挖掘教学素材 探索智慧教学

时间:2022-08-24 07:12:54

挖掘教学素材 探索智慧教学

摘要:文章探讨了新课程背景下“乙醇”的教学设计,对如何充分挖掘教学素材进行智慧教学,并阐述了其对有机化学教学指导和借鉴的意义。

关键词:教学素材;智慧教学;乙醇;教学设计

文章编号:1008-0546(2015)06-0057-02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B

教育的真谛是使受教育者在接受知识的过程中有所领悟、有所体验,把知识内化为自己的智慧。在当下的教育教学中,人们较多地关注教学的知识传承价值,忽视了通过知识促进学生智慧发展的价值,使得学生的个性和创造力都处在“潜伏”阶段。改变过于注重知识传授,强调对受教育者的智慧培养,即从“传授知识”转向“培养智慧”,已经刻不容缓。

中学化学课程的学习,要以化学知识的学习为途径来掌握认识世界、解释世界的基本思想方法和思维方式。中学化学教学必须超越对具体知识本身的追求,从传授事实、掌握知识,转变为使用事实、发展观念,从“知识为本”的教学转向“培养智慧”的教学。要实现智慧教学,就需要教师准确深入地把握课程标准和教材,充分根据学生的实际与需要对教学素材进行充分准确地挖掘,为学生学习提供丰富的学习素材,通过素材的学习掌握化学知识,形成学科概念。本文将从化学教学的学科特点和教学规律,对“生活中常见有机物――乙醇”教学作以下四个方面的设计。

一、生活的化学

化学是人类在长期的社会生产生活实践中发展起来的,它与人类的生产生活和社会的发展相关。直观的、有趣的、具有挑战性的问题情境,更容易激活已有的生活经验和化学知识,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所以,在教学时,教师要注意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选择学生身边的、生动有趣的、有利于学生探索的问题、创设鲜明的问题情境作为素材,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动机。这样才能促进学生“学”和“用”的有机结合,从而让学生感受到学习化学的生活意义,感受化学课堂教学的魅力。

从生活中熟悉的事例引入本课教学,利用图片展示生活中各种各样常见酒的种类,让学生认识啤酒、白酒的度数的含义。然后,笔者提供医用酒精的教学素材,在教学设计中提出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医用酒精含75%的乙醇并非纯酒精呢?”原来,当用纯酒精消毒时,由于酒精的浓度很大,很快使细菌表面的蛋白质凝固,结果形成一层硬膜,这层硬膜对细菌有保护作用,防止酒精进一步渗入。而含75%的乙醇的医用酒精并不急于使细菌表面的蛋白质凝固,而是渗入到细菌体内,然后把整个细菌体内的蛋白质凝固起来,从而达到杀菌的目。通过此教学素材,可以让学生掌握乙醇与水可以任意比互溶,根据实际情况控制酒精浓度。

在进行酒与健康教学设计时,笔者引用最近的社交网络上兴起一股拼酒风为教学素材。自从一名男子以10秒钟的速度喝完一瓶白酒后,网上相继出现了“二斤哥”、“三斤哥”、“四斤哥”、“五斤哥”,最后河南南阳出现了一位一次干掉6斤白酒的彪男,视频编辑者竟问:“七斤哥”还会有吗? 我们知道酒精进入身体,由肝脏生成的乙醇脱氢酶将乙醇转化为乙醛,乙醛又被乙醛脱氢酶转化为乙酸,乙酸进入人的循环和排泄系统代谢掉。大家都知道,甲醛有毒,乙醛对人体危害也非常大,能引起呕吐、神志不清等症状。短时间内乙醛含量急剧上升来不及代谢,极易发生酒精中毒,甚至搭进性命。通过这样一个生活中教学素材的展示,可以让学生真切的明白过量饮酒对身体的伤害,也可以培养学生化学素养。以后学生走向社会,对这样的事件就会有基本的常识判断,也不会参与到此类事件当中。

二、有用的化学

丹尼尔・科顿姆尖锐地批评说:“教育无用,因为它让我们置身于现实生活之外; 教育无用,因为它让我们的心变得麻木;教育无用,因为它让我们的个性变得沉闷;教育无用,因为它让我们成为书呆子;教育无用,因为它让我们沦为奴仆……”事实无情地证明,现在我们的教育正一步步误入了丹尼尔断言的歧途!

那如何才能改变这样的现状呢?笔者在教学过程中引入了固体酒精和乙醇汽油两个教学素材解决这个问题。

我们知道,生活中固体酒精在生活中使用非常广泛。在教学设计中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固体酒精是纯酒精吗?”这样的问题一提出,学生对乙醇的熔点、沸点等物理性质就会作深入的思考,得出准确的答案。再引入乙醇汽油教学素材,设计这样一个问题:“什么是乙醇汽油,乙醇汽油的使用对雾霾治理有什么作用?”按照我国的国家标准,乙醇汽油是用90%的普通汽油与10%的燃料乙醇调和而成。标志方法是在汽油标号前加注字母E,做为车用乙醇汽油的统一标示,三种牌号的汽油标志分别为“E90乙醇汽油90号”、“E93乙醇汽油93号”、“E95乙醇汽油95号”。机动车的尾气是雾霾颗粒组成的主要成分之一,采用创新的乙醇汽油作为现今汽油的替代品可以有效降低汽车尾气的污染。通过这样的教学素材的运用,教师可以有意识地将教材知识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建立起化学“有用的化学”这样一个理念。

