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症康复范文

时间:2023-03-02 04:52:30

癌症康复

癌症康复范文第1篇

大肠癌是一种生活方式疾癌症康复 病李明(13)

抗生素滥用及围手术期的抗生素预防用药现状杨锐(20)

应把癌症看成是常见的慢性病黄念秋(25)

探讨高压氧治疗鼻咽癌放射性脑病文强(30)

长期咳嗽警惕肿瘤“作怪”吴志(33)

王琦老中医解密中国人的九种体质(35)

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的诱因及日常护理周登芳(41)

自然空间

冬季如何科学养生章新奇张金芳(45)

低碳生活不是喊出来的(49)

转基因问题首先不是科学问题田松(51)

转基因主粮的严重危害,在我国又一次大面积显现——山西、吉林动物异常现象调查(60)

农村过量使用氮肥致土壤恶化减氮成业界共识葛江涛(63)

“精细化”加工浪费惊人余孝忠林艳兴(72)

我的环保建议吴蓓(76)

乐活——21世纪的健康时尚生活沈立(79)

畅胃生津一碗粥(86)

苏荷的“药房”(91)

自我空间

公公的尊严死北婴(94)

林涧青之死——谨以此文纪念亲爱的父亲林冬(95)

患者放弃治疗可签告知书(98)

比利时正计划推广“水焚葬”杨凌(100)

我是癌症患者但我没有不好的日子约翰·罗伯特·麦克法兰(105)

“秃鸡”辅导员玛丽·贝丝·哈尔(107)

癌症康复 动起来!朱莉·古戴尔(109)

转过拐角罗杰·汤斯里(112)

这才是真正的朋友凯瑟琳·霍夫曼(114)

活着比什么都好横山雪(116)

千万莫生气庄松良(118)

喜乐的心,乃是良药罗延楷(121)

我的“贫困生活”邵云生(124)

2010年总目录(125)

人物简介(F0003)

健康面包甜点(I0001)

有机手工月饼(I0004)

阅读医学(5)

本刊视点(32)

阅读心灵(56)

阅读自然(79)

山药乌鸡汤(97)

羊肉炒山药(97)

山药秋梨饮(98)

风味山药癌症康复 泥(98)

阅读自己(104)

北京肿瘤医院康复科(F0003)

北京大学临床肿瘤学院北京肿瘤医院北京市肿瘤防治研究所(F0004)

图片报道张翼(摄)(I0001)

阅读医学

希望的曙光(三)(6)

裘法祖的最后一课——寄语青年肿瘤医师庄亮(整理)于世英(整理)(11)

看病防“忽悠”占保平(15)

软硬兼施巧治癌何裕民(18)

中成药也必须合理使用杨锐(21)

肝癌患者的保健与饮食章新奇张金芳(26)

肿瘤病人合并便秘的自我护理陆宇晗(29)

本刊视点

我的五个愿望(33)

让我有尊严地走李光真(34)

如何面对生命的终点张艳玲(38)

怎样把关爱送到生命终点刘景燕(44)

死亡是生命的一部分林葳(47)

好好活好好死张译文(50)

癌症康复 因为眼睛发炎丁丁(52)

给自己写个人生告别信——VIP讣告方诗(54)

阅读心灵

沟通培训工作坊——教会肿瘤科医生如何告知坏消息(57)

接受自我艾雅·凯玛(著)(62)

谈谈瑜伽对肿瘤患者的帮助柳红(65)

瑜伽激发人体自愈能力许嘉榕(译)(71)

阅读自然HttP://

张其成讲读《黄帝内经》(三)——脏腑养生(80)

朱鹤亭大师的养生之道(三)韩翠娥(84)

女士们,请注意!陈冬芹(88)

读《不生病的生活方式》文珊(91)

秋食山药正当时(94)

莲子安神治脾虚陈存仁(99)

红枣健脾养血治虚汗(100)

苘蒿养脾胃消痰饮(102)

阅读自己

当个有准备的病人陈敏泽(105)

感恩和珍爱方诗(110)

一个肝癌患者的心疗体会李俊臣(114)

癌症患者的自我调理申正福(117)

我是一个有弱点的康复者利奥拉·郝思李栗(编译)(119)

带癌成婚水晶·塔特姆(122)

变沮丧为乐观的小窍门贝弗莉·科克哈特(124)

学习的10年希瑟·癌症康复 霍尔(126)

不要用止痛药预防结肠癌(7)

FDA表态:番茄红素不能降低癌症危险(8)

缺钙可促进乳腺癌的骨转移(9)

如何避免肺癌治疗的副作用徐光炜(11)

肺瘢痕癌吴楠(12)

肺癌临床治疗呼唤规范化支修益(14)

肺癌诊断和治疗进展吴楠(15)

中药是否能代替化疗李萍萍(17)

节拍式化疗——晚期肿瘤患者生命的曙光张献怀(18)

癌症病人应该怎样使用肠内外营养药杨锐(21)

治病与治人唐云(24)

徐光炜主编点评:《治病与治人》读后(33)

告知病情的具体方式张艳玲郭美珠(34)

爱读都德小说的医生王一方(38)

阅读心灵

阅读心灵——心理诊室(41)

《走到人生边上》文珊(摘录)(51)

《病者生存》——让我们对疾病“另眼相看”沈士芳(58)

谈吃亏的道理三七生(61)

人生不要太圆满张忠谋(62)

塔沙老奶奶的美好生活塔沙(63)

癌症康复 本刊视点

本刊视点——当我走近临终病人——一位护士长的亲身体验陆宇晗(65)

怎样选择善终张艳玲(70)

为了自己,也为了家人祝东颖(72)

我们的生死柳红(76)

癌症康复范文第2篇

第一,工作量力而行。癌症病人经过治疗,病情稳定到一定程度后,如欲恢复工作,必须征得医生同意。一般应先行半休或轻工作,如能适应方可逐渐转入正常上班,这样有利于精神寄托和疾病康复。但需注意量力而行,防止疲劳。这一点看起来简单,其实仍有不少病人未能注意做到。如有些患者潜心拼搏于事业和工作,经常不顾疲劳,连续作战,甚至开夜车,结果导致复发转移,甚至不幸英年早逝,还有的患者自以为癌症痊愈,下班以后便热衷于搞第二职业,连星期天也不休息,也很容易造成过度疲劳,这些情况都是很危险的。

第二,避免家务劳累。有些患者虽长期病休在家或提前退休,已不上班工作,但并不很好休养生息,而是忙于家务劳动,甘为子女或孙辈长期操劳;有的恰逢住房乔迁,全靠自己动手装饰新居,造成过度劳累。这些情况都是不足取的,很容易导致癌症复发。

第三,切忌娱乐过度。有的患者不善于自我控制和自我保健,虽不工作也不操持家务,但却终日沉缅于饮酒、跳舞、打牌,搓麻将……甚至通宵达旦忘乎所以;还有的喜爱出差和长途旅行,但时间安排过紧,路途太长,往往快速赶路,强行攀高山,或因车船拥挤,购票困难,坐卧不适,缺乏宽松的旅游条件,无法很好休息。这样都易造成疲劳,故需努力避免。

第四,确保良好睡眠。患者一旦有疲劳的感觉,就必须立即休息。睡眠是最好的休息方法,它能使全身放松,减少体内消耗,全面消除各种脏器、神经与肌肉的疲劳,恢复机体功能。癌症患者应长期注意睡足睡好,如有失眠症状应及时治疗。对于腰椎、四肢等局部疲劳,也可采取推拿、按摩、气功等方法治疗。

第五,节制。由于性生活时心跳加速、呼吸急促,全身肌肉都处于紧张状态,能量消耗很大,故很易产生疲劳,这对癌症病人康复是很不利的。临床上有因性生活过度而加重病情或复发转移的,因此必须注意节制,严禁。

第六,注意营养摄入。日常饮食中应注意补充人体所必需的热量、蛋白质、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等,尽量多吃各种抗疲劳、抗癌食品,有针对性地服用滋补品,以保证疾病治疗与人体新陈代谢之需,并且强健体魄,提高自身抗病免疫力。一般来说,营养摄入良好的患者,精神振作而不易疲劳,即使偶然疲劳了,也容易很快消除。

癌症康复范文第3篇

癌症是当今危害人类健康和生命的最严重疾病之一,据WHO统计每年全世界新发生的癌症人数已超过100万。社会在进步,科学在发展,如今癌症这一顽症已被医学界成功的征服,从此癌症不再是危害人们健康的第一杀手。但是临床治疗必竟是短暂的,长时间却是康复护理。

1 临床资料

患者女,73岁,2000年确诊患肺癌,治愈已8年,患者男,76岁,1995年查出患胃癌,治愈已12年,患者女,62岁,1990年确诊患直肠癌,经过手术,放化疗治愈已17年,患者男,67岁,1999年患肺癌,治愈已9年,至今无一例死亡。

