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研究生导师在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作用

时间:2022-08-24 07:02:05

浅析研究生导师在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作用

摘要:研究生是国家培养的高层次人才。近些年来高校研究生招生规模不断扩大,尤其是奖学金制度改革和专业型硕士开始招生之后,研究生在经济、感情、就业等方面面临着诸多新的问题,给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带来了新的挑战。研究生导师研究生三年学习生活中接触和联系最密切的人,不仅是研究生治学、科研的指路人,其一言一行也影响着所带研究生的全面发展。本文分析了新形势下研究生心理健康的现状及成因,明确了研究生导师在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作用,提出了如何预防和应对研究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对策。

关键词:研究生导师;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作用

中图分类号:G643 文献标志码:A ?摇文章编号:1674-9324(2012)12-0275-02

随着现代社会发展速度的加快,人们在生活中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更多,承受的压力也越来越多。在诸多的压力作用下,人们多数会呈现出复杂多变的心理问题。作为研究生辅导员队伍中的一员,笔者深深的认识到研究生群体面临着规模的扩大化、价值取向的多元化、思想问题复杂化、心理年龄低龄化的特殊性,仅仅依靠研究生辅导员的日常管理工作,很难发现和解决研究生出现的心理健康问题。因此,迫切需要增进与研究生导师的相互协作,才能保证研究生的健康成长。

一、新形势下研究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成因

研究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成因是各异的、多方面的,社会、家庭和个人这三方面都会对研究生心理产生影响。整体来看,可以简单归结为7方面成因:

1.研究生需要面对高强度的学习压力、科研压力、生活压力,这些压力给研究生造成了沉重心理负担,导致他们更容易出现心理健康问题。

2.缺少应对意外变故和逆境的心理素质。很多研究生家庭条件较好,学业生活也一帆风顺,遇到意外变故或逆境时,往往心理脆弱,无法正确面对和处理。

3.在社会变革中产生了价值取向焦虑和信仰危机。研究生的心理健康与社会大环境息息相关,特别是在社会变革中负面现象带给研究生心理的冲击,也会对市场经济下新一代研究生造成影响,使其产生了价值取向焦虑和信仰危机。

4.失败的婚姻恋爱经历。一些研究生在感情上遇到一些挫折,消极情绪从而形成一系列心理障碍。

5.个人特殊经历产生的负面影响。个别研究生在社会、家庭或学校中,经历过一些意外变故和重大挫折,如果心理没有得到及时和正确的疏导,也会造成严重的心理问题。

二、高校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体系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目前,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体系一般由学校、院(系、部)、学生班级、学生宿舍、学生个人五个层次组成,但是,要注意到,研究生的行为特点和思想成熟,心理问题倾向也已从本科生的交往障碍、思想不成熟为主转变为对未来无把握而产生的不安感和恐惧感。因此,研究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体系具有特殊性,而正是因为这些特殊性,高校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体系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从学校层面来说,学校存在着高估研究生应对能力的倾向,出现了“重科研,轻管理”的现象。觉得研究生都能够独立应对一切问题,而对于研究生的心理状况并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其次,院系缺少有效的帮助、监督和管理机制。从院系层面来说,存在着忽视研究生心理状态的倾向。根据以往的研究生管理模式,导师负责学生学业培养,辅导员负责研究生的日常管理工作及心理健康教育。然而,身兼数职的辅导员在日常工作中默认为学生和导师接触最密切,有了心理问题导师会发现。而实际上,研究生导师往往把学生的科研和学习放在第一位,认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由辅导员负责,在一定程度上会造成对研究生心理健康的忽视。这就导致研究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处于自我管理状态,研究生的经济、学业、人际关系、恋爱、就业等方面的压力慢慢累积,形成了心理危机的危险因素。再次,研究生班级和宿舍的概念比较空泛,班级和宿舍层面心理支持比较缺乏。有的研究生班级是以专业组班,有的研究生班级却包含几个不同的专业,而研究生大部分的时间都是在实验室中度过,同实验室或者课题组之外的同学接触甚少,单纯依赖研究生班级中的心理委员、班干部和宿舍其他成员,很难及时发现其他同学的行为异常表现并上报辅导员和学校。

