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董必武教育思想与实践初

时间:2022-08-24 10:26:32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董必武教育思想与实践初

【摘 要】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董必武从实践中逐步认识到人民群众力量的强大性,提出了“教育为救亡兴国第一要义”的教育思想;组织开办私立武汉中学,开展教育实践;在革命实践中利用一切有利条件践行教育思想。

【关键词】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董必武;教育思想;实践

董必武是中国共产党最早党员之一,新中国缔造者之一,其一生兢兢业业、认认真真为了新中国的成立以及建设贡献了毕生精力。在生命的最后时刻还代表祖国接见外国使节。正如他自己所言“九十光阴瞬息过,吾生多难感蹉跎。五朝弊政皆亲历,一代新规要渐磨。彻底革心兼革面,随人治岭与治河。遵从马列无不胜,深信前途会伐柯”[1] 。其作为新中国法律缔造者之一,其法学思想研究很多,但是其教育思想尤其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教育思想以及实践目前研究人不是很多,本文就起在这一时间的教育进行探讨,以期更全面的了解以及认识董必武思想,以期使之发扬光大。

一、董必武从实践中逐步认识到人民群众力量的强大性,提出了“教育为救亡兴国第一要义”的教育思想

董必武受到了良好的家庭氛围熏陶,其父亲、叔父都是清末秀才,以教书为生,因此从小就热爱读书,并且也考中了秀才。了解他的人都认为其是“真正有学问的人”。

1905年秋,董必武考上了湖北文学堂,这对他人生思想的转变极为重要。董必武在讲述自己这段经历时候,他说:“我到达武昌后,住在一个叫日知会的著名团体的宿舍里。这里是领导辛亥革命的湖北省的初期革命中心。这个团体由一个姓刘的人创办起来。日知会有一个广泛的传播知识的阅览室,总能阅读我能够弄到手的新杂志和报纸,虽然这样的印刷品要秘密的购买”。[2] 在读书日子里,他经常来这里读书,参加定期举办的演讲会,对董必武思想起到了一定的“启蒙作用”。对其思想影响更大的是《湖北学生界》,一份在日本由湖北留日学生创办的刊物,从此董必武思想向民主主义思想转变,立志为中华民族的复兴,为了中国的崛起开始奋斗。在反袁复辟的斗争中,董必武思想又一次发生了转变,这次是在时期,他看到了劳苦大众的力量是无穷的,在无产阶级集中的上海,他找到了新的信仰―马克思主义,从此作为一名无产阶级的革命者,为了自己心中的理想开始了一生为之奋斗的事业,并至死不渝。

当时旧中国,普通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尤其是遇到灾年,更是惨不忍睹。1907年,黄陂、孝感的雇工为了涨工钱与县署进行了冲突,最终砸毁县署,导致了与警察的械斗。1909年,汉口市巡警道冯启军责令沿街叫卖的杂货铺一律撤除,小贩们齐聚巡警署,到公署门前跪求撤销命令,慢慢的汇集到了八九千人,最终引起冲突,将巡警署砸毁,并烧毁了冯启军的住宅。这些事情都使得董必武充分认识到了民众力量的巨大性。尤其是1919年的,更显示出了无产阶级的强大性,使得董必武看到了救助中国新的力量。

正如董必武所言“我断定,革命必须有一个真正的群众基础,为此想要办一张报纸或开办一所学校”。[3] 在参加反袁称帝的斗争中,董必武写给姚汝婴的信中也提到“教育确为救亡之第一策。为知事者,只与钱谷刑名平视之,则莘莘学子,已隐受其福也。”[4] 董必武在革命的实践中充分认识到了教育的重要性,这种远见卓识在当时旧中国可谓难能可贵的。“教育为救亡兴国第一要义”成为其教育思想的核心,在以后的斗争中,积极为这一理念而进行实践。

二、组织开办私立武汉中学,积极践行教育思想

董必武在经历了,看到了苏俄十月革命的成功之后,认识到了中国要想独立、富强必须依靠民众的力量,首先必须唤醒民众。董必武决心一心一意呼唤民众,组织群众。于是,董必武与李汉俊、詹大悲、张国恩认真思考后,决定成立一所新型学校。于是开始了筹办武汉私立中学。

