部就班地完成任务,缺乏思考和创新,教师的创新意愿也会消减,而教师创新意愿的消减反过来会影响到学生。长此以往,课堂只会失去活力,变得沉闷,严重影响教学活动的效率和质量。因此要建立真正的课堂互动,教师就要多采用开放式的问题(open-endedquestions)或者参考性问题(referentialquestion),这样的问题更具实践性和创造性,通过思考形成自己的看法并进行信息的交流,这才更接近真实场景中的有意义交流。开放式的问题似乎使得课堂充满变数,教学计划和步骤也似乎被打乱。正是这种变数使得课堂充满了生机和开放性,当互动朝着和教学内容、教学计划不一致的方向发展时,教师可以加以引导,通过新一轮的互动将学习进程引回原本的教学计划中,实现教学内容和教学计划的一致,实现真正的动态的新一层次的平衡。因此,教师在制订听说课程的教学计划时就应考虑到课堂可能会出现的“意外”状况,给教师的创造性和学生的自主性预留时间,因为语言的习得毕竟是由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获得的,不是由教师按部就班地教授给学生的。当然,这也给教师的专业技能和文化素养提出了更高要求。此外,按照生态课堂的协同性原则,教师和学生的情感互相影响,形成一个生态性的心理张力场,教师的精神面貌会影响到学生的精神面貌和参与积极性。教师对学生的尊重、鼓励和支持使学生获得安全感,能积极参与课堂学习,所以教师应主动和学生建立互信关系,以朋友的身份和学生进行交流。

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

“生生互动”是指学生之间在教师的指导下为实现既定的教学目标而在共同构建知识与发展能力的过程中进行的双向或多向的有意义的交流活动。[5]传统的语言课堂最容易忽视的就是学生之间的互动。按照生态课堂的协同变化性原则,课堂中的学生不是孤立地存在的独立因子,他们在课堂这个复杂生态环境中彼此交融,彼此影响。教育生态学理论主张尊重学生的差别性和多样性,学生们带着鲜明的个性特征,不同的文化背景、不同的学习风格和动机,为了相同的目标构成了一个生态系统,正是学生在认知、思维、语言能力方面的差别成为彼此能量流动和信息传递的驱动力。但在实际教学中,生生互动存在较多问题。有所谓的生生互动其实只是学生之间的头脑风暴、情景对话及讨论。其中情景对话和讨论经常流于形式,因为情景对话的剧本基本上已经被教师勾勒出来,限制了学生的思维,学生几乎是按部就班地一唱一和,更像是在完成口头填空题;而讨论活动特别是小组讨论也几乎是被组里的两三个学生主导,其他学生不是沉默就是做自己的事情,就算是所有学生都参与讨论,在讨论激烈的时候会直接用中文,再将讨论结果翻译成英文,这就出现了目的和手段的本末倒置。要达到真正的生生互动,首先要打破传统课堂的封闭性和单一性,教师应要求学生在课下进行预习和资料的收集工作。课下的信息采集工作就是要让学生在做的同时隐性地或显性地累积信息和语言知识,改变语言课堂的单一性,实现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毕竟语言的学习不仅是学习语言本身,还是了解语言所承载的文化、思维方式和看待、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对人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学生在有准备有思考的情况下才会愿意参与活动,展示自己的前期成果和想法,通过不同的活动的参与和交流,学生可以获取更多信息,并且在交流过程中掌握语言交际策略,提高语言交际能力。要形成有效的生生互动,教师在小组的成员划分上要特别注意学生的搭配,因为按照生物学观点,多样性多层次的生态结构是能量转移和信息传递的动力,学生的性格、语言水平、性格都应是划分小组时的考虑因素。实践表明,不固定的小组进行交流时效果最好,这样可以保持信息的新鲜度,还减少了学生语言僵化的可能。

师生与教学内容之间的关系

师生与教学内容之间的关系主要指的是教师对教学内容的熟悉程度和拓展程度,以及学生对教学内容的兴趣、教学内容涉及的相关话题的熟悉程度和难易程度等。按生态教育学的视角,生态课堂应该遵循个体的生命发展规律和原则,实现人的可持续发展。当课堂教学内容不符合学生的发展要求时会出现“花盆效应”。花盆是一个人工创作的小环境,尽管它在空间上有很大的局限性,但由于人为地创造出非常适宜的环境条件,在一段时期内,作物和花卉可以长得好,而一旦离开人的精心照料,就会枯萎甚至死亡。这种局部生态环境效应也称为“花盆效应”。如果学生的学习是在花盆式的封闭环境中进行的,一旦脱离这个环境,就像植物脱离花盆,在大自然中生长时就会变得虚弱甚至无法存活一样,学生在实际生活中缺乏适应力和实际操作能力,无法适应社会的要求和发展。因此,教师对教学内容的把握是课堂教学顺利进行的一个关键因素,教师选定的教学内容最好能紧密联系生活实际,满足学生的学习和发展的需要,要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教师要充分了解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和智能结构,如果内容过于简单或者没有任何实践意义,学生就很快会失去兴趣;但如果难度过高,学生再努力也无法掌握,他们就会失去学习的动力。如果学生对某一话题和训练项目没有兴趣或者这一话题的实用性不强,学生就很难融入课堂与教师及其他学生产生互动,致使教学计划难以有效执行。因此听说课程内容的选定最好由师生共同完成,在学期快结束时将下个学期的教学内容和安排向教师和学生公布,由教师选定他们认为最合适的内容,由学生选定他们最感兴趣的内容,然后将两方的选择进行综合,最大限度地满足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实际需要,再由教师制订相应的教学计划。教师应该提高对教学内容的熟悉程度,并且以教学要求为指导,积极拓展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结语

大学英语听说课堂是一个复杂的生态系统,这个系统里各因子既相互依存又相互制约。师生互动不足,教学活动将无法深入开展,这会降低学生学习的热情和主动性,没有学生的主动参与,便无法形成真正的生生互动;而生生互动的不足也会限制师生间的互动,教师会因生生互动的不足而减缓教学进度或者取消部分和生生互动有关的教学环节,改变教学计划;针对合适的教学内容能加强师生及生生间的互动,深入的师生、生生互动可以进一步拓展教学内容。总的说来,在课堂这个生态系统中,只有做到每个要素各司其职、各安其位,并与系统中其他要素保持合理有序的生态关系,才能保证课堂生态系统的和谐稳定与动态平衡,实现课堂生态系统的教育功能和目标。[6]

上一篇:生态学教学创新与探讨 下一篇:农业园区景观生态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