2 护理措施

2.1 心理护理 是康复护理中最重要的一点。首先要树立战胜癌症的坚强信念,相信癌症一定能治好,保持健康、良好的心态是攻克癌症的良药。英国医学专家曾对57例患乳腺癌切除的患者进行观察,发现患病后丧失信心产生绝望的患者80%手术后不久便死了,而对治愈疾病充满信心的患者,10年生存率达70%。这时候医务人员或者家属就成了他们的贴心卫士,要耐心地倾听其主诉或者发泄,给他们更多的关心、爱护、理解和沟通,及时解决出现的不良心理问题,保持和谐的家庭关系和愉快的心情,让他们感受到人生的美好,生命的宝贵,责任的重大,事业的光荣,让他们更加坚定求生的欲望,战胜病魔的信念。

2.2 饮食护理 少食多餐,不食腌腊制品及变质食物,多吃新鲜蔬菜水果,忌辛辣和刺激食物,禁烟酒,适当吃些鸡、鸭、鱼、肉、禽蛋类含高蛋白的食物,根据自己身体状况补充必要的营养。总之,饮食上要做到清淡为主,荤素搭配,营养均衡,尽量提高自身免疫功能。

2.3 起居护理 按时起居,保证良好的睡眠,生活有规律,首先坚持运动锻炼。因为适当的保健运动可以提高身体素质,增强抗癌能力。首先运动能吸收比平常多几倍甚至几十倍的氧,对恢复和提高肺功能有很大好处,其次运动能出汗,使人血液循环加快,排出致癌物质,使癌细胞不得站住脚也不易转移。再次运动能促进血液中分泌出干扰素有利于提高抗癌能力。运动能改改人的情绪,消除忧郁和烦恼,在心理上减轻人体免疫的压力。运动能锻炼一个人的意志,从而增强战胜癌症的信心和毅力。运动的方法和种类很多,常见的如气功、散步、太极拳、爬山等,关键是长期坚持和运动适度。

3 结果

通过以上的康复护理后,使癌症患者增加了抗癌知识,增强了抗癌意识,提高生存质量,延长生命时间,也真正体现了生命的价值。

4 体会

癌症康复范文第4篇

张先生在来信中提到了多吃抗癌食物,以食疗抗癌的经验。就此,我刊邀请了浙江中医大学郭勇教授对用食疗辅助癌症康复作详细分析。

张德珠读者来信回顾:

我今年74岁,2000年冬患早期直肠癌,作了手术,但如何防止复发、转移,活过“5年”生存期,这是一场向死神的挑战。于是,我大胆地采用食疗,提高生活质量,增强免疫力,现已活了6年。

6年来,本着“三高”(高蛋白、高纤维、高维生素)原则,膳食合理搭配,少吃多餐。除不吃油炸、腌、熏制食品外,并选些抗癌食品,尽量多样化“大兵团作战”。如豆浆、鸡、鸭、鱼、瘦猪肉、鸡蛋、大小米、薏米、玉米、燕麦、香菇、黑白木耳、海带、紫菜、大蒜、红薯、胡萝卜、芦笋、花菜、蕃茄、土豆、山药、菱角等。

每天或间天,早餐多为大米薏米粥、红薯玉米燕麦粥、或豆浆面包等。中餐多为蕃茄木耳炒鸡蛋、海带炖排骨、海带炖鸭、香菇炖鸡、紫菜蒸鱼、炒芹菜、炒菜等配以主食。午休后,喝点羹:如胡萝卜、银耳大枣、薏米菱角羹。晚餐多为小米绿豆粥、大米桂园粥。

临睡前1小杯牛奶。其间水果类适量。6年来如此合理搭配,轮换调吃,其食疗效果良好。现经检查:癌症无复发、转移,同时无“三高”(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等症,岂不乐者!这正是:降癌斩魔意志坚,合理食疗功非凡,莫道当年似黛玉,如今变成铁罗汉!

专家点评

郭 勇博士生导师

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肿瘤内科教授

直肠癌的早、中、晚期的区别主要依椐肿瘤侵犯肠壁深度、淋巴结转移情况及有无远处转移等。早期直肠癌是指肿瘤侵犯直肠壁或周围组织,但未发现有淋巴结转移及远处转移的病例(Dukes, A―Dukes,B), 治疗以手术为主,术后一般不需要进行特殊治疗(化疗、放疗等)。

肿瘤患者术后复发或转移是一个尚未解决的问题,一旦发生需综合治疗还没有特效药,主要手段还是手术。

至于直肠癌发病的确切因素现在还不太明确,但肯定与生活方式(体力活动少、饮食不良习惯)肯定相关,当然还与遗传体质有关。

怎样进行饮食干预是有很多学问的,简单说要“高纤维素、低脂肪、低蛋白饮食”。您所说到的高蛋白饮食可能不可取,我们提倡要减少肉类的投入,同时应避免食用过度烹调和煎烤后的肉类。食物中的植物纤维(植物的细胞壁成分)能抵抗体内消化酶降解。蔬菜、水果、谷物、种籽、坚果和豆类中都会有丰富的膳食纤维,对大肠癌的预防有肯定作用,一些维生素和微量元素也是有帮助的,同时还需要限酒、戒烟、减少一些奶制品的摄入和适度运动。

中医药的科学、合理应用可能可以减少肿瘤的转移或复发。

一是要到正规医疗单位就医,再者是要在中医理论指导下的整体观的辨证施治,一病一方是不可取的。中医学把人看成一整体对待,进行阴阳调整,“虚则补之,实则泻之”,切不可乱用,没了章法。正因为中医药并不是真正针对肿瘤的,所以她的疗效主要表现在人的感觉及机能上,内环境改善了,就不容易得肿瘤或得了肿瘤也不容易发生转移;而现代医学是针对肿瘤本身的治疗,对机体同时也可能有一定影响,所以中西医联合治疗是最好的,二者可取长补短,提高疗效,这方面我们有很多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

在您的来信中我觉得还有一点可取的东西是您的心态,积极、乐观、科学的态度可以调动你机体潜在的抗病能力,增加免疫力。我曾做过一个研究:给老鼠接种上肿瘤,用猫去吓它,结果受到惊吓的老鼠很快都出现了肺转移、淋巴结转移,说明精神因素会影响肿瘤的转移。

癌症康复范文第5篇

关键词:癌症患者;康复;需求

现代医学越来越重视满足癌症患生理、心理、及社会各方面的需要,为患者提供各方面的支持与照顾,提高癌症患者的生活质量,对癌症患者需要的研究也越来越受到医学界的重视[1]。本研究通过对出院后回到社区的康复期癌症患者进行相关的身心需求调查,为给出院后康复期癌症患者提供有效、符合其实际需要的照顾和支持提供依据。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生存期≥1年;非临床治疗或晚期患者;病理证实为癌症;能自行或在他人帮助下完成调查表的我院肿瘤康复俱乐部会员。

1.2方法 收集患者的姓名、性别、年龄、地址、职业、婚姻等情况。采用癌症患者需要调查问卷(SCNS)[2]:1=不需要(对癌症患者来说不成为问题),2=满意(患者需要并对获得的帮助很满意),3=(有些需要,较低程度上需要获得帮助),4=有些需要(中度需要获得帮助),5=有些需要(高度需要获得帮助)。选择1、2表示患者不需要帮助,选择3、4、5表示患者的需要未满足,需要一定程度的帮助。内容效度由专家评定,预试验5个领域的信度分别为0.96、0.94、0.87、0.80、0.75。

1.3观察指标 康复期癌症患者各领域需要及各项目的需要情况。

1.4本次调查共发放120份问卷,收回有效问卷120份,有效问卷为100%。

1.5统计学分析 采用Excel 2003软件进行统计分析,通过频数和百分比了解患者需要情况。

2结果

2.1 一般资料 调查的120例病例中,男55例,女65例;年龄33岁~78岁,平均年龄为52.5岁;职业分布为:农民27例,工人45例,干部及专业技术人员27例,其他21例。

2.2 康复期癌症患者各领域的需要和需要的满足情况 见表1。

2.3康复期癌症患者未满足需要的前10项 见表2。

3讨论

3.1 健康信息领域 社区康复期癌症患者的健康信息需要在5个需要领域中位于首位,其未得到满足的程度亦最高,且在康复期癌症患者需要未满足的前10项中,健康信息领域就有6项:得到有关检查的解释;选择治疗方案前能充分地了解各种治疗的好处和副作用;尽快知道检查结果;能告知癌症已被控制或缓解;得到关于自已能做些什么以促使疾病好转的指导;提供关于如何处理不适应症状和治疗副作用的有关资料等。显示他们需要了解自身疾病的康复情况,得到与自身疾病有关的资料及出院后的康复指导。亦从中反映出他们在健康信息需求方面并没有得到很好的满足,他们出院后仍有着强烈的对疾病相关知识和接受健康教育的信息需求,提示我们在工作中应加强对出院后回到社区的康复期癌症患者的健康信息支持。

