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管引流”是否“很舒服”?

时间:2022-07-12 03:33:46

“取胆汁过程就像开自来水管一样简单,自然、无痛,完了之后,熊就痛痛快快地出去玩了。没什么异样!甚至还很舒服。”中药协会会长房书亭近日在北京的媒体沟通会中表示。“无管引流”是否真的自然无痛?记者来到成都黑熊救护中心,从被救出的“无管引流”黑熊的情况,以及长期治疗黑熊的兽医中了解真实情况。

从“铁马甲”到“无管引流”

穿过成都市郊一片散发着泥土香味的农田,记者来到龙桥黑熊救护中心,在这里见到亚洲动物基金创始人、CEO谢罗便臣――就是这位身体瘦削的女士,促使养熊行业开创了从“铁马甲”到“无管引流”的时代,减弱了“胆熊”的痛苦。

1993年,谢罗便臣偶然间走进了一家中国养熊场,目睹了“胆熊”的悲惨生活。随后,她只身来到成都,致力于曝光活熊取胆行业。在她的努力下,取胆熊的照片在全世界范围的广泛传播,促使相关政府部分从二十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鼓励养熊户使用“无管引流”方式来抽取胆汁。

至今,黑熊救护中心救助了277只受伤的黑熊,现有约170头月熊在该中心颐养天年。谢罗便臣在自己的右肩文上了“月熊”两个中文字,动物保护界称她为中国黑熊的洋妈妈。

但她并不满足于此。“无管引流”尽管比“铁马甲”要好一些,但熊依然要承受痛苦。她的目标是取缔养熊行业,让黑熊们得到健康和安宁。

“无管引流”熊全有肝胆疾病

一只被“无管引流”的熊从被救出来直到在熊舍自由生活,要经历什么样的过程;和正常的熊相比有什么不同?从救护中心兽医院负责人的救护过程中,或可管窥一二。

“把熊救出来后,第一件事是给熊做麻醉,然后抬出笼子做全身体检。”负责人说,有几个部位最常出问题:抽胆的伤口情况,眼睛是否正常(很多有白内障),牙齿是否正常(熊场有时候会割掉熊的犬牙),体内是否有肿瘤以及胆囊的情况。在长期的折磨中,黑熊会自残,有的熊把自己的爪子咬到白骨都露出来了。

大部分的熊都要经过两次手术,第一次手术通常是胆囊切除。“胆熊100%有不同程度的肝胆疾病,例如胆囊炎、胆结石甚至肝癌,因此全部需要做胆囊切除手术。”手术快则4个小时,慢的可达12小时。

当熊的健康状况恢复比较理想的时候,就要进行第二个手术,通常是治疗眼睛、牙齿等因为长期被囚禁产生的并发症。

当黑熊们的身体慢慢地恢复正常,学会了重新信任人类、进食、走路和嬉戏后,它们才会被送到生活区和其他黑熊共处。但有部分熊沉痛记忆挥之不去,心理创伤陪伴着一生。在救护中心,有的黑熊不断地晃着自己的脑袋,或围绕着熊舍的墙不断来回踱步。“这叫刻板反应,是长期被囚禁的后遗症。它们从小就被关在狭窄的铁笼里,不能运动,甚至无法翻身,很多熊就会出现这样的机械性动作,有时甚至摇一天都不会停歇。”

在正愈合的组织中插入导管

据兽医解释,“无管引流”的瘘管需以取自黑熊腹部内部的组织形成一个管子,并用这个管子把胆囊和腹壁上的洞连接起来。“无管引流”的瘘管是一个直达胆囊的、永久开放的洞。养熊户必须要强行在正在愈合的组织中插入导管以抽取熊胆。

养熊户通常会把一根橡皮或不锈钢管子插入瘘管以抽取胆汁。胆汁会顺着管子流入一个盘子里,或是用注射器抽出。在较大的养熊场,在抽胆汁前会用一块布或酒精棉很快地擦一下瘘管所在的部位。实际上,这样做并不能对熊的腹部或器具进行有效的清洁。在两次抽取胆汁的间隔期间,流出的胆汁会沾染熊的腹部。胆汁固有的腐蚀性则造成对皮肤的慢性刺激,形成溃疡。

熊的伤口会很快愈合。养熊户经常要反复将采集胆汁的管子强行插入瘘管中造成堵塞的组织。AAF黑熊救护中心在对其救助的黑熊进行胆囊切除术时发现,有些胆囊损伤证明这样做有时造成胆囊穿刺。掌握不好的时候,器具可能会没有进入胆囊,直接刺入熊的腹腔,导致肝脏破裂以及腹腔污染。结果轻则造成局部脓肿,重则出现扩散并导致(致命的)腹膜炎。显然,熊在这个过程中遭受的苦痛是极端剧烈的。

熊还可能经历多次手术

养熊户和政府官员都声称,以熊自己体内的组织做成的瘘管来替代不锈钢管或橡胶管,可以避免瘘管发生复杂的状况,并确保熊在抽胆过程中不会感到痛苦?如同,有一种肌肉收缩的自行封闭机制。

“这种说法是养熊户各种不实之词中的典型代表,他们不断地发明出新的抽胆方式,试图以此说服政府活熊取胆是人道的。更重要的是,这种说法同养熊户自己(告诉访问者)的经验并不相符,他们说这种瘘管引起越来越严重的炎症。这也正是他们把熊一直关在笼子里的原因之一。无管引流对黑熊健康和福利的损害同其他抽胆方式的是一样的。”兽医表示。

据黑熊救护中心推测,其拯救的黑熊多数是在1996年以后被实施造瘘术的,到达中心时有62%的熊属于?“无管引流”取胆熊。从很多熊身上可以看出,他们经历了不止一次手术――其原因要么是其导管被堵塞而不能抽胆了,要么就是要把原来的橡胶或不锈钢导管改成“无管引流?”,或者,这两种原因都有。

上一篇:不必恐惧:富人财富早晚是大家的 下一篇:未来,力不从心的商业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