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病房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的做法和体会

时间:2022-08-24 02:06:23

老年病房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的做法和体会

【摘要】 对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示范病区工作进行总结,对存在的问题找出原因予以分析,有针对性地提出解决措施,以提高护理质量,为患者提供更安全、更优质的服务,实现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的目标。

【关键词】 优质护理服务; 示范; 工程

2010年7月笔者所在医院积极响应卫生部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的号召,笔者所在科作为示范病房,开展和完善优质护理服务工作,取得一定的成绩,现介绍如下。

1 对护士进行思想动员

开展之初,很多护士对活动有误解,认为活动只是强调生活护理,有抵触情绪。针对这一情况,科室多次召开护士会,解读文件,分析形势,提高护士对开展优质护理服务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认识,增强责任感。护理职业的特殊性要求所属成员必须具备特别的道德水准,强烈的责任感和无私奉献的精神[1]。这样护理人员才会设身处地为患者着想,主动尽其所能为患者提供优质护理服务。因此,转变观念是做好优质护理的重要环节。

2 针对不足采取一系列措施

2.1 补充护理人员

2.1.1 清理护理岗位,做好护士归队工作 笔者所在科共有八个护理单元,在编护士近90人,但因各种原因,长期有12~15名护士以各种理由请病假。护理部与人事处共同清理护理岗位,对长期报病假的护理人员逐一谈话,做好护士归队工作。

2.1.2 护理部将机动护士及轮转护士(尚未定科护士)充实到笔者所在科,由责任护士一对一带教。

2.2 管理措施

2.2.1 简化护理病历书写 采用表格式的护理病历,减少了护士书写病理的时间。

2.2.2 改革排班模式 (1)实行护理责任包干。每个护理单元28张病床,将其分为4组,每位护士分管5~8名患者。由1名责任护士,1名轮转护士共同承担所管组患者的护理任务,全面负责基础护理、病情观察、用药、治疗、沟通和健康指导等各项内容。护士的能力不同,负责患者的数量、轻重程度也不同。责任护士分管重病患者,负责解决本组疑难、高风险、高难度技术和指挥危重患者的抢救,轮转护士分管病情稳定的患者。护士工作职责明确,对所负责的患者提供连续、全程的护理服务,增强护士的责任感,改善护患关系。(2)在上述排班模式的基础上,弹性排班,增设早晚帮班护士1人,协助做好晨晚间的生活护理。在治疗集中时间段增加护士,保证各项治疗护理按时、按质、按量完成。

2.2.3 修订岗位职责 病区中,上午为一天中工作量最大、最繁忙的时候;下午和晚上工作强度较低;因此修订岗位职责,相应的调整各班工作量十分重要。

2.2.4 医院后勤支持 医院相关领导针对科室提出的困难,召开多次现场办公会,责成设备下修、耗材下送,药房、供应室下送到病房等,将时间还给护士;把护士还给患者。

3 制定完善操作流程

以老年病房常见的突出问题为切入点,制定完善的相关操作流程。全部患者使用腕带以有效落实查对制度;完善入院护理标准操作流程,将为患者订餐也纳入标准中;完善患者安全管理流程及措施,在病房的不同位置安置防跌倒、高危药物、防导管滑脱等警示及温馨提示牌;将本科常见检查流程及注意事项制订成精美图册,每间病房一册,便于患者翻阅等,使患者在住院期间得到更加安全的、全程的、优质的、整体的护理服务。

4 加强基础护理落实

老年病房瘫痪、卧床患者多,管道护理多,工作量大,基础护理任务繁重。基础护理是护理专业特色的体现,只有在保证基础护理质量的前提下,从技能、管理、理论、科研等方面有所创新与突破,才能使护理专业有更大的进步与发展[2]。采取“四定”的措施,即定人员、定班次、定时间、定内容[3],各护理单元护士长加强督查,强化基础护理到位。

5 加强专科知识技能的学习

加强护士老年科专业知识、技能培训,全科护士按工龄5年以下、5~10年、10年以上工龄分层培训,内容包括老年科常见病护理、抢救配合、常用药物和高危药物使用、专科技术操作示范和常见仪器操作等。定期考核,提高专科病情观察能力和技术水平。

6 体会

卫生部优质护理示范工程是护理工作的挑战和机遇。在实施的过程中,本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存在不少问题。突出的主要问题是护士对这项活动的认识不够,护士编制远达不到要求,医院人事和分配制度尚不完善,对护士的激励机制尚未健全,支持系统力度不够,护士仍然承担部分非护理性工作。护士长、护士都需要转变传统观念、提高各自相关能力,充分利用护理人员的知识,尽全力护理患者,是护士对患者最大的尊重[4]。同时需要相关行政部门和医院领导者在如何有效利用护理人力,如何调动护士参与的积极性、主动性上采取有效措施,让护士及整个医疗机构为患者提供更安全、更优质的服务。

参 考 文 献

[1] 赵曙光,李晓予.用理论指导护理实践从实践中升华护理理念.护理杂志,2003,20(6):66-67.

[2] 吴欣娟,谢瑶洁.基础护理在“医院管理年”督查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护理管理杂志,2006,6(10):23-25.

[3] 徐同巧.适应整体护理模式提高基础护理质量.医学理论与实践,2002,15(9):1060-1061.

[4] 朱秀兰,刘文华.21世纪护理人员人文素质的培养和提高.医院管理杂志,2003,10(1):72-73.

(收稿日期:2011-03-01)

上一篇:冠状动脉旁路移植同期行瓣膜置换术患者的围术... 下一篇:眼底血管荧光造影的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