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当前国乐文化的思考

时间:2022-10-15 10:55:27

对当前国乐文化的思考

【摘要】 振兴我国传统音乐文化,使其能够茁壮成长和发展,已成了我们中国人,特别是中国音乐教育的一件刻不容缓的大事。

【关键词】 民族音乐文化西洋音乐振兴中国音乐教育

近一两个世纪,因为西方的工业文明在经济业绩上的辉煌,使东方地区在技术、资本、政治等方面对西方产生依赖,因而在文化上也有了顶礼膜拜的弱势心理。虽然从吸收另类文化优长的角度来讲对我们肯定是有益的,这一点不容否认。因为任何文化都有其优长和短缺。但是如果在各个领域都把西方文化当正宗,而全盘否认自我文化的话,那就可怕了。就我们的声乐艺术而言,从上世纪二、三十年代西洋美声正式传入我国以来,着实让我们的音乐人大为惊喜了一番,因为它确实为中国的声乐文化提供了一个较大的科学发展空间。于是,中国从高校音乐学院到中师音乐专业。教育体式也越来越西化。提起器乐是钢琴必修:提起舞蹈是芭蕾必修:提起作曲是和声、复调、曲式、配器:提起声乐是《我亲爱的》。声音位置要求绝对的统一。就是唱中国民歌也不要用方言。甚至必须用普通话。就连山西民歌《三十里铺》、陕西民歌《蓝花花》、湖北民歌《龙船调》等那么有特色、有地方韵味的我国民歌,也全要求:“声音通道后、竖、松。软腭打开泛音共鸣……”。唱出来俨然一副重量级的《西班牙女郎》味道。而它那亲切独特的中国地方韵味却可惜全然无存了。

虽然最近两年来,从报刊杂志和电视媒体上可以看出对于民族音乐文化的抢救、保护、强化和发展,这个问题已被越来越多的专家、学者和一些关爱中国民族音乐文化的仁人志士们所关注。但是,在大多院校的音乐教育方面却看不出有什么具体行动。就以我所见到的音乐系学生声乐考试为例:民族唱法受歧视的现象还比比皆是:往往那些民歌风格、特色、声音以及表现力、乐感都很好的考生得分却没有那些美声唱法很一般的得分高。还记得有一次我们音乐系的几位教师到外地听一位刚从意大利留学回来的声乐博士的“声乐讲座”。谈到中国传统民歌歌唱时,这位博士说:“那算什么声乐呀!我的意大利声乐导师就是这么评价中国民歌手唱民歌的”让我感到更悲哀的是:听“讲座”的许多音乐教师和学生竟然点头表示:同感!这种自卑心理导致的对西方文化顶礼膜拜的现象在很多音乐院校还相当成气候。对学生的培养只注重外国文化和专业技能训练学习,几年不开民族民间音乐课,学生对中国传统音乐文化如民歌、戏曲、曲艺的了解知之甚少。既是开课的也是放一放录音录象,从不让学生模唱一定量的唱段。我还遇见过这样一件事:有一个地方师专音乐系的一位声乐教师因为小时候学过戏曲演唱,又热爱研究中国戏曲艺术,所以常常把那些珍贵的、在西洋美声里找不到的有中国韵味的民族声乐艺术和戏曲舞台表演艺术在教学中渗透给学生。却遭到一些从未接近过此类艺术的同事的贬语:“她过去是唱戏的……”。

