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公司偿付能力及风险管理浅析

时间:2022-08-24 09:40:32

保险公司偿付能力及风险管理浅析

【摘要】近年来,中国保险业一直保持着超常规的发展速度。随着业务规模的急速扩张,我国保险公司的偿付能力不足问题并且由之带来的企业经营风险日益受到保险公司和政府监管部门的重视,中国保监会也将其作为近年来的工作重点来解决。笔者就保险公司偿付能力及风险管理谈谈自己的理解。

【关键词】保险公司,偿付能力,风险管理

一、保险市场高速发展及开放环境下的激烈竞争导致偿付能力不足。

中国保险市场的开放引发了市场的激烈竞争,并推动保险业的高速发展。在此过程中,偿付能力不足的问题日渐暴露。资本额的高低代表公司的偿付能力的大小,资本额愈高表示其经营稳定性愈高,承担风险的能力就较大,从而公司就可以提高保费的自留比例,扩充业务,增加收入。相反,一旦资本额不足,经营不当,极易损害其偿付能力。在激烈竞争的环境中,降低保险费率是原始的、也是行之有效的手段之一,降费的直接后果是导致承保利润减少,而由此导致的损失如不能由其他收益来弥补,则导致企业亏损,侵蚀其偿付能力。虽然,我国《保险法》第69 条规定“设立保险公司,其注册资本的最低限额为人民币2 亿元”,《保险管理暂行规定》第3 条第1 款又进一步为预防保险公司失去偿付能力而对保险业资本额作了规定。我国《保险法》第136 条对“保险价格”即保险费率作出规定,但目前没有有效的监管措施,造成有法不依,变相降费现象屡有发生,大大提高了保险公司的经营风险。

针对以上情况,首先应根据目前情况对相关法规的部分条款作出修改。其次,应加大监管力度,对保险业的费率进行严格监督,通过加强监管提供给保险人公平竞争的环境,建立良好的保险市场秩序。另外,随着外资保险公司纷纷涌入,我国与国际保险市场逐步接轨。保险监管部门在加大监管力度的同时也就客观上要求必须拥有一套完善的与现有的保险监管水平和做法相适应的,操作性强的保险行业法定会计准则与之配合,这才能管好外资保险公司,也才能使我国保险业稳步地与国际接轨。上市公司的财务报表必须根据公认会计准则编制,这样有利于不同投资者相互比较。但是保险公司应具备不同于一般行业的偿付能力,而有一部分偿付能力则是股东权益,这就存在分配经营利润与保证保险公司偿付能力之间的矛盾。为了保证保险公司利润不被过度分配以维护偿付能力,就有必要制定保险法定会计准则。

二、责任准备金的提存不足或不实

保险公司在经营中,所有者权益与各种责任准备金已成为保险业偿付能力的两大支柱。保险业的经营特点是先收取固定金额的保险费,一旦事故发生,再依据合同承担给付保险金责任。故保险公司在收取保险费时就应该依据规定提存足额责任准备金,以备发生保险责任事故时偿付保险责任,因此,它是保险公司最大的负债。如果责任准备金的提存不足或不实,会导致:(1) 资产负债表显示财务状况失真。(2) 对公司偿付能力造成影响。(3) 粉饰公司经营成果。

《保险法》第98 条第一款规定: “保险公司应当根据保障被保险人利益、保证偿付能力的原则,提取各项责任准备金。”但保险会计核算对象的保费收入、保险成本、责任准备金以及利润等,都与保险精算密切相关。尤其是责任准备金,其大小将直接影响公司的财务状况与经营成果,而这最具技术性也最为关键的部分依靠精算。无论采取哪种计算方法,未到期责任准备金及未决赔款准备金的提取比例均是估算的结果,很难判断是否提足,尤其是未决赔款准备金提取很可能因公司经营者为达到某种目的作为利润调节器被“灵活运用”。准备金不足是保险业失去偿付能力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保险公司在经营中应重视精算在保险会计中的地位与作用,同时监管部门应严格检查,以防准备金提存不足而导致保险公司丧失偿付能力。

三、资金的运用在保险经营中的作用及风险

保险公司通过承担保险责任而积累起来的资金,其给付是以保险事故的发生为条件的,这就使保险资金的形成与赔偿给付之间形成时间差,也就给保险公司提供了运用这部分闲置资金来获得投资收益的可能。通过保险资金的运用可增加收入,增强偿付能力,使保险资金进入良性循环。但在重视收益性的同时,应保证资金的安全性及流动性。《保险法》明确规定保险资金运用的几种形式,这就使保险公司在激烈竞争的环境下通过投资使保险资金增值的迫切要求愈显突出。但我国目前资本市场并不是十分成熟,投机味道较浓,再加之国内保险公司缺乏专业投资人才的实际情况,简单地改变或放松保险投资的监管规定,又可能使保险公司面临巨大的资产风险,从而导致保险公司面临丧失偿付能力的风险。因此,如何拓宽保险公司资金运营渠道,就成为保险监管部门面临的一项重大课题。

四、业务持续高速增长造成的负面影响

保险公司为争取顾客投保或追求业务发展速度时往往会对投保人采取延缓收费或收取远期票据的优惠,这样会形成保险公司大量的应收账款和应收票据,容易导致大量坏账,降低收益。另外业务高速发展的要求会使保险公司降低核保的谨慎性,造成业务质量良莠不齐,也会造成理赔中的“以赔促保”及其他舞弊行为的发生。

针对业务高速发展带来的不良后果,保险公司应首先合理安排再保险。其次通过加强内部管理制度的建设来提高组织机构的有效经营,防止舞弊行为的发生。另外应建立保险风险的识别、评价与预警系统,通过使用与保险业相适应的科学的财务比率分析方法来判断保险公司的财务状况,为监管部门出台监管政策提供理论依据。自《保险公司偿付能力管理规定》实施以来,偿付能力不足的保险公司确实比2008 年底减少了,仔细分析一下不难看出,大多保险公司都是通过增加资本金这种治标不治本的方式来解决其偿付能力不足的问题,而只有当保险公司内控管理能力大幅改善、业务结构充分、合理进行调整,同时监管部门也应不断完善保险法规体系,建立健全保险监管指标体系和风险警报系统,保险业偿付能力不足的问题才能获得根本改变,企业的经营风险才能不断降低,从而促进保险业正常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李维安,李慧聪,郝臣,保险公司治理、偿付能力与利益相关者保护[J]. 中国软科学.2012年第8 期

[2]尚颖,贾士彬,我国寿险业偿付能力不足原因及对策分析[J].上海保险.2012年第7期

上一篇:供电企业用电检查管理策略分析 下一篇:浅谈事业单位会计管理现状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