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益缘何变“公害”?

时间:2022-08-24 07:56:23

公益缘何变“公害”?

慈善家资助学生读书,却让他们拿着钱在媒体面前拍照;帮助残障人士,却让他们展示自己残缺的一面;帮助地震幸存者,却一遍遍揭开他们的情感伤疤……当公益一词在我们这个时代已然泛滥,很多以爱为名的活动、广告展示及采访报道,却在伤害着所谓“受助者”的心灵。

美国乔治亚州亚特兰大市的儿童保健医院近来十分郁闷,他们的“强壮生命”公益广告遭到网民的强烈抗议。“强壮生命”运动旨在提高人们对儿童肥胖的重视,为此,在亚特兰大投放了众多电视和平面公益广告。但是,人们担心这些广告将导致肥胖儿童心理受损。“强壮生命”的海报上出现了白人和黑人肥胖儿童的大幅照片,他们面带忧郁。海报下方则写着一些警告语,例如:“圆乎乎并不代表可爱,如果它的后果是糖尿病”,还有“变胖剥夺了作为小孩的所有快乐”。

据报道,乔治亚州的儿童肥胖率高居全美第二,推动“强壮生命”运动的医院认为,亚特兰大的肥胖问题迫在眉睫:“我们看到了我们应该为之负责并着手解决的问题,我们想提高人们的反肥胖意识,但最有效的方法确实是有争议的。”

美国卫生研究所已发出警告,“强壮生命”运动存在健康风险。他们在对此事件的回应中提到,羞耻感会强化不健康的生活模式,也会对肥胖青少年带来心理卫生问题。研究表明,肥胖的原因是极其复杂的,如果简单将肥胖归为个人原因,将增加人们对肥胖人士的消极刻板印象。“因此,无论何时,在公共场合都应该注意强调肥胖的复杂性因素。”

而在心理咨询师督导宁静看来,亚特兰大儿童保健医院的真正问题并非广告手法“失误”,而是对人们的自主性思维尊重不够。不论国内国外的公益活动,都容易出现这种现象。

“英雄”的崩溃

宁静向记者讲述了自己亲身经历的故事。

2008年汶川地震发生之后,广东青年志愿者身心飞翔心理援助服务队进入四川武警总院和映秀中学,对伤员进行心理辅导,宁静作为心理咨询师督导,随队驻守武警总院。

地震发生后一周左右,武警医院接纳了一批新伤员,其中包括国家地震灾害紧急救援队的队员。

中国国家地震灾害紧急救援队,对外称“中国国际救援队”,宁静称他们为“黄衣服队”。2001年4月,由授旗,中国国家地震灾害紧急救援队正式成立。这支由工兵团某部救援队员、地震局专家、现场应急队员、武警医院医护人员组成的队伍,是目前中国最精锐、最有经验的地震救援队。过去几年中,他们多次代表中国实行国际人道主义救援,作为唯一国字号地震救援队,设备和经验水平为国内最高,曾先后参与巴基斯坦地震、伊朗地震、印尼海啸等灾难国际救援工作。

但正是这样一个“英雄队伍”的队员,却出现了一起令人意外的心理崩溃事件。

事情起源于5月下旬的一个清晨。宁静到武警医院病房查房,发现一台摄像机已经架起来,两名救援队队员正接受电视台采访。一个队员腿部受伤,另外一个腰部受伤,病情相对严重,但精神上都表现得很乐观。其中一个伤病员看上去还特别兴奋,话很多。“看上去采访很成功,但是没有人了解潜藏的危机。”当时,宁静意识到伤员的开心表现不太寻常,但她没有打断采访,只是在采访结束后告诉护士长,要重点关注这个伤员。

不料晚上9点,宁静再次到医院查看伤员休息情况时,刚进医院大门,就看到了这个接受过采访的伤员情绪激动,正拄着拐杖冲出病房,哭闹着要找家人,并被保安拦住。

“早上采访时勾出了很多情绪,尤其是对家人的情感,以后怎么办等等,媒体也喜欢问这样的问题。当晚上所有探班的人离开,伤员的寂寞期就开始了。他会回想白天说过的话,这些话没有着落,便引起心理颠簸。”宁静分析道,从个性上说,“黄衣服队”心理素质特别好,“你去安慰他,可能会带来更大的伤害,相反,你去挑战他,反而可能让他站起来。”