有研究表明[3],大多数癌症患者需要了解有关癌症治疗的信息,他们常把接受信息置于重要的位置;亦有研究显示,癌症患者在信息需求方面并没有得到满足,本调查结果支持这些结论。

3.2照顾与支持的需要领域 照顾与支持的需要仅次于健康信息方面,在5个领域中排行第二位,与国内相关文献报道相一致。调查显示有41.6%的患者在这方面未得到满足,有研究认为,家庭和社会给予癌症患者更多的支持[4],但本调查结果显示,康复期癌症患者在这方面的支持并未得到满足。

在康复期癌症患者需要未满足的前10项中,照顾与支持需要有4项,分别为:希望医务人员对自已的感受和情感需要表示认可和关切;有更多的机会选择专科医生;希望医务人员把自已作为一个人而不是一个病例来看待;希望医务人员让自已和家人感到希望。表明康复期癌症患者仍然渴望得到照顾与支持,特别是对医务人员的情感支持需要高。调查还发现,癌症患者十分担心患病后与家人和朋友的关系是否会受到影响,进一步表明康复期癌症患者对情感支持的渴望。癌症患者的情感支持来源于家人、医务人员和朋友,这是社会支持中的最基本形式[5],因此,应充分动社会支持网络对患者的积极作用,鼓励患者与家属、朋友多沟通,建立患者与医务人员及病友的沟通网络,为康复期癌症患者提供更多的情感支持。

3.3 其他领域需要 有研究显示[6,7],性需要在5个需要领域中位于最后,结果显示,位于最后的是生理和日常生活需要,性需要排行第四位,可能与患者身体机能逐步康复,能自我完成日常生活需要有关。在性需要领域方面,患者最想知道到的是在康复期能否进行,提示我们应重视癌症患者性方面的问题,多与患者交流,给予更多性知识和康复指导。

综上所述,出院后回到社区的康复期癌症患者仍然有强烈的健康信息需求,仍渴望得到家庭和社会的照顾与支持。广大工作者应根据康复期癌症患者的实际需要,对康复期癌症患者进行以信息为导向的心理健康教育,完善社会支持系统,给予康复期癌症患者更多的情感支持,帮助他们建立有利于康复的最佳心理状态,从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医学新闻[J]..中华内科杂志,2001,40(11):759

[2]Bonevski B, Sanson-Fisher R, Girgis A, et al. Evaluation of an instrument to assess the needs of patients with cancer「J.Cancer 2000,88(1):217-225.

[3]张惠兰,陈荣秀.肿瘤护理学[M].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43.

[4]刘雪琴,袁方,王兵等.癌症患者的社会支持状况调查分析[J].南方护理学报,2000,7(5):3-4.

[5]黄燕,罗健.肿瘤心理治陪[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77,175,405.

[6]郑瑾,孙田杰,沙儒等.317例癌症患者身心需要的调查[J].中华护理杂志,2004年,39(8):585-587.

癌症康复范文第6篇

女性是抑郁的易感人群,但是我们却对这种精神疾病及其治疗方法知之甚少。想要打败抑郁,首先得了解这个敌人。

症状表现为

怎么治疗

不接受治疗的抑郁症患者会

自检抑郁

女性比男性更容易患上抑郁症,值得庆幸的是,大部分抑郁症患者经过系统的治疗后都能够康复,但首先要及时发现抑郁,才有接受治疗的机会。如果怀疑自己或者家人有抑郁倾向,可以通过以下量表来进行自测。

患者抑郁自评工具(9条目病人健康问卷)(PHQ-9)

PHQ-9量表是一个含有9个条目的抑郁自评量表,量表条目源于2013年5月的美国《精神疾病诊断与统计手册》第5版(DSM-5)中关于抑郁症的诊断标准,这使得它更具科学性和客观性,也因而具有筛查抑郁症和评估抑郁严重程度的双重作用。

专 家 意 见

抑郁倾向也应受到重视

没有达到重度抑郁的临床标准,但又有抑郁倾向,通常属于阈下抑郁或亚临床抑郁,包含以下两种情况:1.症状的数量或严重程度符合诊断标准,但持续时间未超过2周的;2.症状持续2周以上,但只有不超过5项的抑郁症状,或者程度较轻,对社会功能影响不明显的多项症状。

抑郁症的高危人群应高度注意亚临床抑郁的发生。高危人群包括既往被诊断过有抑郁症、有抑郁症家族史、长期处于慢性压力应激状态的人群。建议这些人群定期对自身情绪状态进行评估,如果在PHQ-9量表(9条目病人健康问卷)的自测中,达到中度的标准,就应主动到医生处就诊咨询。 简而言之,对于亚临床抑郁的人群,积极健康的生活方式,必要的心理咨询,定期的自我评估都是非常重要的。

一生防抑郁

进入青春期后,女性罹患抑郁症的几率就明显高于男性,一直持续到老年。而其中的妊娠、产后、更年期等,都属于罹患抑郁症的高危阶段,应该多加注意。

抑郁症患者中,男女比例大约为1:2,美国有数据显示,每5位女性中就有一位会在一生中的某个阶段出现抑郁症状。到底是什么让抑郁症如此“青睐”女性呢?这可能是因为女性的一生中,激素水平在特定期间会产生较大的变化,情绪就会受到影响,这时一些很寻常的事物都有可能激发抑郁情绪。但是女性在青春期、孕期、更年期出现情绪波动又十分正常,所以当抑郁到来时,很容易被人忽略。

每一位女性及其亲友都应该了解青春期叛逆和青春期抑郁,产后忧郁和产后抑郁,更年期综合征和更年期抑郁之间的区别。如果发现出现类似抑郁的症状超过两周,就应该引起注意,及时就诊。

青春期进入青春期以后,女孩患抑郁症的几率会明显高于男孩,而这种性别差异一直会持续到更年期结束。这个阶段,激素水平的变化是增加女孩患抑郁症几率的因素之一。虽然激素水平波动本身带来的情绪变化是正常的,可加上一些其他因素,就有可能将这个敏感期变成危险期。这些因素包括性别特征变得明显、身材的变化、对异性开始有好感、缺乏自我和他人的认同、与家人的矛盾、学习压力、人际关系压力等等。

思维、说话、动作变得迟缓,缺乏少女的朝气。

成绩一落千丈,频繁缺课。

伴有偏头痛、胃肠不适、厌食、体重减轻等。

对自己的外貌毫不关心,头发乱糟糟、衣物搭配也不合理。

叛逆心理重,经常做出一些危险性的举动。

有自我伤害的行为,例如割伤手腕、用烟头烧自己、在身上过多地打洞和文身。

妊娠期怀孕中,激素水平的变化是巨大的,心情也随之变化。怀孕期间遇到的种种困难和问题就有可能在此时造成抑郁,例如生活方式和工作上的变化、夫妻之间的矛盾、缺少他人的帮助、怀孕的复杂感受、没有做好当母亲的准备、经济上比较困难、以前有流产或者抑郁史等等。

有月经前焦虑障碍或者严重的经前综合征的女性,在怀孕期间比较容易患上抑郁症。

怀孕的年纪越轻,越容易出现抑郁情绪。

受到抑郁情绪的困扰,孕妇可能会忍不住吸烟、饮酒,即使她知道这些都不利于胎儿。

由于不能保证正常睡眠和进食,所以胎儿的发育也会受到影响。

怀孕时的抑郁情绪很容易延续到产后,增加患产后抑郁症的几率。

产后期许多新手妈妈都会有悲伤、愤怒、烦躁等情绪,甚至流泪。这种反应被称作产后忧郁,一般持续一到两周就会自然消失。但有一些新手妈妈的情绪障碍十分严重,而且会持续下去,这就属于产后抑郁。她们会感到自尊低下、焦虑、不安,觉得自己没有能力照顾婴儿,或者产生了要伤害自己和婴儿的想法。有10%~25%的女性会出现产后抑郁症,她们通常本来就有情绪障碍倾向,怀孕或者分娩时出现了并发症或者缺乏来自家人的帮助。

情感脆弱、敏感易怒、委屈爱哭、焦虑烦躁、明显失眠和食欲减退。

感觉到十分疲惫,无力独自完成日常生活,加上婴儿晚上的哭闹,这种疲惫感会加重。

对性失去了兴趣。

严重者还会出现幻觉或者妄想,例如凭空听到声音对自己说话,认为自己或者婴儿患有某种疾病。

壮年期女性的社会角色发生转变,家庭要求他们是一个好妻子、好母亲、好女儿,工作上又要求她们是业务骨干、女强人。而在壮年,不论是家庭还是工作方面,女性都有繁重的任务,例如教育青春期的子女、照顾年迈的父母、应对职场上升期中激烈的竞争,也许还要处理老公的外遇问题。重压之下,没有解决办法,又无法示弱和求助他人,她们很可能罹患抑郁症。

