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教学中幼儿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时间:2022-08-24 09:17:55

语言教学中幼儿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培养有创造精神的儿童是社会发展的需要,是新世纪对人才的要求。三至六岁的幼儿充满好奇、探索和幻想,有一定的发散性思维能力,语言和思维是密不可分的。下面笔者就幼儿语言教学要如何发挥特殊功能培养幼儿的创造性思维谈谈自己的体会和思考。

一、创造性思维的定义

一般所说的创造性思维是指人类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从某些事实中进一步找出新关系、寻求新答案,这样的思维活动属于人类思维的高级阶段,一般称为创造性思维。幼儿的创造性思维是指具有丰富的想象力、敏锐的洞察力、活跃的灵感、新颖的表达及求异性和潜在性,它与一般思维的区别在于它有新颖性、独创性及突破性。

二、幼儿语言教育现状与培养幼儿创造性思维的关系

在幼儿语言教学的传统教学中,如在故事教学中,常见的是教师讲,幼儿听,然后教师提几个问题,幼儿在老师指定的范围内学习词句、记忆情节。在诗歌教学中,有的教师只是让幼儿一次又一次地读,直到能背诵为止。有些本来是属于创造性讲述范畴的课型,如续编故事、生活经验讲述等,也被束缚在教师所规定的范围里,因而限制了幼儿的思维。教师忽略了幼儿的主体地位,忽略了幼儿的积极性、创造性。其实幼儿自身潜藏着创造力,三至六岁的幼儿对任何事物都充满着好奇,他们的思维不受习惯的约束,是十分灵活的。因此,在语言教学中,教师应该把幼儿思维活动从定向性转变为多向性、变通性,为培养幼儿的创造性思维,提供广阔的思维空间。

三、幼儿创造性思维的特点

幼儿由于生理心理的特殊性,创造性思维具有自身的特点。

1.创造性活动的不稳定性。

由于幼儿身心发展的限制,幼儿的创造能力和意志力都较弱,因此幼儿的创造活动不易持久,他们的创造愿望来得快,去得也快,常常是转瞬即逝,具有不稳定性。

2.创造性活动具有情境性。

幼儿喜欢幻想,富于想象,他们的创造性思维常常是由创造性想象引起的,但他们的心理活动易受外界环境的影响,其创造性思维较多地表现出情境性。

3.幼儿的创造性思维表现出个体差异性。

由于环境、教育、遗传等不同的作用和影响,他们的创造性思维水平是有很大差异的,比如有的擅长创编故事,有的幼儿擅长美工创作,有的善于模仿,等等,具有个别差异。

四、在语言教学中培养幼儿的创造性思维

1.丰富想象,增强创新意识。

创造需要有丰富的想象,没有想象就没有创造。幼儿教师要不断开阔幼儿的思路,促使他们活跃思维,让他们打破时空限制进行再造想象,创造想象,甚至幻想。幼儿面对五彩缤纷的世界,觉得一切都是那么神秘,无数的“为什么”挂在了他们的嘴边。正是这种好奇心唤起了孩子的创新意识。我们一定要爱护孩子的好奇心,鼓励孩子多提问题,并强化这种好奇心,使他们逐步形成敢问、好问、善问的思维品质。此外,对孩子提出的问题,不仅要认真解答,还要给他们留有思考的余地。通过思考,让幼儿展开想象的翅膀,发展想象力。想象是对记忆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的一种形象思维,也是一种创造性思维。幼儿常常能由一个简单的形状想象出无数的象形物。借形想象符合幼儿善于想象的特点,也是幼儿最喜欢的一种形式。幼儿通常会就某一形状在自己已有的表象认识中积极“搜索”象形物并动手“发明”。因为想象力作为创造性的认识能力,是打开一切知识宝库的钥匙。在发展孩子的想象力时,我们注重以下几方面:

(1)注重情境创设。针对幼儿身心发展特点及知识积累的状况,我们要选择一些能引起幼儿兴趣、激发热情的事物为支点,让那些感人的故事人物、如画的自然风光都成为幼儿脑海中美丽动人故事的“火种”,点燃想象的火花。

(2)注重游戏活动。幼儿阶段的游戏活动是幼儿期最有效、最省时、最廉价的想象教育。在游戏中,他们会大脑兴奋,想象力丰富。

(3)注重艺术教育的熏陶。教师要通过优美的旋律、动听的歌声、美丽的色彩发展幼儿思维,打开想象的闸门。

2.营造氛围,发展创造性思维。

(1)创造环境。给幼儿创造轻松、愉快的环境,可以让幼儿在没有任何压力的情况下轻松学习,激活创造性思维。首先要用音乐为幼儿创造宽松、和谐的环境,幼儿生来对音乐有特殊的情感,在优美的旋律中,幼儿用自己独特的方式表现内心的感受。正是这种宽松和谐的气氛,这份积极愉悦的心情,使幼儿更积极、更主动。选择合适的乐曲配上文学作品,往往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可加强幼儿对文学作品的理解,为文学作品注入活力。其次,老师在分析教材后,要带着饱满的情绪感染幼儿,这样就能得到幼儿的热烈响应,反之则无法激发幼儿的兴趣。再次,结合每次的主题活动,让幼儿参与墙饰的布置、描绘图画等,培养他们的创造力。

(2)巧妙提问。教师在提问时应通过多种形式促使幼儿发散思维,让幼儿多发表见解,这样才能有助于幼儿创造性思维的发展。比如在《有趣的盖子》教学中,教师提问:“除了我们桌子上的瓶盖子,盒盖子,还有哪些东西也是有盖子的?”在语言《龟兔爬楼》中提出:“小朋友们,龟兔爬楼,谁得了第一名?”“乌龟怎么会得第一名的呢?”“除了故事中的方法,你还能想到别的方法来帮小乌龟吗?”等问题。这类问题难度不大,重在提供表达的机会,让幼儿调动以往的生活经验,联系实际进行回答,有利于幼儿活跃思维,积极热情,广开思路,表现出极大的创造性和灵活性。

人类辉煌的过去离不开创造性思维,人美好的未来更离不开创造性思维,而且未来在急切呼唤比以往任何都要多的创造型人才。因此,在语言教学中,培养幼儿的创造性思维成为教育改革主流。

上一篇:“美的发现,学习抒情”教学设计 下一篇:建立刑事被害人国家补偿制度的必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