宁静让人们放手,并对伤员说:“你可以自己走回家找亲人!”当伤员逐渐平静,她再找来其几个好朋友和家人,轮班陪伴,直至伤员心理达到正常水平。“在当时的紧急情况下,首先要尊重伤员的想法,并让他面对现实。”她说。

经过这件事后,身心飞翔心理援助服务队和医院达成一致共识:从今以后对媒体的采访进行严格监管,避免意外再次发生。同时,医院也严格规定探访时间。

在各种公共事件当中,对媒体的采访需求,宁静表示理解,但同时她认为比采访报道更重要的是不应给被采访人带来心理伤害:“如果采访对他们造成了心理创伤,那这个采访宁可取消。”其次,采访时应有专业人员从旁督导,才有可能避免给伤员带来的二次甚至三次创伤。心理医生必须判断,伤员是否能承受采访,是否能清晰回答问题,达到媒体的目的。

真正的关心

很多公益活动和采访报道都是基于爱的名义,但是,什么才是真正的关心和爱?

广州中医药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院长邱鸿钟告诉记者,在帮助与被帮助的关系当中,被助者虽然形形,但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相对自卑。他们需要帮助,但心理上却有自卑且自尊心强的特点。如果无法在对受助对象实施帮助的时候很好地尊重受助人,“个别极端的情况是,有些人宁肯不要帮助。”

宁静则认为,强制给别人帮助,对受助者来说甚至是一种侮辱。她在韶关遇见过一个参加过对越自卫反击战的老兵,被子弹打伤了大脑,说话已不太清晰。老兵所在的单位愿意无条件养着老兵,看到他衣衫褴褛,单位还派人专门帮他打扫卫生。但是老兵并不乐意。

看到别人把自己家里的东西清扫出来,老兵很恼火。“也许他的生活方式就是那样的,在他的世界里,觉得人不该活得那么奢华。生命有他自己喜欢的东西。”宁静说道。

当老兵见到一个人时,却变得很开心。宁静注意到,这个人并没有帮老兵打扫卫生,而是每次见到老兵都和他握手、拥抱,陪他走路,听他说话。老兵的大脑受过枪伤,导致说话口齿不清。但是,这个人并不介意,仍然只是耐心地倾听。

“把你的意志加在受助人身上是不合适的,我们要有对人的自主性思维的尊重。做到适合他的,才是真正的爱他。”那么,什么是“适合”?宁静继续说道:“要读懂他,了解他,才能体会他内心的真实需求。”

在众多以爱心标榜的公益活动当中,显然缺乏这种“真正的关心”。慈善家资助学生读书,却让他们拿着钱在媒体面前拍照;帮助残障人士,却让他们展示自己残缺的一面;帮助地震幸存者,却一遍遍揭开他们的情感伤疤……不尊重受助人,又谈何公益心?

宁静提醒,关心分两种:精神和物质。在这个物质极大丰富的时代,物质关心来得容易,而人们内心需要的东西,却是物质难以填补的。

如何尊重受助人?

要做的很简单:事前评估。

“在帮助之前做一个评估,弄清楚受助人到底需要哪方面帮助,精神方面还是物质方面;一次性、间断性还是持续性;会造成哪些可能的影响。”宁静举例,几十个人一起去看孩子也是一种心理压力。

此外,心理方面的帮助尤其要注意,心理影响是相互的。从汶川回来后,参与过心理辅导的人大部分都受到心理创伤。身心飞翔心理援助服务队在有备而战的情况下,仍然有2个队员出现了心理问题。

宁静提醒,凭着热情、爱心做公益和凭着理性、清晰思路做心理辅导的效果是截然不同的。情绪会相互污染,在助人之前,最好先明白自己的心理状态,否则“最好不要添乱”。

汶川地震发生一个月之后,媒体仍然在反复播放地震画面。在宁静看来十分不妥。“情绪污染有多大?!媒体有没有考虑过大部分人的感受?不是每一个人都能走出心理创伤。”

在此,她告诉记者,媒体在报道冲击性强、危机性突发新闻的时候,一定要有一个温馨提示:以下新闻看完之后要有心理准备。

上一篇:被强化的疫苗 下一篇:靳宏伟:寻找100%原作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