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当前征信系统建设的几点思考

时间:2022-08-24 09:56:18

对当前征信系统建设的几点思考

一、当前企业和个人征信系统建设的现状和主要作用

(一)征信系统对金融机构防范金融风险有着重要作用。金融机构可以通过征信系统查询借款人及关系人的所有信用记录,对照商业银行系统内的规定决定是否给予信贷支持,形成了一道防范信贷风险的“防火墙”。同时,征信系统还对一些有逾期倾向的借款人产生较好的警示作用,促进了借款人的信用意识。各商业银行都存在由于借款人信用记录不良而被拒贷的情况,非常有效的防范了贷款风险。

(二)查询信用报告成为金融机构授信放贷的重要依据。调查了解到,各商业银行在发放企业或个人贷款业务的过程中都能从企业和个人信用信息数据库中打印出企业或个人信用报告,以此作为判断企业资信、还款能力的重要依据,同时将信用报告作为重要信贷档案保存,由上级行参考、审批,节省了大量人力进行贷前调查工作和贷后管理。同时查询信用报告缩短了贷款审批的时间。征信系统使用前贷款审批时间较长,而开通征信系统后,系统提供的企业信用报告对商业银行缩短审批时间、提高工作效率方面提供了很好的保证,审批时间有所缩短。但由于基层国有商业银行的贷款都由上级行集中审批,资料传输需要一定时间,正常情况下需5-7天左右,审批程序比未使用信用报告了缩短了约1-2天。

(三)信用报告是商业银行客户开发的重要资源。目前各商业银行间争夺优质客户的竞争非常激烈,由于信息和地域的有限性,各商业银行不易发现新出现或未发生信贷关系的优质客户,通过查询征信系统,可以快捷的发现优质客户,从而有针对性地开发客户资源。如衡阳市商业银行通过中小企业信用信息系统发现风顺车桥有限公司经营灵活、管理严格、效益显著,主动与其联系,洽谈信贷事谊,风顺车桥有限公司办理贷款卡后即获得了信贷支持,为企业发展注入活力,同时银行也争取到优质客户资源。

二、企业和个人征信系统运行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法律法规建设滞后

一是部门规章不能适应征信体系建设发展的需要。人民银行自90年代末就开始运行银行信贷登记咨询系统,仅有1999年人民银行制定的《银行信贷登记咨询管理办法(试行)》(银发[1999]281号),也一直没有修订。银行信贷登记咨询系统已经被企业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系统取代,继续延用《银行信贷登记咨询管理办法(试行)》显然已经不合适。二是部门规章不能适应行政许可法的要求。原管理办法中的流程、条件已经与行政许可法产生矛盾,使得征信管理人员在办理相关业务时无所适从。

(二)信用信息资源不能共享

目前,征信体系的一些信用信息数据主要来自于工商、海关、法院、技术监督、税务、银行等政府部门,由于收集手段、接口技术、协作、成本、部门利益等问题,信息和数据都被各行业部门垄断,既不流动也不公开,大量有价值的信息被闲置,信息资源浪费严重。在现有的征信机构中,只有金融机构之间联结为网络,建立了企业和个人征信系统。其他征信机构也各自自成一体,相互独立,难以真正做到信息资源共享。人民银行也不能向其他部门提供银行信贷信息,引起其他部门的反感,难以取得配合和支持。

(三)征信系统自身功能不尽完善

1.系统运作兼容性难统一。一是企业征信系统与个人征信系统未能有效融合,如目前企业征信系统中部分企业高管人员、股东信息无法从个人征信系统中采集和比对;同样,个人征信系统中个人任职、投资情况也无法从企业征信系统中采集和比对。二是企业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系统与中小企业信用信息系统中,同样的财务报表、高管人员信息等项目内容、格式不一致,需要采取两套方法进行收集资料、更新信息,未能将共性部分有效融合,以减少征集的工作量。

2.系统内容真实性难保证。一是企业财务数据真实性不强。少部分企业没有实行严格的财务核算或根本没有进行财务核算,为参加贷款卡年审或更新中小企业信息而临时拼凑了财务报表,其数据真实性值得怀疑。这样的财务数据既不能真实反映企业的信用状况,又不利于金融机构有效防范信贷风险。二是内容更新存在时滞。主要是个人征信系统的数据每月上传更新一次,期间经常发生因未及时更新数据而引起的纠纷,很多借款人对此意见颇大。例如某借款人已经归还了贷款,但因系统信息一月才更新一次,在未更新前,其信用记录就是逾期未归还贷款,影响其在信息更新前再次取得贷款。三是个人征信系统非银行信息缺失。经过努力,目前个人征信系统中导入住房公积金信息和企业征信系统中导入环保信息等部分非银行信息,各地导入的数量还不一致,征信系统中的非银行信息则非常缺乏,不能满足金融机构的需要。四是征信档案缺乏透明度。目前个人信用档案是通过整理各家银行提交的客户资料而形成,并未与被征信人沟通,记录后也没有告知被征信人。被征信的许多人往往对自己的信用记录情况并不清楚,甚至有些人还被“误伤”。在国外,如果一个人的非信用行为即将被列入“黑名单”,一般会有2到3次通知,以确认这个信息是否真实。

