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困生的成因及解决方法

时间:2022-08-24 02:38:01

学困生的成因及解决方法

摘要:对后进生的转化程度如何直接影响学校教学质量的整体水平及班风、学风。素质教育要求我们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做教师的,尤其是班主任必须面对后进生并努力转化他们,这既是素质教育的要求,也是教师应尽的责任。因此,既要了解后进生形成的原因,也要了解后进生转化的途径。

关键词:后进生 表现 影响 途径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4)05(c)-0000-00

木桶效应告诉我们:决定一个水桶里水的多少是最短的木板的长度而非最长的那块。班级是一个集体,教学质量的高低与均衡发展的程度,也往往取决于所谓的学困生。所以教师一定要注重学困生们,找出学困生的成因从而制定帮扶办法。心理学上对学生的学习有几种说法,大致有基因决定论、环境决定论,以及这两者的综合。笔者偏向于综合,基因是先天的,孩子一出生我们就无能为力了,我们所能做的就是给学生更好的环境。环境包括家庭环境、学校环境以及社会环境。环境施加于学生身上,从而对学生学习动机、学习习惯、心理健康等产生影响。所以做好学困生的转化及发展并非是一件仅靠学校及教师来做的工作,而是一项需要社会正确对待、家长有效配合、学生自身努力尤其是学校及教师身体力行的系统工程。

一.家庭环境对学困生的影响

有句话是这么说的:每个成功的男人背后都有一个女人。在此借用一下:每个成功的孩子背后都有父母。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家长的一言一行在无意之中起到了潜移默化的作用。父母教育对孩子来说是十分重要的,因为在孩子幼儿时期的行为习惯以及初步的人生观的形成都处于关键期,父母的教育水平不同,教育风格也有差异,但教育问题大体有:

(一)溺爱型教育。古语有云:养不教父之过。最近很火的李某某,网友的评价都是他父母的溺爱毁了他。父母在家里对孩子的一切都是包办,这样孩子成了家庭的中心或主角。家长把主要精力集中在孩子的吃、穿、用上,养成了孩子骄横、任性、惟我独尊的性格。这类孩子在学习上怕苦怕累,一遇挫拆就承受不了。并且在学校这个小社会中,没有谁会把孩子当成中心或主角,学生会受不了这个反差的,从而学习积极性不高。

(二) 棍棒型教育。有些家长坚持孩子不打不成器这个理论,“虎妈”“狼爸”式的教育备受推崇,对孩子施与棍棒式教育。但“虎妈”“狼爸”式的教育都有夸大“棍棒”成份以博取噱头。因为一味的打骂会使孩子感到缺少家庭温暖,怨恨之心积于心里,因此而放弃学习。

(三) 高要求型教育。这类是指家长对孩子高标准、严要求。有一则大河网教育频道上的新闻说:16岁的女生被逼上4个补习班每天一点睡,曾3次尝试自杀。这类家长一般对孩子有过高期望,不停的逼孩子上补习班、写作业,孩子感觉疲倦、生活没期望,并且觉得父母的期待就像远方的地平线一样不停追赶但却永远无法到达,所以对学习失望了。

(四) 残缺型。父母不和家庭的孩子,由于孩子缺少父爱或母爱,缺少家庭的温暖,他们极易放弃学习。不过农村最普遍的应该是留守儿童,父母在外打工,所以对孩子的家庭教育就由年迈的爷爷奶奶承担。由于残缺的家庭,酿造了残缺的家庭教育,造成了学生残缺的心理。这是问题学生形成的渊源之一。

任何一个学生所处的家庭环境都是不能选择的,家长的文化水平以及家庭文化素质也是不以自己的意志为转移的。但我们可以尽量寻找提高子女成绩的契机,以弥补某些方面的不足。教师应多和家长沟通、交流。老师可以定期举行家长会,对学生进行家访等,以便了解学困生的家庭情况。在对学困生的家庭环境进行分析后,找出其中的问题,然后与家长交流沟通以便问题的解决。教师也应让学生家长之间多交流,让好的家庭教育方法能够得到推广。