缺乏自信心,过于贬低自己的外貌、能力等。

处理问题的能力下降,遇到一点小事十分慌张。

对工作失去了热情,对亲情和友情都变得冷漠。

更年期激素水平会忽高忽低,这是产生抑郁的温床。更年期情绪有波动很正常,但是如果再加上长期失眠等因素,那就有可能发展为抑郁。另外,一些女性在摘除卵巢后,激素水平骤然下降,引发早更,有可能导致严重的抑郁症状。

焦虑烦躁和自我评价低,同时伴有明显的更年期症状,如心慌、盗汗、感觉过敏,以及全身说不出的难受等表现。

总感觉家人会遭遇不幸,并因此坐立难安。

有经前综合征的女性更容易在更年期抑郁,因为她们对激素变化十分敏感。

老年期老人多患有不同程度的慢性病,如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等,病情的不稳定和身体不适以及药物的作用都增加了患抑郁的风险;另外,老人要面对更多的负面事件,如退休、丧偶、子女离家、亲友离世等。尤其是老年女性对这些事件更为敏感,从而导致她们感觉缺乏情感支持、产生巨大的失落感,更容易产生抑郁。

由于抑郁是长期情绪低落的结果,因而很容易引发心肌梗塞、高血压、冠心病和癌症等身体疾病。

可能出现类似痴呆的表现,例如计算力、记忆力、理解力和判断能力下降,但抑郁情绪有所好转,认知功能也会恢复,属于抑郁性假性痴呆。

专 家 意 见

不要忽略了特殊时期的情绪变化

女性的这几个特殊时期由于内分泌水平的变化,大部分人都可能出现一些不良情绪,如心烦、委屈、容易起急、焦虑等表现。但通常这种不良情绪程度不严重,在自身可控范围,不会影响正常的生活工作;持续时间也不会很长,如经期的不良情绪通常只持续几天,围产期和更年期的不良情绪可能持续时间稍长,但环境的改变和亲朋好友的关怀可以很好地改善这种不良情绪。如果这几个阶段的不良情绪程度偏重,比如非常容易有悲观绝望的体验,或者负面情绪对日常生活、工作、人际交往造成明显影响,或者在连续两周的大部分时间都处在这些负面情绪中,就要高度注意了,请一定及时到专业医生处就诊评估,判断是否罹患了抑郁症。作为这些女性身边的亲朋好友,也要注意观察她们的情绪变化,鼓励督促她们及时诊治,以免耽误病情。

多样化治疗

要找到治疗抑郁症的方法,得首先了解到底是什么导致了抑郁症,可这并没有定论,不同学派有不同的解释,当然也有相应的治疗方法,并各有所长。例如,药物疗法见效快,而精神分析疗法和认知行为疗法能够长久性地防止复发。

精神分析派

精神分析学家认为,成年时的情感障碍其实是幼年时埋下的定时炸弹,而女性在幼年时,比男性更容易受到虐待和伤害。

丧失激活了童年的失望体验

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总是喜欢把问题的根源追溯到生命的最初阶段。弗洛伊德的衣钵继承者Karl Abraham则是第一个用精神分析理论解释抑郁症的。他认为抑郁症患者反映出的症状多来自于口欲期,例如,他们会拒绝进食,以此来消除抑郁情绪。精神分析理论中的口欲期是指婴儿0~1.5岁这个阶段,那时候婴幼儿通过口来分辨和探索这个世界。当然,口欲期的影响并不足以解释抑郁的倾向性,但是如果婴幼儿在口欲期经历了很大的失望体验,并且没有在恋父情结或者恋母情结中得到解决,那么他们在成年后就很容易被爱的失望体验激发,从而患上抑郁症。

简单来说,Abraham认为,口欲期有失望体验的人属于抑郁易感人群,他们在以后的生活中遭遇失败、拒绝,以及感到不被人爱时,更容易抑郁。由于惧怕不被接受或者因为自身冲动而赶走他人,他们企图在心理上退行到口欲期,因为在此之前,他们是满足和有安全感的。表现在行为上,抑郁症患者可能想要紧紧抓住身边的人和事物,又或者是破坏或者吞噬。因此,有的抑郁症患者表现为贪食、要求多,有的抑郁症患者拒绝一切事物,包括拒绝进食、伤害自己、攻击他人。

有效,但是缺乏“科学性”的疗法

精神分析学家在治疗抑郁症患者时,会帮助患者了解、分析和认识自己的病态以及不健康行为的根源和性质,当患者有所领悟时,症状就会得到改善。治疗可能会持续几周到几年,患者每周定期去治疗师那里进行几次“聊天”,躺在沙发上,告诉治疗师他们脑中的所想所思,包括童年时期与父母的关系、梦境等等。

不过,很多人都质疑精神分析学的科学性。首先,精神分析学的样本都是单个案例,不具有普遍性;再次,弗洛伊德等人的假设都存在于“潜意识”中,很难得到客观的验证。但是,在治疗方面,一些短期的精神分析疗法的确能够起到作用,尤其是对于一些不能够服用药物的患者,例如哺乳期的女性。在英国的一项治疗产后抑郁症的研究中,参与者被随机分到了认知行为治疗组、咨询组和精神分析治疗组。结果,在18个月的短期治疗后,精神分析治疗组的康复率最高(71%),认知行为治疗组的康复率次之(57%),最后是咨询组(54%)。长期的精神分析疗法对于防止抑郁症复发也十分有效。

认知行为派

情绪障碍来自于思考逻辑出现问题,女性在遇到问题时,更倾向于责怪自己,这可能让她们更容易陷入负面情绪中不能自拔。

困扰你的不是事情,而是对事情的看法

认知行为理论其实是由认知理论和行为理论综合演变而来。认知学家认为,不适宜的行为产生于错误的知觉和解释。人就如同一台计算机,会从外界接收不同的资讯,但是如果在处理资讯的过程中产生了错误,那么“输出”的行为就会出现问题。抑郁症患者正是由于错误的思维模式,才会对寻常的人和事物产生极其负面的情绪。

行为学家认为,除了天生的反射行为,我们的行为多数都是后天学习获得的。巴普洛夫是行为理论的创始者,在他著名的实验中,狗对食物分泌唾液是天生的反射行为,而狗在铃响时分泌唾液则是为了获得奖励,是后天学习的行为。人的好行为(例如努力工作和认真学习)也是以获得奖励(工资和表扬)为动力。人一旦失去了奖励,却不知道如何处理时,就有可能产生抑郁情绪。例如,一个小女孩与邻居家的小孩一起玩很开心(奖励),但是当她搬家后失去了以前的小伙伴,又因为太害羞不知道如何结交新的朋友时,就可能抑郁。

设定明确目标,改变思维和行为

综合两者,认知行为理论认为,人的思想、情绪、行为存在互相影响。抑郁症患者由于不健康的思维模式,对事物产生了不好的情绪,那在治疗中,就应该对他的思维模式进行干预,从而让他对一样的事物产生不同的感受。例如,“我在任何时候都必须被接受和喜爱”就是一种错误的思维,有这种想法的人,在被拒绝时就会产生抑郁情绪,如果在干预过后,他的想法变为“有时被拒绝是正常的”,那么他对拒绝的感受也就改变了。

与精神分析疗法不同,在认知行为疗法中,治疗师不会事事都追溯到看似没有什么联系的幼年经历,而是就事论事。治疗师会与患者探讨,到底是什么思维出现了问题,患者是否总认为事情会发展到最坏、习惯怪罪自己又或者扩大一件事的负面影响,忽略了正面意义。接着,治疗师会帮助患者建立新的思维,让她们知道“丈夫没有立即回电话,可能是太忙了,并非出轨或者认为她不好,有时有自己的个人空间也不错”。在行为方面,治疗师会安排患者一起参加一些娱乐性活动,其中可能设置一些小小的障碍,患者在解决障碍后,能够得到更多的快乐。重新获得快乐,能够改善抑郁症患者的惰性生活方式。当然,这些都是循序渐进的,治疗师会分阶段和病人一起设定目标,一步一步完成。

脑神经学派

大脑中微小的化学物质最终导致了情绪失常,而女性因为激素水平的变化,这些化学物质更容易波动和失衡。

一切情绪都来源于生物基础

脑神经学家认为,一切情绪都有生物基础,研究大脑神经元的活动能够搞清楚为什么有人会沉溺在负面情绪当中,抑郁症就像感冒一样,都是身体出现了问题。大脑的不同区域负责不同的工作,其中与情绪相关的额上回、杏仁核、壳核等区域出问题时,人就有可能出现抑郁等情绪问题。一些研究发现,在解剖因为抑郁症而自杀的女性时,发现她们的大脑结构的确发生了改变。