武汉私立中学既然是新学校,培育的也是新人,学校自然有很多与旧学校不同的地方。个人认为,私立武汉中学新的地方突出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办学章程的新,例如,报考武汉中学的报考费低,学费低,报考费用大概低了六分之一,学费低了三分之一;老师的薪金低,比当时同地方的学校薪金低了二分之一,董必武更是不拿薪酬;教课的教材新,董必武亲自对语文课本进行编辑,在当时课本都采用文言文的情况下,他编的课本则用白话文;班级组成形式新,当时男女还是分开教授的时候,董必武提出男女生在一个班级里上课,在当时引起了不同凡响;管理形式新,在当时学校提倡学生自治,凡是为了学校的利益着想的,大家都可以向学生会提出,然后交由学校董事会;教授的内容新,鼓励学生看报、关心国家大事以及关注国际大事,并且十分注重学生道德品质的培养。二是积极引导学生的革命思想的培养,董必武设法购买《共产党宣言》、《新青年》、《湘江评论》,让学生接触到新思想,董必武还积极培养学生自己办报纸;并且请当时社会名流来校举行演讲,采取多种方式培养学生的革命思想;另外,在武汉中学里面,学生要参加公益活动,学校的卫生都由学生自己打扫。这些都成为了私立武汉中学的突出特点,为以后的革命培养出了大批优秀人才。

在武汉中学培养的学生还利用假期时间,积极到厂矿、农村采用多种方式进行革命思想的传授,为以后轰轰烈烈的大革命奠定了群众基础。

尤其是在黄麻起义中,在总指挥部里面就有武汉中学毕业的五名学生,分别是潘忠汝、王志仁、汪奠川、王秀松、刘文尉。在以后的南昌起义、井冈山的斗争等革命武装斗争中,多次看到了武汉中学的毕业生。武汉中学为了中国的革命培养了大批人才。其历史功绩功不可没。

三、在革命实践中利用一切有利条件践行教育思想

在一大召开前夕,董必武在武汉发起建立了马克思研究会,其中施洋、许宏都是研究会的骨干成员。同时积极筹办了妇女读书会、青年读书会等组织,积极传输马克思主义,让青年人学习新思想。董必武为大家讲解《资本论》、《共产党宣言》等等,还让大家积极到工人中去,到农村中去,让大家深入了解到马克思主义。

在1926年6月,北伐军攻克武昌前夕。为了迎接以后繁重的任务,董必武已经着手举办党员暑假班。在北伐军攻克武汉后,为了训练干部,在董必武倡导组织下,在武汉开办了大量的训练干部班,例如长短期班、黑白日班等等,为了革命培养出了大量人才。积极践行了“教育为救亡兴国第一要义”的教育思想。

董必武为了发挥中小学教师的作用,积极开办了中小学教师党义研究所。董必武亲自任所长并讲课。为了革命培养出了很大一批人才。

为了培养农运的骨干人才,董必武还举办了农民训练班,这里的学员大部分参加了的部队,为南昌起义贡献了力量。为了专门培养农民干部,董必武还派遣了吴德峰主办了农民自卫军干部养成所。

在抵达陕北后,董必武任党校校长,举办了两期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训练班,为了培养党校教员,董必武还举办了教员班。

总之,董必武在革命实践中利用一切有利条件积极践行者“教育为救亡兴国第一要义”的教育思想,为了革命事业的成功作出了自己的特有贡献。

四、结语

董必武一生积极投生于教育工作中,深知“教育为救亡兴国第一要义”,为了教育做出了自己卓越的贡献。学习董必武教育思想,能使我们充分认识到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对教育的重视度,能为我们把握新中国教育的发展脉络,从而继承马克思主义教育观的优秀思想,与时俱进不断发展马克思主义的教育观,为中国的教育发展而不懈奋斗。

【注 释】

[1] 董必武诗选.人民文学出版社,1977.273.

[2] 海伦・福斯特・斯诺.中国老一辈革命家自传.香港万源图书公司,1978.17.

[3] 海伦・福斯特・斯诺.中国老一辈革命家自传.香港万源图书公司,1978.2.

[4] 胡传章,哈经雄.董必武传记.湖北人民出版社,1985.27-28.

上一篇:浅谈博物馆如何履行社会责任 下一篇:关于完善企业职工代表大会制度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