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可以更放松

时间:2022-08-24 07:55:28

作为2013年财富全球论坛的主办城市,成都最近有点尴尬,还含着委屈。尴尬是好心办坏事,本来参会嘉宾都受到了热情周到的接待,市民也因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大大加快或有受益,但传出的怨言也不少。

国内大多媒体因为严格的筛选机制无法进入财富论坛的会场,市民因为地面交通管制和最高等级的卡点安检而不胜其扰,参会嘉宾也因为随行秘书无法获得通行证而变成了有语言障碍的光杆司令。

委屈是会议成果确实显著,招商引资数字惊人,官方数据通报财富论坛期间外商企业和成都市签约74个项目,总额达1120亿元。但基本上大家更热衷关注的是为什么要让开幕晚宴上近百名被当成道具、化装成“祖国花朵”抱着熊猫玩具唱歌的小学生在楼梯上站那么久。

而造成这种结局的原因,与其说是成都市办会经验不足,倒不如说是用力过猛,过犹不及。为了保证大会的圆满成功,本次参加财富全球论坛的正式志愿者人数就达到了1263人,这1000多人要经过成都共青团市委组织的严格考试,通过笔试、结构化面试和心理测试等环节层层筛选。这些从6万多报名者中挑选出的千余名志愿者 ,男女比例为1:2,本科、硕士及以上学历占85.7%,

本次财富全球论坛会场设在成都市锦江区的香格里拉大酒店。据不完全统计,该区投入到相关公共服务的社区志愿者人数就接近1万,他们是戴着小红帽穿蓝T恤在路边服务站点阳伞下帮忙指路、回复问询的大爷大妈,也是希望成都能够发展得更好的普通市民。

同时,城市景观改造工程也在加快进行。青羊区财富全球论坛基础设施改造升级工程的项目招标书显示,对2013年成都财富全球论坛所涉及区域的建筑外立面、绿化景观、道路、店铺招牌、夜景及部分环卫设施进行综合整治,面积约60万平方米,投资规模5亿元。

除此以外,成都市公安局还规划了临时治安卡点26个,形成了对中心城区的“核心保护层”、中间地带的“纵深控制区”和市域边界的“隔离带”。同时,强化对进出主城区主要通道的动态巡逻,加强路检路查,并辅以对主城区100余处重点目标的定点守护和“红袖套”等防控力量的综治巡逻,形成主城区社会面“全覆盖”、进出通道“全控制”、点目标“全守护”。

所以我在成都地铁里接受的安全检查已经和机场别无二样,包括机检手检,以及液体试喝;所以我乘坐的往返于宾馆驻地和论坛现场的中巴班车可以优先获得路权,甚至在论坛开幕当天会场周边实行了交通管制;所以我不得不在凭借一张分论坛通行证进入会场后,就躲在里面不敢出来,因为香格里拉酒店的大门入口、楼梯口和会场门口已经被改造成了由安检门、安检机和安检员组成的安防天网,所有入场人员的个人信息和会场权限在扫描通行证后都会出现在安检门旁的电脑屏幕上。

这些做到极致的外部保障措施,以及更为无微不至的会议服务,让外人看起来总觉得有些小题大做。但财富全球论坛对于成都来说,却从来都不是一道小题,这是西部城市发展竞争中,成都想要与其他城市拉开差距的契机,也是成都想要赢的决心和明证。

在过去五年内,四川省在同一条地震带上遭受了两次地震打击,但也是在这五年内,落户成都的世界500强企业从130家迅速增加到238家,成都的城市建设也在明显加快。而在财富全球论坛公开的、私下的,正式的、非正式的场合,成都市都在用数据、用政策、用在蓉企业的案例传递着一个信息―欢迎来到成都投资。

“即使不讲这些,该来的也会来。”盛智文(Allan Zeman)把名片递过来时说,“你知道酒店旁边有个兰桂坊吧,那是我三年前开的。”被称为兰桂坊之父的盛智文在2008年放弃了加拿大国籍,换领了香港护照,即使这意味着有些国家签证申请会比较麻烦,但他需要在这里,因为市场和生意。

本次财富全球论坛的主题是“China:The New Future”(中国:新未来),分议题包括“中国及新兴市场”、“国际化及全球战略”、“科技信息浪潮”、“商业规则及风险”四个部分。作为全球新兴市场的代表,中国被讨论的年头已经不少了。

就像英国前首相托尼・布莱尔在论坛开幕演讲中提到的,自从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在全球经济活动中就备受瞩目。但在今后的日子里,中国作为一股强大力量,将不会再被视为一个发展中国家而简单对待,等待它的将是来自全球的与以往全然不同的分析、质疑、监督甚至是焦虑。这些都是成为强国的必经之路。

而全球也在等待中国做出它应有的贡献,随着中国企业在海外投资的增加,他们会明白,一个公司想要在非本土市场生存,最好的方法就是帮助目的地国一起发展,正如这些海外公司在中国所做的一样。

当天布莱尔特意打了条红色领带,和在会场门口击鼓迎宾的中国姑娘的演出服颜色一样。会场外的直播大屏幕上,布莱尔被放大了数倍的脸上已是汗涔涔、油花花。

论坛第二天,各平行论坛的观众数量骤减,有些会场显得格外冷清。在一场以“Rethinking Our Cities”(反思我们的城市)为题的论坛上,大家都在好奇,在中国迅猛的城市化进程中,该如何构建能够容纳千万级人口日常工作生活的城市,并确保城市发展可持续。讨论结果是嘉宾一致认为中国的城市建设还在学习欧美20世纪六七十年代的规划思路,将城市按不同功能进行分区。

“房子盖错了可以拆了重建,城市规划只有一次机会,如果不合理就是子孙万代的事。现在人们总觉得不开心,一部分原因是城市把人们的生活分裂了,每天都浪费大量时间在路上。这其中有城市规划者的责任。”远大集团董事长张跃这番话引来了同台的施耐德电器CEO Jean-Pascal和美国Honeywell CEO David Cote的强烈认同,以及台下的零星掌声。

论坛结束后,我还在想象张跃后来所说的他要建一幢202层高的“天空城市”该是何等模样,正巧在茶歇休息区偶遇了从另一个会场溜出来的德国林德集团(The Linde Group)的董事SanjivLamba先生。当时他正一个人捧着黑莓手机喝咖啡,作为有着一百多年历史的工业气体公司,林德集团早在20世纪60年代就和中国有业务往来,并于1995年在厦门成立了合资公司。

Lamba先生多次到访中国,是北上广的常客,最近还去了新疆,但到访成都还是头一遭。他对成都的第一印象是“城市非常现代化,很多高楼大厦,道路修得也很好,和中国其他的大城市很像”。最后这句话让我有些困惑,尤其在听完刚刚那场论坛之后,不知是褒是贬。

我问他为什么从会场溜出来,是不是信息量太大需要消化一下。“是啊,信息量太大,这些话都说了十几年了。”Lamba先生笑笑说,“你知道的,这些商人在各种会上说得都差不多。”

那一刻,我觉得咱实在是太拿他们当回事儿了。

上一篇:人人需要Mentor,世界没有奇迹 下一篇:iOS7 :看上去很美,用起来纠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