就是如此种种不正常的、一味崇洋的现象,也是导致我们许多年来能让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有民族风格、特色的歌曲越来越少的重要原因之一。从音乐院校专业毕业的学生中。能演唱难度很高的外国作品,却不能演唱好一首地道的中国民歌,不懂得中国戏曲说唱,不会唱一个戏曲段子的大有人在。试想我们这样的音乐学生以后还能培养出他们什么样的音乐后代,中国音乐究竟向何处转型另人担忧。难道西洋的《茶花女》、《蝴蝶夫人》真能够完全代替中国老百姓心目中的《刘胡兰》、《蓝花花》、《看天下劳苦人民都解放》、《打虎上山》吗?不!上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引进的西洋唱法也使得我国在进行此方面研究的优秀歌唱家在国际大赛中获金奖的为数不少。可是中国老百姓真正喜闻乐见的始终还是郭兰英、王玉珍、胡松华、刘常愉等等这些有着深厚民族艺术底蕴积淀的、土生土长的艺术家们啊!当然还有李谷一、、严维文、宋祖英等这些优秀的洋为中用的典范们。

当今世界提倡多元文化的势头以逐渐形成。以欧洲文化为中心的观念已经过时。而世界音乐文化教育多元文化的“大趋势”希望各国为多元化的世界平台提供具本国、本民族特点――个性――灵魂的音乐而进行“对话”。唐朴林先生在谈“女子十二乐坊”时提到:以中国的身份进入这个大平台的,不是交响乐、不是钢琴音乐、蓝调音乐、流行音乐,也不会是西洋美声和摇滚。而是地地道道的中国音乐。音乐学家林谷方先生也说:“你现在到旧金山洛杉矶或巴黎等地,凡是像样的唱片行,有两种唱片不会不存在,一是印度音乐,一是日本音乐,反而不是中国音乐。为什么?因为你的音乐与西方的相比其实没有多大差别,他为什么要你的东西”。所以我们现在特别要头脑清醒地懂得:在经济文化范畴单位时间内生产量越高,其代表的生产力越先进:而艺术文化的价值取向却取决于艺术式样越独特越好。其实中国传统音乐艺术的特色性、丰富性、多元性,确实是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都无可比拟的。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疆土的辽阔,地理环境的复杂以及社会经济等多种原因,所以语言的源头相对比较多。我们能在各民族、各地域的民歌、歌舞、戏曲、说唱里,感受到不同语言各自的音色美――粤语常用鼻音而产生的厚重:吴语常用促声而产生的轻巧:北方话音质的亮丽、阿尔泰语音的圆润,无论是民歌、说唱、戏曲、歌舞――一般都是使用当地语言(方言),这就使得我国传统音乐的音色库存相对其他国家来说,必然丰富的多。它们与受方言左右的旋律构成一种高度协调的美。我们不能想象苏州评弹不是用昵哝吴语,而是用英语:豫剧不是用河南话。而是用意大利语演唱的话,会是一种什么样的结果昵?大家可以想象……。

世界进入高科技的时代,电脑联网。可在瞬间完成最新信息的传递。世界音乐文化信息之路也越来越快捷“顺路而走,必然丧失自我”。这绝非是危言耸听。据介绍,从2002年初到2003年初。中国艺术研究院戏曲研究所先后到广东、广西、福建等多个地区调查,发现许多地方剧团已无演出业务,许多剧目乐谱已严重遗失。过去每年演出二三百场的江苏苏剧现在已经两年没有演出,面临失传的危机。山西原有49个剧种,目前,勉强能存活在舞台上的仅剩下28种了……。

这不能不让我们想起钱茸老师《古国乐魂》一书里的一段实事叙述:一位在美国攻读民族们的音乐早就向西方归化了。这位中国学者当然尽其所能进行了辩解。他很受触动,回国后仍耿耿于怀,逢人就讲这件事。中国传统音乐是经八千年的历史巨坛淹制的文化,岂能轻易从整体上完成“归化”!……