再细致一些,脑神经学家认为,抑郁情绪的根本所在是大脑中的神经递质出现了问题。20世纪60年代,研究者偶然发现治疗高血压的利血平会让患者出现抑郁症状,而治疗肺结核的异烟肼则能够起到抗抑郁作用,这些药物都会对单胺氧化酶(MAO)产生影响。抑制单胺氧化酶能够减少儿茶酚胺的代谢。儿茶酚胺是指儿茶酚的胺类化合物,包括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和肾上腺素以及它们的衍生物,这些都是大脑内的神经递质。顺藤摸瓜,脑神经学家最终发现,如果这些神经递质的活动失衡,人就有可能患上抑郁症。女性的激素水平会在某一阶段的生理期内产生剧烈的变化,导致神经递质的代谢异常,这可能就是女性更容易患抑郁症的原因。

药物修复大脑,谨遵医嘱服用

根据抑郁情绪产生的生物机制,医生便可以用相应的药物来治疗抑郁症。在此之前,除了“谈话性治疗”,医生只能依靠粗暴的“电休克治疗”来缓解抑郁症状。经典的抗抑郁药物有单胺氧化酶抑制剂(MAOI)、三环类抗抑郁药(TCA),新型抗抑郁药物有选择性五羟色胺再摄取抑剂(SSRIs)。五羟色胺是儿茶酚胺之外的一种神经递质,又叫血清素,它能够让我们有好心情。仅靠药物调节,大脑中神经递质恢复正常,有2/3的患者症状都能够得到明显缓解。

然而药物都伴随有一定副作用,单胺氧化酶抑制剂可能对肝脏有损害,有心血管、肝、肾疾病的患者忌用,而且服药期间不能吃酷胺含量高的食物,例如乳酪、鸡肝、啤酒等。三环类抗抑郁药会让患者出现口干、便秘、视物模糊、排尿困难、性低血压等不良反应,严重的心、肝、肾疾病和青光眼患者禁用,老年、孕妇、前列腺肥大及癫痫患者也要慎用。即使是副作用较小的选择性五羟色胺再摄取抑剂,少数患者服药后也会出现睡眠障碍、食欲下降的情况,心脏病、糖尿病、癫痫患者需慎用。

专 家 意 见

综合治疗最有效

目前医学界对抑郁症的治疗采取的是综合治疗方案,主要指的是药物治疗、心理治疗和自身康复相互配合的方法。很多人担心抗抑郁药物对大脑有影响或者造成身体依赖,实际上这种担心是完全没必要的。近20年来,有大量的新型抗抑郁药物上市,这些药物的副作用非常小,很多患者服用药物期间没有什么不适。经过系统规范的治疗,多数患者可以摆脱抑郁阴霾,不需要长期服药,更不会有身体依赖性的问题。对于重度抑郁症,必须进行规范的药物治疗;对于轻中度抑郁症,如果持续时间较短,对生活工作影响不大,可以优先考虑心理治疗结合各种康复措施,如调整作息时间、体育锻炼、听音乐等;如果病情有加重的趋势,一定要及时到医生处就诊,确定适合自己的治疗方案。

不同年龄服药不同

针对不同年龄段的女性,在抑郁症的药物治疗方面也是有所区别的。如青春期抑郁症、产后抑郁症,尤其是伴有明显焦虑激越的患者,要注意选择转躁率低(转躁指的是情绪从抑郁转为兴奋话多、言语夸大、精力旺盛等与抑郁完全相反的表现)的药物;产后抑郁症如果服药应避免哺乳;更年期和老年期抑郁症应该使用抗焦虑作用比较明显的药物,并且药物剂量和加药方法都与青年人不同,尽量减少合并用药。

对谈话性治疗要有耐心

在心理治疗方面,认知行为治疗和精神分析疗法都是目前常用的心理治疗方法。应该明白心理治疗不可能在短期内奏效,但进行系统的治疗对远期预防抑郁症复发、提高对负面事件的应对能力都有极大好处。作为他们的家人,要多理解和宽容患者,尽量创造良好的环境条件,带领他们进行适当的户外活动,鼓励他们与人交流。作为患者子女,要尽可能多陪伴老人,耐心倾听,这些都是很好的心理支持方法。

自我康复计划

在接受医疗帮助的同时,还可以为患者建立一个自我康复计划,锻炼意志,重建积极的生活态度,不仅能够提高疗效,还能够防止复发。

患上抑郁症,寻求专业的帮助很重要,但病人自己的意志也不容忽视。即使是在认知行为治疗等谈话性治疗中,也会使那些对康复有动力的人收获到最大的疗效。因此,有抑郁症或者抑郁倾向的人及其家属应该制定一个自我康复计划,让治疗能够发挥最大作用或者预防抑郁的复发。

1重新建立人际关系

获得周围人的支持对于赶走抑郁情绪十分重要,光靠患者个人,很难维持打败抑郁症所需要的思维模式和动力。而抑郁症本身又让病人很难主动寻求帮助和支持,孤独和寂寞将让病情变得更加严重。即使患者在跟最亲近的朋友谈论自己的困扰时,也可能感到羞耻、疲惫,或者因为自己对彼此关系的疏忽而感到内疚。因此,患者本人应该意识到,自己已经生病了,而爱你的人十分关心和担心你,他们愿意帮助你。患者的亲友也应该让患者感受到这一点。

信任你的朋友和家人:分享你的感受,请求他们的帮助和支持,不要忽略那些值得珍视的关系,它们会帮助你走出阴霾。

尽量保持社交活动:抑郁的时候,你会觉得躲在自己的角落里最舒服,但实际上,跟亲友在一起才会让你感觉好受一些,所以不要害怕与他们见面。

参加互助小组:可以请你的医生介绍一些互助小组,跟与自己面临同样问题的人在一起,能够减少你的孤独感,你们还可以互相鼓励和分享经验。

2照顾好自己

要打败抑郁情绪,你必须要有一个好的状态,所以千万要照顾好自己,有健康的生活方式、作息时间、行为准则。

睡8小时:抑郁症大多伴随着睡眠障碍,有的人睡太少,有的人睡太多。你要坚持健康的作息时间,每天都让自己睡8小时左右。

每天晒晒太阳:终日不见阳光只会加重抑郁。每天都出门散散步,在院子中喝一杯茶,跟朋友到公园看孩子们玩耍……15分钟左右的阳光照射就能够提升你的情绪。

检测压力:不要让生活中给你带来压力的事件自由发展,这样会加深抑郁或者导致抑郁复发。如果感受到压力了,就要找出源头,是因为与丈夫的关系出现了问题、工作太忙碌,还是父母身体不好?积极制定计划,解决问题,减少压力。

养一只宠物:虽然宠物不能代替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但是饲养宠物能让你的生活多些欢乐,少些孤独。照顾宠物能帮你摆脱低落情绪,感受到被需要。

规律运动:每天进行30分钟左右的运动,促进有利于好心情的神经递质的活动,帮助肌肉放松。可以先从每天10分钟左右开始,然后逐渐增加。另外,用楼梯代替电梯、去半小时以内走路能到的地方就不要开车,给自己找一个运动搭档。

3注意饮食健康

食物对于我们的情绪有非常直接的影响。一份均衡的膳食应包括低脂蛋白质、不同种类的碳水化合物、新鲜的果蔬,这些对身体健康和精神健康都有好处。咖啡、酒精、反式脂肪酸、饱和脂肪酸、化学防腐剂,应该少摄入。

按时吃三餐:每一餐都要按时吃,两餐间隔太久会让你感到易怒和疲惫,这有可能引发抑郁情绪。每过3~4小时,就应该吃一点东西。

减少糖分和精制碳水化合物的摄入:情绪不好时,你会很想吃糕点、薯条等食物,但它们只会让情绪和能量都忽上忽下,不利于情绪稳定。

吃多样化的碳水化合物:要摄取碳水化合物,可以吃土豆、全麦面包、燕麦、粗粮等,这些食物会让你体内的血清素平稳上升,从而让你保持好心情。

补充维生素B:缺乏维生素B族,例如叶酸和B12会引发抑郁情绪。可以吃维生素B族的膳食补充剂,或者多吃绿叶蔬菜、豆类、鸡肉、鸡蛋、柑橘类水果。

多吃“好心情”食物:香蕉中的镁能减少焦虑情绪,维生素B6能让你打起精神,色氨酸能提高血清素水平。菠菜中富含镁和叶酸,能让你放松心情、容易入眠。

多吃Ω-3脂肪酸:Ω-3脂肪酸中的EPA和DHA有助于提高情绪。三文鱼、鲱鱼、沙丁鱼、贝类等海鲜中都富含这两种Ω-3脂肪酸。

4学会消除负面想法

抑郁的人用负面的眼光来看待一切,包括对自己的看法、遇到的情况、对未来的期望等。打破这种惯性的负面思维,才能够让积极、快乐的思想在你的大脑中有立足之地。

客观评价自己:想象自己是其他人,然后对自己做一些评价,不要没来由地贬低,要客观描述自己的身高、体重、学历、工作等。你会发现,自己是一个不错的人。

降低自我要求:很多抑郁症患者都是完美主义者,一旦达不到自我要求,就会陷入压力之中。不要要求完美,不管对人还是对己,都稍稍降低要求。

与乐观的人做朋友:多与乐观的人相处,看看他们在遇到困难时是怎么想和做,再想想自己在相同的处境中又有什么样的反应。在遇到困难的时候,学习他们的做法。

记录负面想法:当你冒出负面想法时,例如面对困难退缩、不愿意参加聚会等,用一个小本子记录下当时的情况和你的想法。等到心情比较好的时候,再重新回过头来看记录的事情,你可能会发现,你的那些负面想法是没有根据的,完全可以从更正面的角度来解读同一件事。

