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播与发展

时间:2022-08-24 04:20:12

浅谈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播与发展

摘 要: 中华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瑰宝,历经近五千多年的积淀而成。小学语文教育是传播中国文化的重要环节,对于提高国民素质,弘扬民族精神有重要作用。在当前传播和发展传统文化过程中,小学语文教育仍存在不足,导致传统文化并没有发挥出应有的作用。本文针对当前小学传统文化教育存在的问题,提出建议。

关键词: 传统文化 小学教育 教育方式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值得每一位炎黄子孙骄傲与自豪。作为传统文化,无论优劣都会渗透和凝结到传统教育中,要抱着积极的态度进行具体分析,才能发扬优点,克服弱点[1]。伴随西方文化的传播,我国的传统文化受到一定程度的冲击。因此,加强中华优秀文化的传播与发展显得尤为重要,第一步要注重教育,小学“早已不是结业教育,小学已成为普通文化科学基础教育的初级阶段”[2],是学生奠基语文能力和掌握知识文化的黄金时期,也是夯实以后进入中学阶段走向更高教育水平的基础阶段[3]。从这个层面上说,从当前小学传统文化教育存在的问题入手,优化教育方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小学传统文化教育存在的问题

1.以应试为目的。部分学校还将分数作为衡量学业的唯一标准,为了追求更高的分数,往往注重教育的结果,而非教学的过程和学生的收获。目前已经有人意识到应试教育可能产生的教育弊端,甚至出台了相关政策,早在1993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就《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文件,明确表示:“中小学要由‘应试教育’转向全面提高国民素质的轨道。”[4]然而,应试教育至今仍然存在。传统文化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当中的地位并没有得以提升,仍以古文或者古诗词教学为主,而对于文化的传播力度较小。小学语文教学着重通过对古文进行强行记忆的方式学习,而忽视教材中传统文化的接受,作用并没有完全发挥。

2.教学方式单一。小学阶段是培养学生兴趣,提高素质的关键时期。目前对于传统文化的传播,主要方式是课堂教学,教学方式较为单一,以传统的填鸭式教学为主。教师在课堂中仍占主导地位,学生没有成为教学活动的中心。这样的方式,导致学生学习兴趣不浓,缺乏参与感,不能体会传统文化的真谛,始终存在陌生感。美国著名学者亨利・亚当斯认为:“人们在年少时知晓些什么是无足轻重的,人们知晓足够多的东西,人们知道如何进行学习。”[5]这种理念在进行传统文化教育时同样适用,小学教育时能以消化知识点为教育目的,学生没有以掌握的知识指导行为,约束自身的言行,实现的价值就大打折扣。

3.与实践相分离。文化蕴含丰富的内涵,进行中国传统文化教育,最终要应用到实际生活当中。小学教育要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教师为学生讲解中国的传统文化知识,却没有将这些书本文化转化成行动指南。传统文化中承载了无数经典事例,二十四孝、孔融让梨、凿壁借光、卧薪尝胆,每一个故事都来源于生活。目前的教学,以完成教学任务为出发点,对文化内涵浅尝辄止,导致教学效果欠佳。

二、优化小学传统文化教育的方式

1.提升教师水平。学生能否高效获取科学文化知识,与教师的传授有直接关系,可以说师资是决定教育质量的关键[6]。小学语文教师应该具备深厚的传统文化知识。教育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也不是一成不变的重复,而是要在不断的实践当中,寻求进步与突破。教师能够正确看待传统文化,不断汲取养分,提高修养,才能更好地传授知识。利用自身的修养和行为习惯感召学生,也是教育的一部分,甚至效果更佳。

2.增加经典篇目。新课改主张以学生为主的教育理念,主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让学生通过理解获取知识。书本是提供间接经验的主要途径,大量的阅读是塑造学生思想的重要方式,由内而外的接受比由外而内的讲述更有效果。小学阶段应该给学生提供更多接触名著经典的机会,目前我已经把大词典、古典作品、《二十五史》等输入电脑[7],利用网路平台,通过电子书的阅读既减少成本,又扩大学生阅读量。当然,在引导学生使用电子书的同时,还要进行时间控制,需要由简单到复杂,由少量到大量地阅读,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阅读,累积一定的阅读量才能有更浓厚的兴趣。当然,不能为了追求阅读量,就不经过筛选,一定要寻求适合小学生心理,符合未成年人发展的书籍进行阅读。

3.举办文化活动。小学语文教学方式以讲授为主,很少结合具体实践。小学生对于新鲜事物具有好奇心,喜欢从事动手活动,利用这一特质,可以适当举办文化活动。1956年1月14日《教育部关于实施〈小学生守t>的指示〉中指出:“不能强迫学生盲目地照做,把天真活泼、生气蓬勃的儿童训练成为呆呆板板的小老人。”[8]书本传播文化的功能固然重要,但是仅仅依靠强制学生背诵的方式,效果并不显著,学生对于中华文化的要义无从得知。换一种方式,利用教师的言行感染学生,行为世范、以身作则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最简单的方式是教师重视传授知识时注重语言规范、板书展示书法才能。课外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书法比赛,进行普通话培训,举办诗歌朗诵比赛、中国画画展,参观博物馆,了解中国的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出相关主题黑板报等一系列活动,在亲身参与中体验到中国文化的无尽魅力。

总之,传播中国传统文化,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是小学语文教育的重要内容。为了迎合时代的需要,改变传统文化传播过程中存在的弊端,应该改革传统教学,贯彻素质教育,优化教学方式,让学生体验传统文化之美。

参考文献:

[1]刘新科,主编.中国传统文化与教育[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49.

[2]黄济,王策三,主编.现代教育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286.

[3]孙玮.中国传统文化在小学生语文教育中的渗透和传播[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5:8.

[4]李剑萍.中国现代教育问题史论[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97-98.

[5]Henry Adamas. The Education of Henry Adamas 1918[M].New York: Modern Library,1931:314.

[6]陈逖先,纪芝信,主编.中国农村教育体制改革研究[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8:52.

[7]张先华.教育思想的革命[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22.

[8]何东昌.中华人民共和国重要教育文献[M].海口:海南出版社,1998:461.

上一篇:日本幕末期太平天国题材小说的创作背景 下一篇:农村小学美术石头画的教学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