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园区景观生态的价值

时间:2022-04-12 10:47:30

农业园区景观生态的价值

作者:张尚宣 肖怀德 舒型武 郭颖 宁丽丹 单位:中冶赛迪工程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环保事业部

景观属性指数景观属性指数包括斑块数NP、斑块密度PD、最大斑块指数LPI、边缘密度ED。此类指数主要描述不同类型斑块的特征,由此可判断优势景观。

景观形状类型指数景观形状类型指数包括景观形状指数LSI、周长面积分维数PAFRAC、分维数FRAC(标准差、数值范围、变异系数)。此类指数主要描述不同类型斑块形状特征、斑块边界情况。

景观配置指数耕地面积基本不变,农村居住地集中布置,坑塘水面整合利用,自然保留地面积减少。规划前后研究区域土地利用情况见图1。数AI、邻近度百分比PLADJ、分布交叉指数IJI、斑块凝结指数COHESION。用于判断不同类型斑块聚集程度和连通程度。

整体景观结构指数整体景观结构指数包括景观多样性指数SHDI、景观优势度指数D、景观均匀度指数E、斑块类型PR、蔓延度指数CONTAG。用于判断整体景观的异质性改变情况,从而判断生态系统阻抗稳定性强弱。景观指数的应用须基于一定的尺度和空间幅度,本次研究针对同一区域规划前后的景观指数变化,前后景观类型图尺度及粒度均保持一致,景观指数具有可比性。

景观属性变化分析研究区土地利用类型变化见表1。表1和图2景观属性的统计和分析可以看到,耕地占景观比例最大,具有最大的斑块指数,在规划前后都属于整个研究区的优势景观类型,表明该区是农业生态系统为主导的半自然景观,规划前后这一特征没有改变。除道路外,规划后各景观类型斑块数及斑块密度均低于规划前,说明评价区景观破碎化程度不会有明显加重。具有生态意义的生境性斑块类型———耕地、林地、园地、水库坑塘、自然保留地的最大斑块指数及边缘密度规划后有所降低,根据景观生态学有关斑块原理,斑块越大、边界越复杂,生态效益更高,表明规划后生态系统效益可能出现降低。道路用地斑块密度和边界密度随着规划建设而增加,道路建设加剧生境性斑块相互之间的隔离程度,对景观破碎化起着不利影响;区域内具有最重要生境斑块———林地和自然保留地的斑块数、斑块密度及边缘密度大幅下降,对生态系统有着明显不利影响。

景观形状变化分析除河渠、城镇建设用地、农村居住用地景观形状类型指数变化较小外,其他各类指数均发生了较大变化,表明规划建设对于区域景观进行了较大的扰动。具有生态意义的生境性斑块类型———耕地、林地、园地、河渠、水库坑塘、自然保留地的景观形状指数呈现基本不变和降低,根据生境斑块形状越复杂生态效益越高的原理,区域生态效益有所降低。道路用地景观形状指数大大增加,再次表明区域道路建设对生态系统的不利影响。耕地的分维数变化不大,都保持了较高的水平,表明边界较为复杂,对农田生态系统能力保持有利;林地的分维数降低,且分维数水平不高,表明边界条件更趋近正方形和矩形;水库坑塘的分维数基本保持不变,但分维数水平低,表明边界条件趋近正方形和矩形,对生态系统能力保持不利。自然保留地的分维数大幅下降,标准差、数值范围及变异系数下降,表明边界条件由复杂趋近正方形和矩形,对生态系统能力保持特别不利,规划建设对其人为扰动最大。

景观配置指数变化分析耕地、河渠指数基本不变,表明耕地和河渠的聚集度并没有降低,破碎化程度没有加剧,邻近度百分比保持高水平,表明耕地连通性好。林地分布交叉指数有所增加,表明林地的分布有所变化。水库坑塘除交叉分布指数外,其他指数均增加,表明水库坑塘聚集化程度增加,破碎化指数降低,但分布广度有所降低,主要原因在于现状是以小面积的农村坑塘为主,而规划后的水库坑塘面积增加,数量下降。自然保留地四项指标均下降,表明自然保留地聚集化程度降低、破碎化程度增加、分布广度降低,此类景观配置发生了重要变化,生态系统也随着改变。规划后耕地、河渠斑块凝结指数保持不变,水库坑塘、林地指数上升,且均具有较高的水平,表明景观连通性较好。自然保留地指数下降,说明该类景观连通性下降,对生态系统能力保持不利[9]。

整体景观结构指数分析研究区规划前后整体景观结构指数变化见表2。从指数变化可以看到,景观多样性及优势度、均匀度指数变化不大,耕地仍然是评价区优势景观,但由于其他类型斑块所占面积的变化,优势度有所降低,均匀度有所增加;蔓延度指数稍有降低,但还是保持了较高的水平,表明评价区优势斑块———耕地具有良好的连接性,但连通性水平略有降低。从几项指标综合分析,由于新建道路网的切割影响,评价区景观破碎性略有加重,但破碎化程度变化较小,区域优势景观—耕地景观格局变化不大,生态系统具有一定阻抗稳定性。

综合研究区景观属性、景观形状、景观连通性、生态系统稳定性分析结论,规划建设对区域景观发生了较大的扰动,但区域优势景观类型———耕地的景观特性未发生重大改变;农村居民点的集中建设有利于景观破碎化程度减轻,但路网的建设又加重了景观破碎化;各类生境斑块的生态系统能力受规划建设影响均有所下降,特别是具有重要生态意义的林地和自然保留地生态系统能力下降较明显。在农业园区的规划中,须考虑林地和自然保留地这两类土地类型的合理分布,特别是现有生态系统较好的斑块,应尽量予以保留,对评价区生物多样性的保持具有重大意义。

上一篇:生态学下英语听说课堂互动探索 下一篇:水文生态学构建及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