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教学探究性学习方法浅析

时间:2022-08-24 11:21:58

初中语文教学探究性学习方法浅析

[摘要] 修订后的初中语文教学大纲指出:“要提倡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尤其是启发式和讨论式,鼓励运用探究性的学习方式。”本文就初中语文教学中探究性学习谈几点看法。

[关键词] 探究性学习 创新教学 课题筛选

一、探究性学习的意义

探究性学习,就是对学习材料、学习问题的探索研究,探寻追究。这种学习方式有以下几方面意义:

1.探究性学习突出了主体性原则,让学生主动地学习,积极地求知,而传统的学习方式,多半是学生被动地学习和接受,被动地训练和作业,其主动精神受到压抑和限制,创造精神受到禁锢和扼杀。探究性学习旨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参与意识。

2.探究性学习是突出学生语文实践的学习。语文学习,归根结底是让学生在语文实践中学好语言、语文的人文精神,既能体现学生在语文学习中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又体现在对学生的人文关怀上,语文学习,重要的是贴近学生生活,尊重学生的主体意识,让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到学习实践中,在实践中提高语文素质,培养能力。

3.探究性学习是合作探讨,共同提高的学习。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明确提出:21世纪的学生应当“学会合作,学会做人,学会求知。而探究性学习,对初中生而言,就意味着一种群体的合作精神,由于初中生的阅历、视野、经验、方法等方面不足,在探究性学习过程中,共同搜集信息,查阅资料,互相讨论,各抒己见,往往会碰撞出智慧的火花,因此,探究性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养成共同探讨问题,解决问题的习惯,养成尊重他人,虚心好学的品质,养成帮助他人,共同进步的精神。

二、探究性学习的基本特征

探究性学习的基本特征总结起来主要有重过程、重应用、重体验、重全体参与。

1.重过程。探究性学习重在学习过程、思维方法的学习和思维水平提高,探究性学习的“成果”不一定是“具体”而“有利”的制作成品,学习是否掌握某项具体的知识或技能并不重要,关键是能否对新知识有所选择、判断、解释、运用,从而有新发现,有所创造。

2.重应用。学以致用是探究性学习的又一基本特征。研究性学习重在知识技能的应用,而不在于掌握知识的量。研究性学习是问题解决的学习,其目的是发展运用科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学习内容上,侧重于问题解决。

3.重全体参与。探究性学习主张全体学生的积极参与,因此,从理论上来说,每一个智力正常的学习者都可以通过学习提高自己的创造意识和能力。在探究性学习过程中,学习者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基础和个性特点,制定恰当的研究计划,实现个人的研究目标。同时,学习者面临着复杂的综合性问题,就必须依靠伙伴的集体智慧和分工协作才能完成,这也培养了他们的群体合作精神。

三、探究性学习课题的筛选方法和实施步骤

1.探究性学习课题的筛选方法。要使研究性学习顺利进行,就得对课题进行筛选,笔者认为方法有:第一,从学生语文学习生活实际情况出发。语文学习生活,是激发和启迪语文研究性学习课题产生的唯一源泉,离开这一源泉,研究性学习只能变成无本之木,无源之水。因此,必须要让学生直面自己的语文学习生活,选题范围要小,角度要新,学习易操作,研究的内容并不是高不可攀,要让学生树立信心。如教学《电子计算机的多种功能》,依据学生对计算机的熟悉,可以这样说,个别学生对电脑情有独钟,是网络高手,故设计这个问题:请学生谈谈未来计算机还有哪些功能?计算机的发展趋势?围绕这些问题展开讨论,收到不错的效果。第二,从学生现有储备的知识和积累的经验出发。研究性课题的筛选,需顾及到学生现有知识储备和经验积累,若所选的课题大大超过学生的知识储备和经验积累,就会给研究性学习增加一定难度,给学生造成“难以下手”的困惑,继而失去信心。因此,探究性学习必须以课堂教学为依托,在内容上应是课堂内容的拓宽、加深和运用,遵循学生的思维和认识规律,是课题不可疏忽的内容。如教学《学做小诗人》,初中生已初步接触了十次,根据这种现有知识储备,适时研究学做小诗人,然后将全班同学组成若干出版社,出版诗集,既新颖又能达到以创新能力为基础的研究性学习的目的。

2.探究性学习课题的实施步骤。探究性学习课题筛选好以后,一般来说,可按如下步骤实施:

第一,铺设背景知识。在探究型课题的实践中,应力求形式多样,尝试建立多维、互动的创新教学模式,避免教师独占讲台一统天下,式者学生散兵游勇,各自为政。因此,不应是教师就某个材料让学生理解、识记,也不应是教师撒手不管,任其自由。在课题提出之前,教师的职责是就某一问题创设情境,并以此为契机,激发学生思考的兴趣,诱发学生探索动机,调动学生的知识储备和经验积累,为确定研究性学习的范围、角度作准备。如教学《宇宙里有什么》,教师要抓住宇宙是运动的,物质的,无穷无尽的特点,设计如此问题,宇宙里除了恒星外,还有其他星体吗?当然还有很多,如彗星、流星云、月球等,要求同学们(6人一组)上网、到图书馆查找资料,将自己最喜欢的星体介绍给大家,这样开启了学生探索宇宙星空的奥妙,揭开了宇宙神秘的面纱,打开学生探索知识的大门。

第二,学生提出问题。在创设背景知识的基础上,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自由讨论,发表意见,提出自己的课题。这一步骤是语文探究性学习课题筛选的关键。教师对学生提出的课题要加以指导,如指导课题的范围和角度有没有创新性等,将课题分成几个小角度,采用以小见大的方法,选择符合学生个性的探究性课题,在思考和拟定课题的过程中,教师放手让学生讨论商榷,尊重其个性,发挥其自主性。学生遇到困难时,教师适当点拨鼓励,同时,教师还应解决有关研究题目中隐含的争义性问题,以使学生多角度认识、分析问题、圆满筛选出探究性课题。

第三,教师归类反馈。学生完成了自己探究性课题后,教师必须一一过目,仔细研究,认真推敲,进行整理工作,如范围太大的课题,应缩小视角;缺乏创意的课题,转换视角;空乏浮夸的课题,果断删除。最后,教师将审理过的探究性课题落实反馈,让学生展示自己的成果,体验成功研究的乐趣。探究性学习是一种全新的尝试,需要各位教师共同努力,全面探索。

上一篇:“预习•发问•研讨•拓展” 下一篇:儿童版画课堂教学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