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堂“形式”问题

时间:2022-08-24 10:21:26

语文课堂“形式”问题

摘要: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对语文课堂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各方面压力下,语文课堂该以一种怎样的形式进行,成为了教育界比较关注而且颇受争议的一个问题。是以旧的备考形式存在还是实行灵活的多样化,困扰着一线教师还有语文教育研究者。

关键字:教育改革;语文课堂;形式

在现代教育尤其是语文教育中,素质教育被提升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面对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这两个看似对立实则统一的教育方式,许多一线教师都表示很无奈,面对革新,显得手足无措,不知道“改”的精髓是什么,更不知道语文课堂到底该以何种形式存在、方向在何处。

一、面对课改,语文课堂形式该怎样存在

任何一种新事物的出现都是要经历难以想象的挫折,但如果这个新生事物是符合科学的发展规律、符合历史脚步的,将必然会在挫折中成长壮大。那它就是一棵树,虽然它必须从一个嫩苗儿长起,但是树的本质决定了它并不平凡。短时间内,人们可能无法辨别甚至对它俯视,将它踩在脚下,但是,树就是树,总有一天,它会长成参天。靠近它的人会享受它的阴凉,就算是远远望去,那也是一道美丽的风景,为你点缀五彩的梦。新课改就是这样的一种新事物,历史实践证明,教育必须要改革。课改是在社会环境的变化下应运而生的。

不管历史还是今天,改革本身就是一件举步维艰的事。但是如果真的是在沿着正确的道路、向着科学的方向发展,必定能带给我们意想不到的结果。对于语文教学的改革,只能说是一种摸着石头过河。这是对教育学家及一线教师的极大挑战――既要面对应试的压力,又要改变教学模式、灵活课堂教学形式,加强素质教育。

经常听到,有些“资深”的老教师,看着这场轰轰烈烈的课改,会心一笑,他们心中早已有了答案――这又是一场“换汤不换药”的形式运动。有的,直接在课堂上就告诉学生,不要在意,好好学你们的,这就是旧瓶装新酒。在一些地方,所谓的课改只是为了应对验收。为了一节公开课,准备上几天,等到领导们一个个都正襟危坐,一场表演就这样拉开了帷幕,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频繁,配合得天衣无缝,每一句话都是那么的精准……

面对社会的压力及改革的大趋势,语文课堂到底应该呈现出一种怎样的姿态?有不少学校在尝试着革新,出现有洋思、杜良口等优秀的教学模式。笔者比较欣赏的是一种10+35模式。所谓10+35模式就是指在45分钟的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讲10分钟,以学生为主体而进行的教学活动占35分钟。这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新型课堂形式。但是在学生主体的35分钟,并不是那种任由学生自由散漫,而是教师要做小视巡查活动,不断引导、监督学生进行探讨式学习。

笔者认为,一线教师要以新课标标准为主导思想,注重对课标的解读,坚守大众教育、终身教育、素质教育理念,有科学合理的教学规划;要奉行“拿来主义”,多借鉴好的教学案例,但也要切合实际组织课堂教学活动,有自我特色,以我为本,万不可失了自己特色。

二、教学技能竞赛中“形式”教学,对实际教学影响

在文化气息浓厚的大学校园中,弥漫着一种对未来工作恐慌的危机,毕业就等于失业。一些大学生在大学期间就开始为未来的工作做准备,这样也无可厚非。因为随着经济的全球化发展,生活在地球村的人们都已经开始忙碌起来。我们面对更多机遇的同时也要迎接无法形象的挑战。但在备战工作中,不可过于浮躁,踏踏实实走好每一步,不能仅仅是为了工作而工作、而学习、而生活,把工作仅仅当作是一种谋生的手段。

对于师范生来说,能够在讲课比赛中获得一定的成绩,那对以后的就业来说,可谓增分不少。面对比赛的来临,参赛选手除了准备精美的、花样百出的ppt、仔细琢磨推敲比赛中要用到的每句话、每个字儿外,对自己的着装也是十分讲究。男孩儿要西装革履,女孩要衣着正式、发型利索大方……但是如此费尽心思的筹划,如此大费周折举办的这些讲课比赛,对于促进实际的语文课堂教学真的有效果吗?笔者认为,目前所存在的教学竞赛,大多是以一种“表演”的形式存在,很少有真正考虑到实际教学需要的。也许是由于某种原因的限制,讲课比赛中,往往是“演”大于“讲”。参赛者的课堂是一种理想中的课堂,是一种完美的人性化的教育模式。佼佼者们在实际的课堂中未必能应付得过来,比赛中的优秀教学案例对于一线教师来说也未必实用。

现代教学比赛不可完全否定,但也确有值得改进之处。望能够多吸取教育一线优秀教师们的意见和建议,真正做到一切为了教育、一切为了孩子们的更好发展。对于现代教育形式的发展,笔者认为,应当遵从求大同存小异的原则,坚守现代化先进的教育理念,根据各地区实际情况进行教育改革,完善教育形式。

参考文献:

[1]温儒敏.语文课改要摸清底细,直面问题[J].课程・教材・教法,2013.(2):36-39.

[2]温儒敏.语文教学中常见的五中偏向[J].语文学习,2011,(1):4-10.

[3]温儒敏.语文教育研究的困扰与前景[J].语文建设,2010,(2):68-70.

上一篇:综合能力培养视角下的小学信息技术教学革新 下一篇:初中语文群文阅读教学的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