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高频电子技术》课程教学改革初探

时间:2022-08-24 03:27:33

高职《高频电子技术》课程教学改革初探

[摘 要]本文针对高职教育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要求,结合高职生的特点和课程的特点,从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两方面对高频电子技术课程进行了初步的改革探讨。旨在通过改革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实践能力。

[关键词]高职 高频电子技术 教学改革

高职院校中学生的普遍特点是理论基础差,对理论性较强的课程不感兴趣,对动手操作类和具体应用类的课程有一定的兴趣。《高频电子技术》是高职电子、通信等相关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理论性和实践性很强。内容抽象,专业术语、名词概念较多,又与实践密切相关,学生普遍反映内容宽泛,难于理解和掌握。高职院校主要是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必须根据高职学生的特点,不断对高频电子技术课程的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环节进行改革,从而有利于学生了解并掌握高频电子技术的知识,培养学生的分析与设计能力。

1.理论教学改革

1.1更新教学内容

传统的以分立元件为基础的电路教学已经不能够适应现代电子技术的发展。现代电子设备中小信号谐振放大器、高频功率放大器、角度调制与解调等都已集成化,因此在高频教学过程中可以采用简单典型的分立元件电路来分析各部分电路的工作原理,但在结合实际时应增加新技术的介绍以及典型的集成电路模块的分析等内容,将分立元件电路的教学服务于集成电路的应用,从而开阔学生视野,拓展其知识范畴。

1.2突出重点难点

《高频电子技术》所涉及的内容很广泛,为了便于学生抓住本课程的要领,教学中要总结出各部分的重点和难点,反复强调,认真分析,注重练习,将重点贯穿于整个教学的始终。例如,调制与解调是《高频电子技术》中的重要内容。在介绍本部分内容时应通过浅显易懂的例子使学生先掌握调制与解调的概念,然后再介绍调制与解调的原理,最后再是具体的调制与解调电路。整个过程中需要通过分析乘法器的非线性特性来讲述调制与解调的特性。但分析乘法器的非线性特性只是其中的工具,重点不应放在如何分析乘法器的非线性特性上,关键在于学生对调制与解调概念的理解以及原理的掌握,在介绍调制与解调电路时也要与原理相对照,更便于学生认识调制与解调电路的工作过程。

另外,在分析各部分电路的性能指标时,应适当减少不必要的公式推导,避免讲述具体电路时夹杂繁琐的数学计算,减轻学生的负担,突出各部分的重点。

1.3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手段

1.3.1 善用比喻,化深为浅

高频电子技术课程中有很多重要的名词概念较抽象,学生难于理解,教师若善于用形象化的比喻辅助讲解,学生就容易接受。例如,在讲调制与解调的概念时,如果按书上的概念来讲:是“将基带信号加到高频载波上去的过程就是调制,调制后的波形称为已调波”。这样讲学生是很难理解的,而通过比喻说明:把人比喻成基带信号(低频有用信号),把飞机比喻成高频载波,用“人上飞机的过程”来作比喻“将基带信号加到高频载波上去的过程”学生就觉得容易理解多了,而解调的概念是将已调波中的基带信号还原出来的过程,那就比喻成:是人从飞机上下来的过程。

1.3.2 合理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

多媒体教学作为一种全新的教学手段,以其生动、直观、活泼等特点,给教学改革注入了生机,对教学的辅助作用是不言而喻的。对《高频电子技术》这门课来讲,如果能够利用多媒体使其中抽象枯燥的内容变得生动形象必定会激发学生的兴趣,再加上老师的正确引导,课堂也会变得生机盎然。例如,信号的调制解调过程,通过多媒体演示,再结合动画,能够让学生清晰地看到信号的演变过程,从而加深学生对该过程的认识。但是对重要公式、关键电路分析等内容,应通过板书边写边讲,避免幻灯片给学生造成的视觉疲劳。

各种EDA软件的出现也为高频电子技术的教学注入了新的元素。如Multisim

、MaxplusII、Protel等,利用这些软件可以搭建试验平台,通过仿真将各部分电路的波形生动形象地展示给学生。也可以使电路以及参数的变更更加灵活,学生能够更清楚地掌握电路的工作原理以及参数设计,从而激发学生对电路分析与设计的兴趣。

课堂教学之余,也要结合课后答疑及作业情况来进一步调整教学。充分利用校园网的资源积极开展网络教学也是丰富教学手段的一种形式。

总之,多种教学手段相配合,可以很大程度上提高学生学习兴趣,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2.实践教学改革

实践教学是《高频电子技术》课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不可或缺的手段之一。许多抽象的、复杂的概念必须借助实践才能获得更清晰的、更深入的理解,而在实践中获得的丰富知识和经验也会加深学生对理论教学内容的理解。实践教学的改革,可以从两个方面做起。

2.1培养学生实验兴趣

目前,高频电子技术实验课程中普遍采用高频电子线路整机实验箱,实验箱中都是已经设计好的模块电路,主要是配合理论课程而设计的验证性实验,学生的任务只是连接电路、测量输入输出,结果使得学生逐渐失去了兴趣,做实验时敷衍了事。因此,除了验证性实验,应在实验课中加入学生感兴趣的综合性或设计性实验。例如,调幅信号的调制与解调实验中调制信号是通过信号发生器产生的,若改用音频信号作为调制信号,在解调电路的输出端接入扬声器,通过扬声器的输出能使学生更直观地感受实验结果,极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2提高学生动手能力

除了基础性的实验课程之外,在实践环节中还应该加入可以增强学生动手能力以及创新能力的课程设计、科技创新等内容。例如,组装一台简易的收音机套件或无线对讲套件,看似简单,但通过组装过程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还能使学生把套件中的各部分电路与高频电子理论课中涉及的电路相对应,加强了理论知识的掌握,更重要的是会对无线通信系统的认识产生质的飞跃。在学生掌握了通信系统的各个环节之后,还可以让学生尝试一些高频电路设计,如小功率的调频发射机设计、调频接收机设计等。使学生学会将高频单元电路组合起来实现满足工程实际要求的整机电路的设计与调试方法,从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设计电路的能力。

从实际效果和今后发展趋势来看,实践教学环节的加强将更有利于学生加强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培养动手和创新的能力。

3.结束语

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使得《高频电子技术》的教学改革刻不容缓。作为专业任课教师应从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等各环节综合思考,不断调整教学思路,改善教学方法和手段,重视实践教学,努力把学生培养成善于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参考文献:

[1]周绍平,万琰.高频电子技术(第二版)[M].大连: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2011.

[2]李国平,武海艳.谈谈高频电子线路教学[J].科技信息,2006(10).

[3]杨翠娥.高频电子线路实验与课程设计[M].哈尔滨:哈尔滨工程大学出版社,2001.

作者简介:

韦兆山(1963—),男,广西大化县人,广西现代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电子技术应用。

上一篇:试论信息技术教学中的素质教育 下一篇:论电子竞赛与高职教学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