二、学校环境对学困生的影响

(一)多鼓励学生多关心学生,给他们期望。

学校是一个小型的社会。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不可否认能够或多或少得到老师同学的优待,而学困生则相反。孩子都是自尊心强且敏感的,他会觉得不公平,对老师失望,从而破罐子破摔。所以老师也要对学困生心存希望,公平的对待班上的学生,就像国家实行西部大开发一样必要的时候还要向他们“倾斜”。

教师期望效应又叫“皮格马利翁效应”也叫“罗森塔尔效应”。这里有个关于此效应的实验:1968年罗森塔尔教授和雅各布森教授带着一个实验小组走进一所普通的小学,对校长和教师说明要对学生进行“发展潜力”的测验。她们在6个年级的18个班里随机地抽取了部分学生,然后把名单提供给任课老师,并郑重地告诉他们,名单中的这些学生是学校中最有发展潜能的学生,并再三嘱托教师在不告诉学生本人的情况下注意长期观察。8个月后,当他们回到该小学时,惊喜地发现,名单上的学生不但在学习成绩和智力表现上均有明显进步,而且在兴趣、品行、师生关系等方面也都有了很大的变化。这一现象被称为“期望效应”。后来又被教育界的人称之为“教师期望效应”。优秀的学生一般是期望过多,老师父母的期望有时会给他们造成压力。而学困生则正相反,他们则是老师对他们的期望太少以至于认为老师已经放弃了他们。

(二)注意纠正不良习惯,培养良好学习习惯。

学困生一般学习习惯较差,而习惯一般根深于学生的日常行为中。查・艾霍尔有句话说的非常好:有什么样的思想,就有什么样的行为;有什么样的行为,就有什么样的习惯;有什么样的习惯,就有什么样的性格;有什么样的性格,就有什么样的命运。习惯是个伟大而又可怕的东西。班主任老师在转化工作中常有这样的经历:与学困生谈话后,他们也能感受到老师的苦心,从而表示要痛改前非,可过不了几天又开始犯毛病了。因此,有的老师缺乏耐心,急于求成,看到后进生出现“教育反弹”现象就对学困生丧失了信心。其实这是一种正常的现象,学困生的坏的学习习惯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改过来的。所以我们要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在学困生转化中保持相当的耐心,常对他们加以鼓励,帮助他们发展上进心,弱化惰性心理,纠正不良习惯,将正确的行为养成习惯。

(三)降低门槛,让他们体验成功感

由于学困生基础一般都比较差,学习困难,接受知识慢。如果对他们和普通学生做一样的要求的话,那么经常性的失败会使他们产生习得性无助。所以作为教师,我们应该降低门槛放宽对他们的要求,让学困生能比较容易地完成学习任务,轻松地掌握符合他们现实状况的基础知识。这样也会给们带来成功感,从而提高自我效能。而自我效能的提高又有助于他们在以后面对学习上的困难时能够有信心有能力去完成出息目标。

(四)注意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具体学生具体对待

教师在对学困生进行帮扶时一定要“对症下药”。教师首先应该多观察学生,看他们成为学困生的主要原因是什么,从而抓住主要矛盾让问题迎刃而解。教师也应了解学生的性格特点,自尊心强的学生在帮扶中要注意照顾他们的自尊心;自制力差的学生教师应多叮嘱一下;自信心不够的学生应多鼓励鼓励。

参考文献:

1、探究后进生成因,转化后进生对策

2、后进生形成原因

3、后进生形成的原因及转化途径。

作者:黄达军 性别:男 年龄:44 职称:中教一级

工作单位:崇阳县城关中学 研究方向是班主任工作与管理

上一篇:浅析我国中学生思想品德教育问题及对策 下一篇:研究性学习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