三、真实的化学

按教育认知心理学角度而言,真实的或模拟真实的问题情境可以克服学习内容的抽象性,促进理解和记忆的保持,有利于学习的强化和迁移,拉近学生在校学习与今后社会实践活动的距离。教学素材的真实性的重要作用可见一斑。近年来浙江化学高考卷对新题型的尝试,特别是工业流程题的出现,其取材于经典的无机实验、成熟的制备原理、传统的工艺流程或最新科学研究,是一种基于真实化学的试题命题理念。这就要求教师在选择教学素材时,一定要选取真实的化学素材,在分析真实问题中形成新的化学学科观念。

笔者在教学设计中引入酒精灯火焰颜色和交警查酒驾这2个教学素材。在教学过程中提出这样一个问题:“乙醇燃烧是什么颜色?我们知道,酒精灯火焰并非纯净淡蓝色而是夹杂有黄色这并非乙醇燃烧的真实颜色,也并非真实的化学。那如何将乙醇燃烧真实的火焰颜色呈现给学生呢?笔者在教学过程中设计了这样一个实验改进,用一支粉笔蘸取一定量的乙醇点燃,乙醇燃烧产生的淡蓝色火焰就真实的呈现在学生面前。通过真实的实验演示,学生对乙醇燃烧的颜色有深刻的认识,也留下更加深刻的印象。再引入交警查酒驾的教学素材,设计这样一个问题:“交警如何查酒驾?”常见的教学设计对此解释是让驾车人呼出的气体接触载有经过硫酸酸化处理的氧化剂三氧化铬(CrO3)的硅胶,可测出呼出的气体中是否含有乙醇及乙醇含量的高低,并且让学生以此为基础写出化学方程式。其实这不是真实的交警查酒驾的原理。真实情境中,交警查酒驾一般使用便携式酒酒精浓度测试仪,它的工作原理是基于电化学型燃料电池原理进行设计。燃料电池酒精传感器采用贵金属白金作为电极,在燃烧室内充满了特种催化剂,它能使进入燃烧室内的酒精充分燃烧转变为电能,在电极上产生电压,电能消耗在外接负载上。此电压与进入燃烧室内气体的酒精浓度成正比,可以准确测量驾驶人员体内的血液酒精浓度。通过这样的教学素材的运用,学生可以体验到真实的化学,也为以后电化学的学习提供必要的基础,使学生知识得以成长,智慧得以发展,思维得以启发。

四、实验的化学

化学是基于实验的一门学科,化学实验对高中化学的学习有着重要的作用。挖掘化学实验素材可以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可以把化学知识以更加生动活泼呈现出来。

笔者在乙醇的还原性教学设计中通过图片展示引入银匠加工银器的教学素材,并且提出一个问题:“铜、银器焊接时,为什么先要趁热蘸一点酒精?”我们知道,酒精能将银表面的氧化物除去,便于银器的焊接和加工。然后让学生进行亲身体验“将灼热的铜丝插入到盛有酒精的试管中”。学生们观察到铜丝表面的黑色氧化铜消失了,铜丝又变得光亮起来,并且在试管中产生了不同于酒精的特殊气味。通过实验,学生们知道了酒精能将银表面的氧化物除去,也就是在高温下乙醇能被它们的氧化物氧化,具有还原性。并且进一步得出结论,在乙醇与氧气发生催化氧化的反应中,可用铜、银为催化剂。乙醇被氧化为乙醛。通过这样的教学素材运用,学生掌握了乙醇具有还原性,也通过实验证明官能团决定有机物的性质。培养了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曾经说过:“智慧的鲜花开放在指尖上。”教育之中无小事,小事方显大道理。化学课堂应该是生活的、有用的、真实的和实验的课堂。生活的课堂,没有花拳绣腿,无须标新立异,不会追赶时髦,有的是在用生活中智慧的力量点化课堂的美丽。有用的课堂,教师可以有意识地将教材知识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师生共同享受课堂,享受学习,享受成功。真实的课堂应该是生命的课堂,一切从学生的实际出发,积极培养学生辩证思维,引导学生追求真正的知识。实验的课堂应该是探索的课堂,变学生的被动听讲为动手、动脑的主动参与,在实验中培养学生探究性学习的能力。总之,教师应该充分挖掘教学素材,积极探索智慧教学,共同追求教育之树常绿,生命之花灿烂。

参考资料

[1] 杨承印.中学化学教材研究与教学设计[M].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2] 梁绮思.有机化学学法指导[J].教育导刊,2001,(17)

[3] 温・哈伦.科学教育中的原则和大概念[M].北京:科学普及出版社,2011

上一篇:基于GIS方法的綦江县地质灾害时空分布特征分析 下一篇:“互联网+”时代企业管理新模式的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