专 家 意 见

接受问题,积极康复

癌症康复范文第7篇

关注癌症生存者

关注癌症生存者是国际和国内临床肿瘤学会重视的主题内容之一,也是日益突显的医疗及社会问题。

癌症生存者人群快速增长

癌症生存者的总人数也随着癌症发病率的上升及癌症治疗效果的提高而快速增长。美国统计2001年癌症生存者达1010万余人,占美国人口的3.5%。我国的癌症生存者人数尚缺乏统计数据,根据我国的癌症发病率及死亡率推算,中国癌症生存者总人数已超过2000万人,而且每年至少递增40-60万人。不断增长的癌症生存者的庞大人群,及其面临的风险及健康问题,已成为公众医疗保健值得关注的话题。

癌症生存者的榜样

引人注目的是,2006年ASCO特别奖颁发给了两位癌症生存者。多发性骨髓瘤生存者KGiusti因致力于提高公众对多发性骨髓瘤的认识而获得合作进步奖。癌生存者LArm-strong获特别荣誉奖,他以癌症生存者身份在环法自行车大赛中7次夺冠,并创立LanceArmstrong基金会,支持癌症研究及癌症生存者。ASCO主席Homing既是肿瘤治疗专家,也是乳腺癌10年生存者。她提出,由于癌症生存者人群快速增长,应帮助癌症生存者制定长期健康计划。在第4届中国肿瘤学术大会上,癌症康复与姑息治疗专题会议特邀北京癌症康复委员会会长宋琳琳女士,专题报告她所领导的北京癌症康复会的16年历程。著名儿科学家宋琳琳女士是癌症生存者,她的癌症康复的亲身经历及领导癌症康复会的卓越工作,鞭策肿瘤专业人员在中国癌症康复工作中尽力发挥应有的作用。

肿瘤专科医师需重视癌症生存者问题

肿瘤专科医师在抗癌治疗期间,不仅要关注抗癌疗效,而且要考虑抗癌治疗可能造成的远期不良影响,为癌症生存者制定长期健康计划。

改善癌症生存者状况的研究进展包括:①癌症复发转移:ASCO推荐ll-lll期结直肠癌治疗后3年中,每年应该行1次胸腹部CT检查。荟萃分析显示,结直肠癌高危复发人群定期检查肝和肺,可使死亡风险降低25%。②远期并发症:Aplenc报告,儿童肿瘤患者使用蒽环类药后发生充血性心衰的风险与个体基因多态性变异显著相关。Zabrack等调查显示,儿童白血病或恶性淋巴瘤的生存者,成年后发生抑郁和躯体不适症状的比例高于对照人群,强烈化疗增加抑郁和躯体不适症状发生率。③第二原发恶性肿瘤:Travis报告,霍奇金淋巴瘤患者在治疗后发生急性髓性白血病的相对风险增加22倍,绝对风险增加6.3倍;接受斗蓬野放疗后,发生乳腺癌的累积风险逐年增加。④合并疾病:乳腺癌老年患者长期接受芳香化酶抑制剂治疗后,老年骨质疏松病变可能进一步加重。⑤癌症生存者的随诊:初级保健医师可以提供较全面的医疗保健,但Wisconsin的调查显示,初级保健医师对肿瘤认识的偏见及缺乏知识更新,影响癌症患者获得合理治疗。⑥健康教育:Demark-Wahnefried报告,对乳腺癌和前列腺癌的个体化健康指导有助于改善癌症生存者的生活行为和健康指标。

癌症姑息治疗进展

癌症姑息及支持治疗的进展在于该项工作开始受到全面和实质性的重视。随着癌症姑息及支持治疗的政策研究及临床研究的广泛开展,多项相关的临床诊疗专家共识和指南相继出台。

WHO强调敦促加强癌症姑息治疗

WH0全球癌症预防与控制决议,重新强调加强缓解疼痛和其他症状,提高癌症患者及家庭生活质量是癌症防治的4大目标之一。WHO敦促发展中国家加强癌症姑息治疗,确保抗癌治疗只用于可受益阶段,防止资源滥用;姑息治疗不仅涉及缓解疼痛,而且涉及从诊断、整个病程到生命结束对患者及家庭给予精神和社会心理支持;无论治愈可能性如何,姑息治疗可以提高患者及其家庭的生活质量;姑息治疗可以提供既简便又经济的医疗服务。

姑息治疗应贯穿癌症治疗全过程

癌症姑息治疗并不是只针对终末期癌症患者的临终关怀治疗,而应贯穿癌症治疗全过程。根据癌症病变的进展,癌症姑息治疗大致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抗癌治疗与姑息治疗相结合,对象为可能根治的癌症患者。此阶段姑息治疗主要是缓解癌症及抗癌治疗所致的症状,对症支持治疗,保障治疗期的生活质量。第二阶段,抗癌治疗可能不再获益时,以姑息性治疗为主,对象为无法根治的晚期癌症患者。姑息治疗主要是缓解症状,减轻痛苦,改善生活质量。第三阶段,为预期生存时间仅几天至几周的终末期癌症患者提供临终关怀治疗及善终服务。为保障姑息治疗贯穿于癌症治疗全过程,应该让患者尽早建立姑息治疗的概念,确保抗癌治疗合理用于受益阶段。

WHO癌症三阶梯止痛原则让癌痛患者受益

在纪念WHO三阶梯止痛原则发表20周年之际,WHO癌痛治疗专家委员会前主席Foley指出,三阶梯原则仍然是指导全球癌痛治疗的指南。临床实践证实,遵循三阶梯原则可以使77%-100%癌痛患者的疼痛缓解,问题在于临床如何遵循WHO原则制订个体化治疗方案。WHO在新的全球癌症防治决议中指出:“口服吗啡治疗中重度疼痛有效、价廉,但因知识教育不足及阿片类药物过度管制,导致即使资源充裕,患者仍难获得足够止痛及姑息治疗”。

2006年,中国抗癌协会癌症康复与姑息治疗专业委员会及CSCO联合调查显示,在全国7455例癌症患者中,44.4%的患者伴有癌症疼痛,而在这些癌痛患者中,85%(2815/3312例)接受止痛治疗,其中66.9%接受强阿片类止痛药治疗。从这一组数字,不难看出我国的癌痛治疗已有较大进步。我国卫生部推行的麻醉处方资格培训及考核制度,将进一步推动癌痛止痛治疗工作的普及。今后在癌痛治疗方面的主要工作,一是加强癌痛治疗知识的普及性教育,二是探索难治性癌痛的研究及个体化治疗方案,三是重视特殊癌痛人群的止痛治疗。

姑息及支持治疗指南

美国国立综合癌症网络(NCCN)关于癌症姑息及支持治疗指南又增添新内容,2006年已达11项;成人癌痛治疗;姑息治疗;癌症相关性乏力;止吐治疗;发热与中性粒细胞减少症;肿瘤和肿瘤治疗相关性贫血;肿瘤抑郁诊疗;老年肿瘤诊疗;儿童癌痛诊疗;肿瘤相关静脉血栓性疾病诊疗;骨髓生长因子治疗。

针对癌症姑息治疗临床常见问题,我国肿瘤学专家经过反复研讨,制定出2006版《乳腺癌骨转移临床诊疗专家共识》、《双膦酸盐治疗肺癌骨转移专家共识》和《晚期癌症患者合并肠梗阻治疗专家共识》。专家共识及指南的制定将对癌症姑息与支持治疗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姑息治疗信息服务

公开的信息服务体系,不仅可提供普及癌症姑息治疗的基础知识,而且可以为多学科合作提供学术交流平台,共享学术进步,从而提高姑息治疗整体水平。2006年,中国抗癌协会癌症康复与姑息治疗专业委员会开设专业网址(WWW.省略.cn),为癌症康复与姑息治疗建立了基础因特网络体系。与国外相比较,我国的癌症康复与姑息治疗公众服务科普刊物和网络信息服务体系都有待于加强和完善。

癌症康复范文第8篇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估计,2000年全球有1000万例新诊断的癌症患者,预计2020年全球癌症生存者将达3000万例,每年全球有980万人死于癌症。发展中国家的年癌症发病率及死亡率增长的比率高于发达国家。80%以上患者需要姑息治疗。

