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工商管理专业的实践性教学探讨

时间:2022-08-24 01:08:20

高职院校工商管理专业的实践性教学探讨

【摘要】工商管理专业是为培养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从事工商业及其他各类企业管理方面工作的专门人才而设置的专业。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和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使工商企业管理专业大有用武之地。而我国在高职院校工商管理专业学生培养过程中,存在办学思想发生偏差、考核评价体系制不合理、教学与科研经费不足、缺乏实践教学模式等问题。从建立实践性教学机制,强化实训工作,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以及加大投入等方面,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

【关键词】高职院校,工商管理,实践性教学

工商企业管理专业具有复合性、应用性的特点,是具有很广的适用性的、社会经济各领域有广泛需求的专业。我国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和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使工商企业管理专业大有用武之地,社会各领域、各单位也需要大量的管理人员,管理专业毕业生在就业市场一直供不应求,职业经理人市场的培育和发展为工商企业管理专业毕业生的未来提供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而我国工商管理专业人才短缺的问题日益突出,成为影响经济建设和社会进步的瓶颈。高职院校在过去工商管理专业教学中那种重理论轻实践的培养模式,面对市场对高职院校工商管理专业毕业生的实践能力和操作水平的高要求,有心无力。近年来,一些高职院虽然在工商管理专业的教学上进行了一些改革,然而很多问题依然存在。

1、办学思想偏差

高职院校对工商管理专业办学思想偏差,导致办学定位不能正确适应市场需求。在实践性教学中,一些高职院校由于受教学和科研经费不足的限制,少安排或基本不安排实践性教学环节,以致高职院校的实践性教学环节流于形式,甚至出现一本教材一讲就是几年的情形。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理论知识落后,实践性动手能力弱,很难达到工商管理专业毕业生应有的基本技能和素质要求。

2、考核评价体系制不合理

上级管理部门对高职院校的考核评价体系制定不科学,偏重于重点学科、实验室、课题和等方面,而忽视人才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以及服务地方和社会经济发展的因素。

3、教学与科研经费不足

高职院校的良好发展,必须保障教学与科研的投入。从目前我国高职院校的实际情况来看,教学科研经费严重短缺,尤其是由地方财政拨款的高职院校的情况更为严重.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经费不足必然导致教学科研得不到有效投入,因而实践性教学环节就更难以开展。

4、缺乏实践教学模式

由于诸多原因,高职院校工商管理专业教学没有应用好实践教学的方法,导致实践教学变成了自习课,老师无法引导,学生无所是从,实践课流于形式。

针对上述情况,笔者作为工商管理专业的教学者和研究者,就如何在高职院校工商管理教学中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提高学生实践能力、满足企业对人才的需求等问题,提出了自己的建议。

1、建立行之有效的实践性教学机制

高职院校在合理安排工商管理专业理论教学的同时,要明确教学目标,并根据市场需要,加大实践性教学环节的力度,建立健全教学和科研等考核机制; 在工商管理专业建设过程中,应当加强社会调查,建立良好的社会人才需求分析、调研规划等制度,以便能把握住社会人才需求发展变化的脉博. 使专业建设能有效体现出目标性和前瞻性;专业建设应当围绕专业培养目标来设置,建立完善的专业人才培养的教学计划及常规教学管理、教学组织实施、教学质缺和教学素质综合考评体系等制度。

2、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

高职院校应重视师资队伍建设,建立一套严格的教师管理制度。把“进门难,要求严,待遇高”作为要求进行师资队伍建设。通过加强管理,打造一支具有良好的品质,广博的知识,精湛的技能的职教师资队伍。

第一,要建立健全高职院校工商管理专业教师准入制度。按照“学历证书+‘双师型’教师技能证书+教师资格证书”的要求,鼓励、引导非师范院校毕业生,按照专业对口的原则,在取得教师资格证和技能证书后到学校任教。

第二,提高高职教师的实训指导能力与学历层次。真正成为一名高职教师,入职培训是必须的。在德国,一名职校教师必须具有两年以上的工厂实践经验。高职院校要设立专项经费,鼓励教师经常参加新技术、新工艺的学习,要支持教师在职修读研究生课程,提高学历层次。要将教师继续教育作为各项考核的主要指标和职称评定的主要条件,引导教师不断提升专业素养和业务能力。

