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调控怎么调

时间:2022-08-24 11:58:41

宏观调控怎么调

宏观调控调什么?怎么调?这是搞好宏观调控的首要问题。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实践证明,传统的计划调节机制已经不适合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照搬西方市场调节机制及其宏观调控政策难免水土不服,更何况当前全球金融危机已经暴露出西方宏观调控政策的严重缺陷。保证中国经济社会快速协调可持续发展,必须创新适合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基础的调节机制。

一、宏观调控的核心是有效调整利益结构、动态优化资源配置

解析宏观调控,本质上是解析各种利益结构,包括利益总水平和利益结构两个方面。在货币化的市场经济中,利益总水映了物质生产和货币生产的比例关系,实质上也是结构问题。

1.从利益总水平分析,1980年至2011年,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资金利润率两头高、中间低,近年来趋于稳定适中。1980年,全国独立核算工业企业资金利润率为16.35%,是从上世纪80年代到目前为止的最高点,1998年降到谷底,仅为1.34%,此后稳步回升,2007年达到10.73%的高点,近年来稳定在7%到9%之间。工业利益总水平调控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上世纪90年代总水平偏低,2007年前后波幅过大。1995年至1999年,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资金利润率连续5年在3%以下运行,特别是1998年受东南亚金融危机的影响,出口受阻,通货紧缩,1998年、1999年社会商品零售价格指数分别为97.4%和97.0%,工业企业的经济效益大幅下降,独立核算工业企业资金利润率分别仅为1.34%和1.96%,造成了当时工业企业大面积亏损、下岗职工剧增。2007年出现了经济过热迹象,独立核算工业企业资金利润率比上年猛增4.03个百分点,是上年的1.6倍,波动过快、波幅偏大。保持合理稳定的利益总水平至关重要。如果工业企业资金利润率过低或波幅过大,将导致企业无钱可赚,或者赚钱预期不稳定,将出现全国性的企业开工不足、失业增加、投资剧烈波动、经济大起大落等一系列严重的经济社会问题。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就是保证合理稳定的利益总水平,今年一季度钢铁行业出现主业全行业亏损,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益总水平呈现快速下降趋势,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2.从行业利益结构分析,2010年工业行业平均资金利润率为8.95%,行业利益结构相对合理,同时普遍存在逆向配置资源的情况。2010年,全国39个工业行业资金利润率前5名是:有色金属矿采选18.55%、石油天然气开采18.13%、皮革皮毛及其制品业15.65%、黑色金属矿采选14.92%、非金属矿采选14.67%、木材加工及制品业14.55%;后5名是:水的生产供应业1.09%,电力热力生产供应业2.57%,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4.67%,造纸及纸制品业7.53%,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7.60%。没有全行业亏损的工业行业。存在的突出问题是利益结构逆向配置资源,工业行业资金利润率前5名大多是资源型行业,为了节约不可再生的自然资源,应降低这些行业的税后资金利润率;供水、供电、纸制品等资金利润率后5名的行业大多涉及基本民生,应适当增加资金利润率以调动企业保障供给的积极性。中央早在“九五”时期就提出了要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至今进展不大,根本原因是依靠增加投入的外延增长比依靠技术进步、管理水平和人员素质提升的内涵增长收益大,粗放增长比集约增长见效快,症结在于利益关系不顺,利益结构与政策目标南辕北辙。

“十二五”期间,我们确定了科学发展的主题和转变发展方式的主线,把主题、主线落到实处的关键是形成与之匹配的利益结构。市场经济是利益推动型经济,利益顺则事业兴,利益扭曲则事难成。宏观调控调什么?怎么调?要善于从利益结构上寻找问题的症结,在有效调控利益结构上做文章。

二、用经济杠杆撬动利益结构

宏观调控怎么调?关键是区分税收和价格两类杠杆,用三种税价组合方式调控四种供求状态。

1.区分价格和税收两类经济杠杆。从宏观调控的角度分析,经济杠杆分为价格杠杆和税收杠杆两类,前者包括各种商品价格和工资、利率、汇率等生产要素价格,后者包括直接税和间接税两种。深入解析税收和价格两类不同性质的经济杠杆,是有效调控各种利益结构的基石。

价格杠杆和税收杠杆在调控各种利益结构时存在着本质上的差别,突出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决定方式不同。商品价格由市场供求关系决定,通过客观存在的市场自动调节。税收是国家为满足社会公共需要,依法强制、无偿获取财政收入的一种特定分配方式。税收体系由国家决定,通过法律法规进行自觉调节。二是调节作用不同。在市场经济运行过程中,价格杠杆具有双向调节供求的作用。产品供不应求时价格上升,在增加供给的同时减少需求。产品供过于求时价格下降,在增加需求的同时减少供给。税收杠杆具有单向调节供求的功能。例如,在需要“同时增加”风电、光伏太阳能等清洁能源的供给和需求时,减免税收,既增加企业利润以增加供给,又提供了产品降价空间以扩大需求;在需要“同时减少”卷烟、高度白酒的生产和消费时,增加税收,既减少企业的盈利空间以减少供给,又推动产品价格上涨以抑制需求。三是调节对象不同。市场经济存在着企业和政府两大生产主体。企业主要供给私人产品,对价格信号反应灵敏,受价格变动的影响较大;政府主要提供公共产品,受税收变动的影响较大。税收是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是提供公共产品的基础,税收变动时,主要是调控政府特别是地方政府供给公共产品的能力。四是调节时效不同。价格是事后被动调节,可以随时反映供求状态。税收是事前主动调节,但需要较长时间并经过严格的程序才能变动。

2.明晰社会产品的四种供求状态。一是供不应求状态。如石油、铁矿石等产品,我国资源不足,还需要大量进口,此时价格上升,在增加供给的同时减少需求,推动供求状态趋于平衡。二是供过于求状态。此时价格下降,在增加需求的同时减少供给,推动供求状态趋于平衡。如目前钢材供过于求,钢材价格下降后需求正在回升,同时,许多钢铁企业由于亏损被迫停炉限产,钢材供给减少,推动钢材供求状态趋于平衡。三是同时增加产品的供给和需求状态。例如,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我们要同时增加风电、光伏太阳能等清洁能源的供给和需求。为了更好地解决民生问题,需要同时增加保障房的供给和需求。四是同时减少产品的供给和需求状态。如减少卷烟、烈性酒的生产和消费,淘汰落后产能及其生产设备,等等。在社会化大生产条件下,专业化分工日益细化,各种产品之间形成了复杂的投入产出关系,在技术进步、气候变化、不可再生资源减少等因素影响下,新产品、新技术不断涌现,淘汰落后产能、节能减排的力度加大,产品结构和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加快,同时增加供求或同时减少供求的资源配置任务更重,战略价值更大。

上一篇:领导干部要善于协调人际关系 下一篇:对新农村建设问题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