抢救我们本土音乐文化,使其能够茁壮成长和发展,已成了我们中国人,特别是中国音乐人的一件刻不容缓的大事。在此方面,我们也可借鉴他国经验――印度是东方殖民化最早的国家。因此,他们在几十年前,已开始采取措施保护本民族文化的个性。在印度,音乐教育分两个系统:学西方音乐的用 钢琴练耳目,用西方的和声、复调、曲式、配器、训练创作:而学印度音乐的,则独立另成体系,用印度民族乐器训练耳朵,用传统方法训练创作。因此,印度音乐保持了本民族个性。这必然也是我们要保护自己音乐文化特色的一个方向和方法。作为深爱这片土地和这片土地产生出来的优美音乐文化的一名中国音乐教师,我渴望看到我们的民族音乐文化的彻底振兴。所以请容忍我斗胆说出自己也许是心血来潮、也许是幼稚狂妄。但又极其想说的建议。

1、所有具备条件的高等音乐学校,要分成两个系统:①中国民族音乐系统:里面应包括民间乐器、地方戏曲、曲艺说唱和地方民歌等科目。②西洋音乐系统:……。所有入校学生首先应把“民族民间音乐”必修三年。然后再根据情况选修:或“民族音乐”或“西洋音乐”。在科学性方面可以相互取长补短,但各自的风格一定严守。

2、从高校到九年义务教育:音乐教学大纲的制定到教材的编排,都要注重“民族民间音乐”的分量充足性。并且要预见教学方法的可行性以及教学任务的完成性。

3、还应向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音专》学习。把戏曲、曲艺和民间艺人名角、有名民歌手请进课堂。教我们的老师和学生一字一句的唱,手舞足蹈的练。

4、让至上而下的音乐教师根据自己所教的音乐教材进行培训。确保教学任务的圆满完成。

5、高校应大力支持:轮流指派合适的音乐教师到民间深入生活、学习、采集、整理、研究民间音乐、民歌素材。然后再拿来补充我们的教学。

6、高校音乐专业。有理想有抱负,愿为民族音乐的复兴而贡献青春和力量的优秀青年毕业生可到偏远山区去扎根民众,深入生活。能带出那里鲜为人知的天籁之音也说不定呢104、3期《人民音乐》黄俊兰先生的《哪里有他,哪里就有“麦西来甫”》――记新疆的汉族音乐家周吉。“在我国西北边陲――那块有神奇、美丽的自然风光,有着13个民族人民繁衍生息、劳动创造、更有着无比丰富、绚丽多姿的民族民间音乐的土地上“摸爬滚打”历经44载,取得了常人难以取得的巨大成就。并且对新疆的民族民间音乐,对西部音乐一往情深的挚爱,对承继、发展民族民间音乐的强烈责任感和使命感,让他觉得:尚有许多事情要做。也还有不少困惑,如新疆音乐蕴藏量如此之大,可天山深处、昆仑山、阿尔金山腹地的维吾尔族音乐到底怎么样?几次想进去但没有路进不去,有不少想法因客观条件的限制、人才缺乏而很难实现……。”这篇文章给我们的启示是显而易见的。

7、“重建中华乐教,复兴文化精神”应从娃娃抓起。中小学教育阶段,正是孩子们人生观和文化审美观逐渐形成的阶段,诸如:德音的《国乐启蒙》倡导从小培育具有中国传统圣贤君子人格智慧新人的“经典诵读”、《阳关三叠》、《梅花引》等高雅国乐:又如《二泉映月》、《黄河》等沧桑国乐、以及传统戏曲和体现真、善、美的国乐。都是孩子们修心养性、丰富智慧的灵丹妙药。都可编人他们的教材执行教学。

8、中国音乐教育要充分利用电影、电视、音像等媒体的:少儿、娱乐、音乐等节目板块。将国乐巧妙的揉进节目,让孩子们得到熏陶。可开办一些民族乐器儿童擂台赛。戏曲说唱儿童擂台赛之类的节目,都是激发广大儿童热爱国乐的好形式。河南的“梨园春”栏目就真的让越来越多的孩子喜爱上了戏曲呀!

……期待国乐文化更灿烂的明天!

上一篇:从《新科学》看维科的文化中史观 下一篇:日美动漫产业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