3、加大教学与科研经费投入

必须增加对高职教育经费的投入,尽快完善和规范以政府投入为主、多渠道筹措经费的高职教育投入机制,建立和完善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和公共财政体制要求的高职教育拨款政策和成本分担机制,以确保高职院校教育经费满足其发展的需要。此外,高职院校也可与企业通过联合办学或社会赞助等方式解决资金困难等问题,以此来加大教学科研的投入力度,从而强化专业的实践性教学环节。

4、改进教学方法,拓展多种课堂教学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在国外的职业教育方面有不少可供参考的实践性教学方法,如:美国的职业教育:

(1)走出教室。职业教育部门注重学生从社会实践中获取知识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职校经常会组织学生外出参观、考察如工厂、超市、农场、社区等。在指导老师的管理和指导下,学生能自主获取实践知识。

(2)在做中学。在美国的科学教育课堂中,首先突出的是培养学生动手、动脑、动嘴的能力。学校经常组织学生外出调研市场,回校后再结合理沦知识对调研材料进行分析、归纳、总结。此后,指导老师适时进行情景模拟,这样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家庭参与。职校会要求低年级的学生家长共同参与教学活动,一般选择学生身边所见所闻的典型事件为对象进行市场调查、经济研究,并要求对各类现象的发生、变化过程及结果作出书面的记录。职校定期在学生中进行交流,并请家长参加这类学术研讨会。实践证明,这不但能启发学生的科学思维,指导学生科学研究的方法,激发学生关注社会经济现象的热情,更能提高学生对学科的浓厚兴趣。

(4)借助外援。学校经常邀请科学家、工程师、大型企业或跨国公司高层管理者进人学生的课堂因科学工作者长期养成的工作方式和思维习惯,常常会启发与他们相处的学生提出和讨论问题。由于科学家直接走进了学生中间,消除了学生对科学家的神秘感,学生们对科学家的学生时代、科学家工作习惯等特别感兴趣,学生们从科学家那里学得更多的是得到了隐性的熏陶,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内在动力。

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双元制”职业教育是德国职业教育的基本形式。所谓“双元制”职业教育,是指学生在企业接受实践技能培训和在学校接受理论培养相结合的职业教育形式。它不同于学校制形式,可以称为部分学校制职业教育形式。接受“双元制”培训的学生,一般须具备主体中学或实科中学毕业证书,之后,自己或通过劳动局的职业介绍中心选择一家企业,按照有关法律的规定同企业签订培训合同,得到一个培训位置,然后再到相关的职业学校登记取得理论学习资格。这样他就成为一个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下的学生。他具备双重身份:在学校是学生,在企业是学徒工,他有两个学习受训地点:培训企业和职业学校。

另外,还有案例教学法较适合高职院校工商管理专业的教学。案例教学法分插入案例教学法、讨论案例教学法和模拟案例情景教学法。

(1)插入式案例教学法是指教师根据讲课内容的需要,适时插入一些小案例,以激发学生学习知识的兴趣. 帮助学生理解消化重点、难点、疑点并增强课堂教学效果的一种简易型案例教学法。此法在工商管理专业教学法中,效果明显。

(2)讨论式案例教学法,一般在学生学完某一理论章节后进行。专业教师可以选取综合性较强的案例让学生参与讨论,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学习、合作学习.研究性学习的习惯采用此类教学方法,教师可根据案例的内容和教学要求,引导案例的讨论进程。

(3)模拟案例情景教学法。此法在学生对具体专业课知识有了较全面掌握的基础上进行,如当学生在学完《企业运营管理》课后,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实际操作,模拟案例情景教学。这样,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树立学习自信心,不断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和组织、创新能力。

美国和德国的成功经验,值得我们学习借鉴,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探索出适合我国高职院校工商管理专业教学的道路,培养出适合我国经济发展的合格人才。

参考文献:

[1]秦文伟.浅谈高职院校实训基地的建设[J].中等职业教育,2012,(8).

[2]陈军武.借鉴德国职业教育 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职教模式[J]. 中等职业教育,2012,(7).

[3]张伟.关于高校毕业生能就业指导的思考[J].江西金融职工大学学报,2009,(1).

上一篇:让体育教育为“中国梦”的进程加油增力 下一篇:试论有利于孩子健康成长的家庭环境的营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