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脉血与末梢血在血常规检验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时间:2022-08-24 04:32:05

静脉血与末梢血在血常规检验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摘要:目的 对比分析静脉血与末梢血在血常规检验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以160例健康体检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采取方式不同,将体检者随机分为静脉组和末梢组,前者采集静脉血,后者采集末梢血,对比两组血常规检查情况。结果 两组红细胞计数(RBC)、白细胞计数(WBC)、血小板(PLT)、血红蛋白(HGB)、红细胞比容(HCT)检测结果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静脉组检测3h后,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血红蛋白水平与即刻检测值无太大差异;检测6h后,血小板值明显降低(P0.05)。结论 在血常规检查中,采集静脉血和末梢采血两种方法所得结果有所不同。静脉采血可提高检测结果的准确性,且3h内尽量完成样本测定工作,以免时间太长出现误差。

关键词:静脉血;末梢血;血常规检查;应用价值

很多疾病在诊断时需以血常规检测结果为重要判断依据,而静脉血和末梢血常规检验是两种应用较多的方式,在临床诊治中起着重要作用。检测项目主要包括红细胞计数、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血红蛋白、红细胞积压等,对检测结果加以分析,通过观察细胞形态变化,可尽早发现疾病并及时予以有效治疗。我院对两种方式在血常规检验中的应用价值进行了分析对比,取得显著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10月~2014年10月来我院进行体检的160例健康体检者,年龄20~65岁,男88例,女72例。将160例体检者随机分为静脉组和末梢组,各80例,分别行静脉采血和末梢采血。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无显著差异(P>0.05),可对比。

1.2方法 血常规检查前12h开始进食,前4h禁水,清晨空腹抽血。静脉组抽取肘静脉血2ml,存于EDTA-K2采血管,缓缓摇动均匀;末梢组从患者无名指末梢采血200μL,存于采血管内摇匀,之后利用自动分析仪进行分析检测。在检测前,医护人员要对相关仪器进行校正,确保仪器能够正常使用,进而保证检测的准确性。所用仪器包括SYSMEX-800i血液分析仪,以及稀释液、清洗液等配套试剂,还有来自美国BD公司的EDTA-K2采血管。

1.3观察指标 观察指标包括:红细胞计数(RBC)、白细胞计数(WBC)、血小板(PLT)、血红蛋白(HGB)、红细胞比容(HCT)、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浓度(MCHC)。

1.4统计学分析 此次研究使用统计学软件SPSS 17.0对相关数据进行处理,以(x±s)形式表示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比形式表示,采用χ2检验。若P

2 结果

2.1两组血常规检测结果 经对比,两组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浓度无显著差异(P>0.05),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红细胞比容几项则存在显著差异(P

2.2静脉组不同时间段血常规检测情况 经对比,检测后3h,静脉组RBC、WBC、PLT、HGB水平与即刻检测值相比,均无明显差异(P>0.05);检测后6h,与即刻检测值相比,PLT明显降低(P0.05),见表2。

3 讨论

血液的基本组成部分是液体和有形细胞,作为最基本的血液检验,血常规检验主要是针对血液细胞。根据检验结果可分析出细胞数量变化、形态分布,常用于诊断疾病。过去医疗水平和设备较为落后,多采取患者耳垂和手指的末梢血。若末梢血流动遇阻,则在血小板黏于皮肤穿刺处形成的组织液很容易混入,进而影响到检验结果的准确性;通常靠反复挤压获取足够的血液,此做法易加速血小板聚集,同样会对检测结果形成干扰;出血速度直接影响着采血速度,用时相对较长;此外,末梢血温度过低易形成溶血,也不利于血常规检测。随着医学水平提升,各种新设备、新仪器相继应用于血常规检验中,静脉血可在短时间内抽取够所需血量,人体经脉内各种成分很难受到外界环境变化的影响,且与末梢血相比,静脉血所含的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等成分稳定性更强。此次研究结果显示,静脉血检验和末梢血检验结果中,白细胞、红细胞、血小板等指标存在有显著差异。

另外在血液检验过程中也有一些事项需要注意:采取前1d禁酒、禁食高蛋白食物及油腻食物,否则酒精会对检测结果造成一定影响;采血前至少禁食12h,抽血时保持全身放松。采血后医师及时对血液进行检测,而体检者需在扎针处按压3min,防止出血;若局部出现淤血现象,可在24h用湿热毛巾湿敷;体检者抽采血后若有眼花、眩晕等晕针症状,可饮少量糖水,或保持平卧姿势缓解。而且对静脉组患者进行血液采集后,必须在2~3h内进行检验分析,此时与即刻检验时的差异还不明显;研究表明,一旦在6h后进行检验,检测结果将受到很大影响,与即刻检测时的准确值有很大误差。总之,静脉血检验结果要比末梢血检验更稳定,临床血常规检验时应尽量采用此方法。

参考文献:

[1]李小霞.观察末梢血和静脉血在血常规检验中的应用[J].中国卫生产业,2014,14(27):160-161.

[2]张华.比较静脉血和末梢血对血常规检测结果的差异及其临床应用价值[J].中外健康文摘,2013,10(28):123-124.

[3]犹真明.不同采血方式行血常规监测在临床上的运用价值[J].大家健康,2014,8(02):61-62.

[4]王兵.静脉血与末梢血在血常规检测中的临床分析[J].当代医学,2012,18(20):69.

[5]袁立彦.两种采血方法在血常规检验中的差异性研究进展[J].吉林医学,2013,18:3669-3670.

[6]高海燕,谭丕有,殷秀艳.末梢血与静脉血血细胞计数对比分析[J].哈尔滨医药,2011,31(08):113.编辑/成森

上一篇:阿奇霉素联合布地奈德雾化吸入治疗小儿肺炎支... 下一篇:供应室硬质容器使用中的常见问题及处理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