三、研究生导师在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体系中的重要作用

在研究生培养中,研究生导师肩负导学和树人两大职责,不仅是研究生科学研究的指导者和引领者,更是研究生全面成长成才的培养者与把关者,是研究生思想政治工作中的重要力量。

四、如何有效发挥研究生导师在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体系中的作用

1.完善研究生管理规章制度,明确研究生导师的职责和地位。通过《研究生导师工作条例》等规章制度明确规定导师在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作用、地位、职责,以及导师在研究生思想政治工作中发挥的作用。这样,既便于明确导师自身的义务与责任,又便于对导师进行公正、客观的考核,保证育人职责的落实。除了明确对导师在研究生思想政治工作中发挥定位、规范和督促的作用外,制度更加强了师生之间的交流和联系的可操作性。比如,规定导师要定期与自己所带研究生进行交流并有书面记录,要定期了解交流研究生的思想状况和动态,必要时及时与学院研究生工作辅导员联系沟通等等。

2.提升研究生导师自身素质,发挥研究生导师的榜样作用。“一日为师,终生为父”,研究生在研究生的学习阶段心智还处于学习阶段,研究生导师的一言一行无疑影响着所带研究生的人生观和世界观的形成。研究生导师应注意自身形象,做学生的知心朋友,与学生平等相待,把自己融入学生当中。同时,应将“做人、做事、做学问”的思想渗透到研究生教学之中,用榜样力量、人格魅力和精神感染,帮助研究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与人生观。

3.以实验室为单位,提倡朋辈心理互助,营造良好氛围。针对研究生学习科研一般是以导师的实验室为中心的特点,可以以实验室为单位,以导师为核心,在课题组或实验室中营造出一个创新、团结、进取的学术队伍,充分发挥研究生之间相互的积极影响,使实验室成为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体系中一个有力环节。研究生导师还应尊重和发挥研究生的个性和创造精神,在学生的学术研究过程中营造一个严谨的学术氛围和宽松的生活环境,为研究生在选题上提供更多的选择机会,让他们在科研中真正生动活泼地、主动地拓其思维,发挥个性。

4.搭建研究生辅导员和研究生导师的沟通平台。为充分发挥辅导员、导师在研究生培养工作中相辅相成的作用,学院应增加研究生导师和研究生辅导员两者间彼此沟通的渠道,做到导师和辅导员及时了解研究生的需求。例如,导师可以通过辅导员了解贫困研究生的情况,对这些学生可以根据科研完成情况给予适当的补助,从而减轻贫困研究生的心理负担和经济压力。

参考文献:

[1]姜松梅.理工科研究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J].河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1,16(3).

[2]白勇等.研究生辅导员和导师在学生培养工作中相互协作的调查分析[J].高校辅导员学刊,2010,2(2).

[3]金永东,李侠.研究生导师在研究生教育管理中角色转换探索[J].思想教育研究,2010,(4).

[4]郭锡熔.论研究生导师带教的新职责-心理疏导[J].南京医科大学学报,2005,(4).

[5]张治国,金永升.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体系与途径探索[J].中国科技信息,2010,(10).

[6]周莉,文书锋.论导师在研究生心理危机干预体系中的作用[J].北京教育,2010,(4).

[7]陈亚丽.奖学金制度下硕士研究生心理压力分析[J].扬州大学学报.2011,15(1).

基金项目:本文系2009年度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研究生教育质量与创新工程项目“新形势下高校研究生心理现状与研究生成长成才研究”相关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董艳军(1983-),男,理学硕士,讲师,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后勤管理处。

上一篇:关于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会计处理中存在的难点... 下一篇:煤矿安全文化建设的实践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