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症末期患者的心理干预

时间:2022-08-24 11:03:10

癌症末期患者的心理干预

【摘 要】目的:加强对肿瘤末期患者的心理护理,提高整体护理水平。方法:对癌症患者患病后的否认期、愤怒期、讨价还价期、抑郁期和接受期等五个心理阶段采取不同的护理干预,护理人员在临床护理过程中通过护理人员的态度、表情、姿势、语言和行为等改变患者的心理状态和行为。结果:心理干预能使患者顺利渡过患病后的各个心理阶段。结论:心理干预能更好的提高癌症患者的生活质量,提高整体护理水平。

【关键词】癌症患者;心理;干预

【中图分类号】R4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6455(2012)02-0267-01

随着时代的发展,癌症作为一种威胁人类生命的疾病,其发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50年代初,我国癌症死亡占全部死亡病因的第9位或第10位,70年代跃居为我国死因的第3位,据1991年的统计资料,癌症死亡已成为占据全部死因的第1位[1]。由于癌症目前尚未被人类彻底征服,人们往往把癌症与死亡联系在一起,加强对晚期肿瘤患者的心理护理,采取相应的心理护理措施,处理从在疾病过程中出现的心理问题,改变患者的心理状态和行为,帮助各种心理状态下的患者保持最佳的心理状态。

1 癌末患者的心理行为变化和干预策略

1.1 否认期

否认期是一种防御机转,患者在面对死亡威胁和末期疾病时,即使患者已被详细地告知实情,仍有其否认之需要,否认是介于知识与认知间的冲突,是一种情绪上的调适方法,因此在患者还未准备好面对死亡的失落时,切忌直接地打击或否定患者的否认行为,否认行为背后有着巨大的焦虑和恐惧,以使患者需要隐藏于否认的保护伞下,得短暂的自我完整性,护理人员利用倾听或其他治疗性沟通技巧,给予患者表达内心疑惑、焦虑的机会,以沉默、触摸、同情心等方式,耐心等待患者降低否认强度,而慢慢地面对现实,但如果患者的否认时间延续影响患者的治疗、家庭的互动和功能,或造成患者更大的情绪反应、自我封闭时,则需要借助心理治疗专家,配合医生对诊断治疗、预后的解释来恢复患者正常的否认功能,护理人员要提供一致性的支持和同情心,不揭穿其否认行为,接受其否认的需要,了解其否认背后的恐惧,才能协助患者完成否认的过程,使其正面地面对死亡的冲击。

1.2 愤怒期

愤怒是人类在失去自我控制时,最直接的反应,患者愤怒的对象可能是除了他以外所以的人、事、物,常把愤怒迁移于帮助他的家属、朋友和医务人员身上,如莫名其妙发脾气,埋怨命运,抱怨上天对他的不公平……愤怒、训斥、粗暴无礼的行为是癌末患者恐惧与绝望心理发展的极端表现,在面对患者的愤怒行为时,护理人员应省视自我对患者行为的感受,要有宽容、接纳的心态,认清患者的愤怒行为,采取护理上的干预策略:⑴接受其表达情绪之自我控制需要。⑵择机与患者谈心,表示同情与理解,让患者尽情倾诉心里的怨恨。(3)保持忍让与克制态度,一如既往地悉心照顾患者,让其清楚虽其行为不合理,但我们仍可了解他的感受,我们在关心、支持仍是一样,以输导患者的强烈情绪。⑷必要时采取安全措施,防止自杀或伤人。⑸辅以镇静药以稳定患者的情绪。

1.3 讨价还价期

在这个阶段,患者通常已经承认和接受疾病的事实不再怨天尤人,并存在着幻想,希望医生能妙手回春,医学能出现奇迹,时而安静,时而烦躁,对自己过去所做的事表示悔恨,要求宽恕,护理人员应了解患者磋商行为背后有着罪恶感和被处罚的需要,应尽量顾虑患者表达出他们相弥补的行为及意义,同时协助患者寻求讨价还价背后的希望来源,若是不切实际的希望,应协助其调整至实际可行的范围。