面对只升不降的癌症发病率和死亡率,姑息治疗在全球日益得到认同、巩固和发展。以人为本的宗旨即致力于提高生活质量和延长生存期已成为当前肿瘤学界奋斗的目标。因之,WHO对肿瘤工作的“肿瘤预防、早期诊断、早期治疗”的任务改为“肿瘤预防、早期诊断、综合治疗、姑息治疗”的四项任务。

姑息治疗的发展历史

姑息治疗起源于4世纪古罗马拜占庭Christain社会机构发起的临终关怀医院(hospice)运动。1940年英国CecilySaunders和美国ElisabethKubler-Ross开始用止痛药治疗病人,并提出了对终末期疾病的新认识,把死亡看作是生命的自然结束,应予人道主义的医疗照顾。1964年英国建立了ST.Christopher临终关怀医院,将传统医学与现代医疗相结合来治疗晚期病人。1970年以后,世界各国纷纷建立姑息治疗机构,至今英国已有700余家,美国3000余家。

1982年WHO提出只需用少数药物可缓解大多数人的癌痛以后,在全世界推广应用WHO癌症三阶梯止痛原则,并提出了姑息治疗的定义和原则。1993年英国和加拿大学者编写了牛津大学教科书《姑息医学》,并于1998年和2004年相继出版第二、三版,奠定了学科基础。1994年美国公共卫生署出版了“癌痛治疗临床实践指南”。1996年欧洲肿瘤学会出版了“癌症疼痛手册”。2003年国际乳癌会议提出将“最大耐受性治疗”转变为“最小有效性治疗”,使提高生活质量的思想融入到癌症综合治疗中。

WHO姑息治疗的定义和原则

姑息治疗医学是主要针对那些伴有致命性疾病的患者及其家属,全面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通过早期的认识,准确地评估以及对疾病及其他躯体、社会、心理及精神等各种问题的治疗,来达到预防和缓解这些痛苦的目的。

在进行姑息治疗时,应掌握下列原则:姑息治疗应尽早地用于疾病的早期,与放疗、化疗相结合;缓解疼痛及其他造成痛苦的症状;肯定生命,并把死亡看成一个正常的过程对死亡既不延长也不促进;对患者全身心关顾,使其尽可能主动生活;给家属提供一个支持系统,妥善地照顾患者,正确处理后事;提高生活质量,可能对疾病过程起到正面的影响。

我国癌症姑息治疗的发展史

我国癌症康复与姑息治疗事业起始于80年代初。李同度教授于1985年首次提出“晚期癌症患者收治是个社会问题”,1987年自筹资金筹建了我国第一个以收治晚期癌症患者为主的安徽肿瘤康复医院。1994年8月中国抗癌协会癌症康复与姑息治疗专业委员会正式成立,后来辽宁、海南、安徽、湖北、广东、北京、上海、重庆、山西等省市级癌症康复姑息治疗专业委员会及癌症止痛委员会也相继成立,推动了全国姑息医学的发展。

1990年我国政府与WHO共同在广州召开了专题会议把WHO癌症三阶梯止痛治疗推向全国。1991年卫生部发出12号文件关于“癌症病人三阶梯止痛治疗”工作的通知,积极开发止痛药物,并出台一系列供应办法,保证医疗之需并防止滥用。1992年孙燕教授组织讨论与制定了“中国癌痛药物使用原则”,上报卫生部批准后以文件形式传达全国。1999年出版了由孙燕、顾慰萍主编的“癌症三阶梯止痛指导原则”,并在2002年再版,同年还出版了李同度教授主编的“癌症疼痛控制与姑息治疗分册”。形成了部级的指南。

临床工作方面也取得了大量成果,如对阿片类及非阿片类镇痛药的疗效,不良反应及其防治,多学科协作治疗难治性疼痛等的临床研究。该成果推动了阿片类药物的消耗,使我国医用吗啡消耗从1984年的4kg增加到2002年的253kg。

李嘉诚先生在大陆建立的20个宁养院,使家庭困难的癌痛患者在家就得到免费的止痛治疗,开辟了家居服务的新途径,树立了人文关怀和慈善事业的样板。

癌症疼痛的规范化处理,促进了姑息治疗工作的广泛开展。在流行病调查方面,完成了中国癌症疼痛现状的调查、医师对癌痛知识的调查、医师对姑息治疗态度的调查、癌症患者焦虑抑郁发病的调查以及肿瘤患者知情权对疾病影响的调查;确立了阿片类药物治疗中重度疼痛的疗效及不良反应诊治方法;建立了各种生活质量表。

姑息治疗研究方面也取得了大量成果,如:恶液质的研究,肿瘤患者营养状态的评估,中医药在肿瘤姑息治疗中的作用,肿瘤性贫血的诊治,肿瘤康复工作的经验,肿瘤患者的心理关怀,医患沟通的经验,姑息性放化疗、手术治疗和基因治疗,晚期癌症的关怀;老年肿瘤的特点,骨破坏机理及生化指标对骨转移中的临床意义,放、化病毒性的防治,如:骨髓抑制、神经毒性、肾毒性、消化系统毒性等。《中华癌症姑息医学杂志》的问世,也促进了专业人士的交流及推动了工作。

近年来康复医学和介入医学工作的发展,心理咨询的开展,海斯曼心理CT诊断仪的应用以及上肢水肿、肩关节功能障碍、造口护理、障碍的诊治,脏器狭窄的支架置人,激光内镜下注射等,进一步消除了患者的痛苦,提高了生活质量。

癌症康复姑息治疗工作的先行者,组织了以癌症患者为主体的中国抗癌协会癌症康复会,现已有6万会员,进行全身心的指导和关怀,使癌症生存者明显延长了生存期,提高了生活质量。

我国癌症姑息治疗的现状

我国医用吗啡消耗量的持续低水下应值得我们深思。;根据国际麻管局2000年资料,我国12.7364亿人口占参与统计的92个国家总人数的26.07%,而吗啡消耗量仅占总消耗;量的0.8%,人均用量0.13mg;而占总统计人数18%的发达国家却消耗掉全球吗啡消耗量的95%,人均用量为22.28mg。2001年和2002年中国的人均消耗量为0.160mg和 0.195mg,而发达国家的人均消耗量为24.00mg和24.21mg。这些数据足以说明我国中重度疼痛的患者,并未得到充分止痛治疗。原因可能有:政府对癌痛控制计划不具体,国家品管理政策在基层落实不够,供应渠道尚不通畅,对“消除癌痛是基本人权”认识不足,对吗啡恐惧,处理癌痛知识和技能不足,以及止痛药物治疗存在费用问题。

疼痛控制是全社会的问题,应像关心社会上的弱势群体一样得到政府、媒体、慈善机构人士的鼎力支持,还患者无痛权利。肿瘤专家要参与癌痛及姑息治疗的指导与任教工作,使姑息医学成为本科生、研究生必修课程。从事姑息治疗工作的医务人员、医药行政管理人员有不可推卸的责任来宣传、教育、指导、考核癌痛规范化处理的落实。这种行动不能离开政府的政策支持,相关管理部门的监督,以及药品生产销售部门的具体支持。在媒体及慈善事业人士和更多志愿者的参与下,在迎接首次世界临终关怀及姑息治疗日之际,以医务人员为先锋队,大家共同促进姑息治疗事业的发展,让我国的弱势人群真正得到和谐社会的人文关怀。

癌症康复范文第9篇

管好嘴对于癌症患者的康复具有很重要的意义,但如何管好嘴却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笔者认为要管好嘴,首先应知道哪些能吃,哪些不能吃,这就是百姓说的忌口。关于癌症病人是否忌口,医家有不同的看法。从中医食疗理论及临床实践看,可以说忌口有益,但不必太严格。一般而言,根据患者临床辨证分型的不同,适当地禁忌某些食物是必要的,这对提高治疗效果和促进患者康复是有益的。如患者经常呕吐泛酸、自觉饱闷、大便稀溏、食少体倦等,饮食应忌寒冷的食物及肥甘厚味等;如患者自觉高热、口渴、出虚汗、经常起火疖子,饮食应忌热性食物和补品等。关于虾、蟹、无鳞鱼等发物,多易引起过敏,癌症患者不宜食用。只要在日常生活中,常吃肉、蛋、奶制品等,便可维持必要的营养。