3.系统功能有效性难发挥。一是查询功能不能满足需求。借款人信息和信用报告查询中,系统只提供了对借款人的精确查询而无模糊查询功能,对借款人信息查询只能使用贷款卡编码或机构代码,因此在只知借款人名称不知其贷款卡编码和机构代码而需查询其信息时,增加了查询的难度。二是基层人行系统操作人员信息查询的权限太低,除对借款人信息明细能进行查询外,对本辖区内金融机构业务查询、组合条件查询、公共信息查询等功能都无操作权限,降低了系统的利用价值。三是综合明细统计查询功能不强。新系统无统计功能。四是未设计贷款卡年审功能。五是录入模板不能自动检验和试算平衡。企业或个人在录入相关模板时,如格式错误或报表不平稳,模板不能及时给予提醒或纠正,待人民银行用模板导入系统时发现错误再重新检查或纠正,效率非常低。

三、改善企业和个人征信系统的建议

(一)加快征信立法,完善有关规章制度。一是以法律形式明确人民银行管理信贷征信的职能。国务院在人民银行“三定”方案赋予了“管理信贷征信业,促进建立社会信用体系”的职能,但是在《人民银行法》中并未体现,需要进一步明确中国人民银行在履行信贷征信管理职能的法律地位,提高中国人民银行履行管理信贷征信管理职能的权威性。二是尽快制定《征信管理办法》及《企业信用评估管理办法》等配套法规、条例。参考、引进国际经验,借鉴现行征信体系建设的成功做法,加快征信法制建设,完善有关征信的规章制度,尽快出台适用于我国的征信管理条例,改变目前社会信用体系法律基础薄弱的状况,使征信业的发展有法可依。

(二)实现征信信息联网,共享社会信息资源。征信系统关键在于建设统一的信用信息数据库平台,其中主要难点是非银行信用信息的采集。要尽快促进形成征信体系建设协作机制,打破信用信息的部门封锁。建议由人民银行总行统一协调,形成合作机制,建立信息共享机制。对于地方性信息共享,可由人民银行分支机构在当地政府的支持下,积极与相关部门协调,提出具体的、切实可行的信息共享操作方案。

(三)加快征信标准化建设,奠定信息共享技术基础。在美国,为保障各信用信息主体与征信机构间实现信息的共享,提高征信机构信息采集及处理效率,相关行业协会协调各大征信机构共同制定了相关的信息采集标准、信用报告的标准文本等一系列行业技术标准。由于我国目前还没有统一的行业标准,因此,解决目前的信息不完整、不准确、难于采集等问题,相关的行业标准和规则的制定迫在眉睫。这项工作应成为国家标准化战略的重要任务。

(四)加强征信系统建设,发挥征信系统作用。

1.进一步提高系统运作的兼容性。一是将企业征信系统与个人征信系统进行融合,将两个系统有关信息按关键字进行检索,在后台将两个系统中相关内容进行关联,可以实时在两系统中调出关联信息,使查询人员可以方便地查询另一系统中相关信息。二是统一企业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系统与中小企业信用信息系统内容不同,方便操作人员使用统一的方法收集资料、更新信息。三是修改征信系统程序,使中小企业建立档案发卡后能通过企业征信系统变更借款人信息,与有关要求保持一致。

2.进一步保证系统内容的真实性。一是尽量保证企业财务数据真实性。可要求企业提供经过审计的财务报表,对部分财务核算不健全的企业宁愿不作提供财务报表的要求,以保证系统中数据的真实性。二是加快信息更新速度。改个人征信系统的数据每月上传更新为每周上传更新,如系统负荷允许则改为每日更新,避免因未及时更新信息而引起的纠纷。三是大量收集个人征信系统中的非银行信息。加大非银行信贷信息采集力度,满足金融机构和其他查询者的需要。四是在将不良记录提供给征信系统前,应该建立善意确认制度,以书面形式及进报告被征信人,给其提供异议和申辩的机会与渠道。

3.进一步发挥系统功能的有效性。一是增加模糊查询功能。系统不仅要提供对借款人的精确查询功能而且还要提供模糊查询功能,方便查询者在只知借款人大概名称的情况下能查询到相关其信息。二是提升基层人行系统操作人员信息查询的权限,增加对本辖区内金融机构业务查询、组合条件查询、公共信息查询等功能的操作权限,发挥统计查询功能,减少基层人行对辖内企业进行综合信息统计调研的成本,提高对系统的利用效率,更好地为基层人行信息调研服务。三是增加明细清单查询功能,让操作人员可以查询和打印一定时段内的发卡、年审、注销及换发企业明细清单。四是增加贷款卡年审功能,对未及时参加年审借款人的贷款卡状态显示为无效状态,方便金融机构了解借款人贷款卡状态而决定是否发放贷款,也方便人民银行监督商业银行是否对无效卡放贷。五是改进录入模板,增加自动检验和试算平衡功能,提高操作效率。

(作者单位:中国人民银行衡阳市中心支行调统科)

上一篇:中央银行会计凭证影像事后监督系统作用发挥与... 下一篇:知识经济时代的人力资源虚拟化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