1.4 抑郁期

患者此时已经认识到治疗的无望,祈求无补于事后,正视自己就要死亡时,表现出来的一种消除、抑郁、沮丧的心理情绪,面对自己身体每况愈下,生理功能渐衰,痛苦的增加,为失去工作、生活自由、健康、自尊,更为即将失去生命而悲伤,他们体验到一种准备后事的悲哀,变得沉默寡言,情绪极消沉、压抑,使患者为未来的分离哀伤之际,能感受到希望和爱,并能为余下的日子做好准备,针对这类反应性的患者,则着重处理生理症状舒适,利用同情心,接受倾听之技巧,协助患者面对潜在的恐惧,寻求实际希望,增强自我价值感,同时辅以音乐、娱乐活动转移患者注意力,疏导其抑郁情绪,还有协助家属解决患者最担心的问题:如经济、子女教育等,必要时辅以抗抑郁药。

1.5 接受期

接受期的患者并非不需要协助,护理人员应提供更安静、舒适的环境及气氛,注意帮助患者了却未了的心愿,如遗嘱的处理,欲见的亲友,交待重要事宜等,协助接受期的患者,应维持同等的支持与关怀,协助患者完成人生计划和人生意义的寻求,回顾、叙述过去的人生,肯定其人生的抑郁,增进自我价值感,使其达到自我调整。

2 临床护理过程中的心理护理

心理护理不是单纯地与患者交谈,而是与实施各种护理措施相结合,不可能脱离临床护理而单独实施心理护理,它是护理人员在临床护理过程中通过护理人员的态度、表情、姿势、语言和行为等改变患者的心理状态和行为,这就要求护理人员做到以下几点。

2.1 具备高尚的职业道德和良好的素质修养

通过护理人员正确的态度表情言语动作去影响患者,安抚患者最终产生心理效应,护理人员以亲切、和蔼、温柔的态度;镇定、专注、柔和的眼神自然、真实、和悦的表情;亲切、清晰、动听的语言;轻巧、敏捷、娴熟、稳重的护理操作技术……这一切都给癌末患者增加安全、信任感,减少恐惧、焦虑、孤独感,使他们感到时时处于关怀、爱与尊重的慰籍之中,促使他们的心境逐步稳定、安全、安静。

2.2 要具备一定的心理护理知识技巧

癌末患者的心理反应错综复杂,不同的社会地位,文化背景,世界观,个性特征和年龄的患者,其心理行为反应有很大的差异,护理人员在临床护理过程中,通过仔细观察患者的心理反应和需要,收集心理信息,进行正确的分析评估,做出有效的护理措施。通过正确的沟通技巧,如静坐下来,眼神和患者眼神在同一水平线,且保持眼神的接触;专注地倾听并善于诱导,给临终患者倾听的机会,是一种消除其焦虑、抑郁心理的好方法;护理人员静静地、无声地、适当地轻轻抚摸临终患者,常常会使患者感到温暖舒适和安全感,体会到护理人员的爱与支持,其护理效果有时甚至比语言还好。

2.3 切实做好基础护理

舒适是所有癌末患者的重要需求,临终患者是否舒适地走完人生最后旅程,很大程度上决定于基础护理的实施,对患者的饮食、排泄、睡眠、皮肤等进行全面的护理照顾,因为癌末患者由于能力和体力的丧生,生活大都不能自理,再加上癌肿侵犯皮肤组织器官,因此,基础护理工作做好与否,关系到患者的身心能否得到减轻,临终生活质量是否得到提高。

心理护理,对癌症患者来说无疑于千金难买的良药,这也是医护人员和患者亲属应尽的责任[2],严重的心理问题,可导致病情急剧恶化,降低生活质量,此时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对患者的治疗效果及生活质量的提高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护理人员除了针对癌末患者进行疾病护理外,还应重视对各心理阶段采取护理干预,方能更好的提高癌症的生活质量,提高整体护理水平。

参考文献

[1] 周际昌.实用肿瘤内科学[M].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3.

[2] 安小红,朱慧娟等.肿瘤病人心理护理的体会[J].黑龙江医药,2003,5(1):25-26.

上一篇:CT增强检查中碘过敏患者的抢救与护理 下一篇:1例颈椎间盘突出并椎管狭窄患者围手术期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