如何安排好癌症病人的饮食对癌症患者的康复具有重要意义。实践中,大家不妨从以下几方面考虑,做到饮食巧安排。

1.经常更换菜肴品种,注重菜肴的色香味调配,以提高患者的食欲。

2.保证患者有足够的蛋白质摄入量,经常食用猪肉、牛肉、兔肉或鸡鸭家禽等。

3.避免食用不易消化的食物,多食煮、炖、蒸等易消化的食物,少食油煎食物。

4.多食富含维生素的蔬菜、水果及其他一些有助于抗癌的食物,如芦笋、海带、海藻、洋葱、大蒜、蘑菇等。

5.合理使用中医药膳治疗。

哪些食物对癌症患者康复有益呢?足量的维生素C、维生素A,微量元素硒、钼等,可以起到抵消、中和、减低致癌物质的致癌作用,达到防癌、抗癌的作用。

1.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各种新鲜蔬菜和水果,如芥菜、香菜、青蒜、荠菜、菜花、柿子椒、柑橘、鲜枣、山楂、各种萝卜、圆白菜、草莓、绿豆芽、四季豆、番茄、冬笋、香蕉、苹果、杏、猕猴桃等。

2.富含维生素A的食物:鸡肝、牛肝、鸭肝、猪肝、带鱼、蛋、胡萝卜、红薯、豌豆苗、油菜苔、柿椒、芹菜、莴笋叶等。

3.富含大蒜素的食物:大蒜、葱。

4.富含微量元素的食物:肉、海产品、谷物、大蒜、葱、芝麻。

癌症康复范文第10篇

癌症的发病学概述

癌症的发生是多因素长期作用的结果,这些因素通常包括:电离辐射、紫外线照射、空气污染、职业因素、营养因素、慢性炎症刺激、医源性化学因素、激素、吸烟、酒精、寄生虫、病毒、遗传因素及免疫缺陷等,涉及多个方面,有环境因素、生活因素、职业因素及身体自身因素。

癌症的病理学定义认为癌症是一种生长紊乱,它的特点主要表现为细胞的过度生长,这种生长同被侵犯的机体的生理需要没有明显的关系,人体各种组织可以发生多种多样的肿瘤,表现出相差悬殊的生物学行为。对人类和实验动物的许多研究表明,癌瘤是一个多阶段发展过程的结果,它的病因是多方面的。这个过程至少包括两个阶段,即启动期和促进期。许多化学的、物理的和病毒的因素都能产生对癌瘤的启动作用,使机体的某一细胞群体发生永久的,大多数情况下是不可逆的改变,这些细胞改变在接触这些因子后很快就发生了。促进作用发生在启动作用之后,通常需要长期接触促进因子,确有证据表明,这是一个可逆的过程。而在启动期和促进期之间可以间隔相当长的一段时间,但并不影响促进因子的作用。近来的研究认为,启动作用可能是靶细胞内出现的突变所致,而促进作用看来是基因表达发生改变的结果,最终导致癌症的细胞改变是由多种化学和物理的因素引起的。癌细胞是由正常细胞转化而来的,正常细胞经各种致癌因子的作用,遗传物质发生改变,以后又经其他多种因素的作用,这些改变了的细胞才逐步发展生长为可见的肿瘤。

综上所述,癌症的发生原因可归纳为内外两个方面,外在因素有:电离辐射、紫外线照射、空气污染、职业因素、医源性化学因素、不良生活习惯、病毒、霉菌及其毒素、寄生虫等,内在的因素有:内分泌失调、精神刺激、营养失衡、机体免疫功能低下、遗传因素等。

中医学认为癌症的发生与毒关系密切,而正气不足是内在因素,毒包括外界之毒与体内病理变化所产生之毒,只有在正气不足的基础上,外毒或内毒才能造成机体发生癌症。不同的邪毒其引起的癌症及其表现也不同。

癌症的治疗及康复养护法

癌症的治疗更多是对症治疗,并不能完全清除或根治掉癌症的启动作用因素与促进作用因素。由于免疫治疗仍处于实验阶段,目前采用的治疗方式为:手术治疗、化学治疗、放射治疗,以及中医药治疗。而中医药治疗需要坚持长时间的治疗,对接受手术、化学、放射治疗的患者,中医药治疗对患者康复、防止其复发及转移有着重要作用;而对不能进行手术、化学、放射治疗的患者,中医药治疗则起着主要的抗癌作用,在扶正祛邪、解毒抗癌的治疗中,它能充分调动机体的主动性,扶助正气,抑制癌症的发展,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与生存期,是很有潜力的治疗方法。

在癌症的自然病程中治疗又有什么样的影响呢?即使一个初期的癌作了广泛的切除后,也不能说癌的过程已彻底清除,我们只能说在所有情况下,机体与肿瘤间的关系,一般存在三种可能的结果:一是癌瘤被永久地治愈。此时可能残留的极少量癌成分,借助治疗作用,也被机体消灭了。二是癌瘤未被控制,继续发展,导致死亡。治疗似乎会刺激癌瘤发展的这种可能性,即使是在极罕见的病例中,但似乎是有这样的情况存在。三是在一个明显的缓解期后复发,转移或出现新癌瘤。这说明机体对癌瘤的防御反应不能持久,转而听任肿瘤发展,也就是说第一次抗癌治疗显然治愈的病人,并不一定是已经永久地治愈。

由于存在上述可能的结果,因此癌症患者在经过治疗后,康复保养也就显得十分重要,它在防止癌症复发、转移及新癌症的产生方面,以及减缓癌症的发展,改善生存质量与生存期,都有重要意义。具体做法笔者推重如下三个方面。

1?郾注意精神调摄,重视心理养护。在所有疾病中,癌症是人们心理上认为最可怕的一种,这种疾病不仅意味着死亡,而且是一种进行性和痛苦的历程,同时还遗留自然发生的或者经过治疗而造成的残疾。实际上,癌症在目前医疗条件下,进行科学合理的治疗,并没有那么可怕,可怕的原因在于癌症是不治之症的说法过于泛滥,以及经常采用的根治疗法和身体形貌的改变,而过度的治疗所造成的伤害,也是造成人们恐慌的原因。针对恐癌心理的存在,癌症患者首先在医生的指导下,对癌症有个全面、正确的认知,以科学的态度对待癌症,不能被癌症这个心理包袱压垮,要振作精神,以乐观和有勇气战胜癌症的心态去面对癌症,使病后生活充满阳光和快乐,而不是忧戚与阴沉。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身心健康二者密切相关,顽强乐观的心态是抗击癌症最得力的助手之一,而抑郁的情绪会对病情产生不利的影响。乐观的情绪原于对疾病的有效治疗,故癌症病人在配合医生做好治疗、减轻痛苦的基础上,应坚持以乐观的心态,放松的心理,愉悦的情绪去生活,并在生活与工作中寻找乐趣,乐而忘忧。适度坚持自己的业余爱好,从中得到心灵上的慰藉,使生活轻松愉快。许多研究发现,乐观的情绪,放松的心理,能增强病人抗击疾病的能力,改善神经内分泌功能,提高机体的免疫功能及新陈代谢功能,所有这些对消除癌症的促进作用因素及抑制癌症的启动作用因素,都是很有益处的,是对癌症治疗的强有力的辅助手段。这在很大程度上能缓解癌症复发与转移。

2?郾劳逸结合,正确处理好休息与运动及工作间的关系。在相同的生活、工作环境下,有的人得了癌症,有的人没有,这说明身体的内在素质及状态,在决定是否得癌症方面起着重要作用。而身体的内在机能,通俗一点讲是身体本身的抗病能力,中医学称为“正气”,只有那些身体内在机能方面存在缺陷的人,也即“正气”不足的人,才会得癌症。身体的抗病能力包含多方面的功能,如免疫功能、新陈代谢功能、神经内分泌功能、血液循环功能等,养护好这些功能,不仅对癌症的预防起着重要的作用,同时对癌症病人的不同转归也起着重要的作用。癌症病人应重视劳逸结合,处理好休息与运动及工作的关系,这是调整好身体抗病能力的重要手段,对癌症能否治愈及防止复发、转移起着一定的作用。癌症病人经受病魔的折磨和治疗的损伤,身体状态一般都较差,正气较弱,故休息是很必要的,可根据情况选择卧床休息,在家休养等。休息对癌症病人是重要的,但不应被动休息,应采取主动的姿态进行休养,也即劳逸结合,在身体状态允许的情况下应同时结合一定量的运动锻炼,如散步、打太极拳剑,以至于慢跑、登山等,简单易行且十分有效的运动,对身体的康复、机体功能的调整与改善是很有益处的。适当的运动与充足的休养,良好的睡眠,对改善机体的新陈代谢,抑制癌症的启动作用与促进作用,使身体健康进入一个良性循环的状态,都是有益的。当身体状态恢复到一定程度时,可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如适当的家务劳动,做一些业余爱好的事情,也可以上班,只要不是很繁重、超出身体所能承受的范围。适当地做一些工作,不仅能从中得到一些成就感,也使生活更加多彩而不枯寂,愉悦身心,使生活环境更加宽松、舒适,有利于完全康复。当然,锻炼应有一个好的环境,空气清新,噪音小,相对安静,有草木山水则更佳。同时对居室及工作环境也应重视,清洁卫生,减少不良刺激,尽量营造一个舒适、整洁的环境。

上一篇:脑血栓康复范文 下一篇:新生儿护理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