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中如何提升事业单位绩效工资的效能

时间:2022-08-24 02:57:21

改革中如何提升事业单位绩效工资的效能

摘要:针对全额拨款事业单位,强调深化绩效工资改革,不仅能够体现事业单位的管理要求,而且有利于实现资本、技术和管理等生产要素参与分配的目标。对于事业单位而言,建立符合自身发展战略的绩效工资体系,是当前深化绩效工资改革进程中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本文就改革中如何提升事业单位绩效工资的效能展开分析讨论。

关键词:改革;事业单位;绩效工资;效能

中图分类号:F272.92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15-0000-01

自从我国事业单位全面启动岗位绩效工资改革后,事业单位绩效工资制度已经进入了新的发展时期。绩效工资改革的目的是在公平、合理的基础上建立符合自身单位特点,且具有激励作用的事业单位收入分配制度。这对于实现事业单位内部收入分配制度科学化、规范化和法制化具有积极意义。

一、事业单位绩效工资概述

作为我国公共服务事业管理体系中的一员,事业单位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事业单位的管理制度相对重要,就事业单位内部而言管理制度影响着内部的各项工作开展进度。对事业单位外部而言,管理制度也从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我国经济发展的水平[1]。事业单位管理制度中,绩效工资管理属于不可忽视的一部分,它是决定单位工作人员工资水平的关键因素,事业单位中绩效管理的重要内容就是绩效工资管理。绩效工资,即将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最终的劳动成果等价为该员工的薪酬工资,简而言之就是“以绩取酬”。 以绩取酬是针对不同部门以及不同级别的职位,所负责工作的工作量、工作效率以及工作业绩优劣等进行评定所获取的报酬的一种方式。绩效工资对于劳动创新、基层工作人员以及优秀人才具有激励作用。此外,事业单位中绩效管理中,绩效工资占有非常重要的份量。

从事业单位本身来说,针对绩效工资的要求,包含以下几点,第一,对事业单位员工进行监督、考察以及个人水平的评估前提下,绩效工资要体现出公平、公正以及合理性。第二,绩效工资的管理制度不可一概而论,需要以职位特点、员工的工作能力为基础,在提高绩效工资的基础上发挥绩效管理的最大效能。同时,还要针对事业单位的工作情况以及员工的工作成绩进行分析,以免造成绩效工资分配不合理的情况[2]。第三,绩效工资管理要完善。绩效工资管理制度中要对事业单位在职人员的工资进行调整分配,有利于提高员工工作效率,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

事业单位绩效工资自从实施改革以来,不仅扩大了事业单位内部的分配自,而且强化了事业单位工资组成中的激励作用。同时,也使得事业单位内部的发展更具有活力。以当前形势来看,虽然事业单位绩效工资改革取得了一些不错的成效,但是,其中也存在着诸多问题。这些问题不利于提升事业单位绩效工资的效能。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其一,绩效管理中的绩效评价机制不完善;其二,绩效工资体系与岗位管理的对应关系存在问题;其三,与绩效工资制度相配套的经费保障监督体系缺失等。

二、改革中提升事业单位绩效工资效能的建议

1.应用合理的绩效工资核定方法

由于我国事业单位行业分类、组成形式较多,因而现行所应用的“一刀切”核定方法已经难以根据事业单位自身的特点来核定绩效工资水平。为此,事业单位需要以其社会功能(承担行政职能、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和从事社会公益服务)推进事业单位绩效工资改革[3]。自从劳动力作为特殊商品进入劳动力市场后,其应该遵循价值规律。因此,为了进一步深化绩效工资改革,除了需要采用多样化的绩效工资总量核定方式、不同的绩效考核办法和不同的资金来源渠道之外,还应该参考劳动力的市场价值规律要求,这对于提升薪酬的外部竞争力有积极意义。

2.完善绩效管理制度

与私企的绩效管理相比,全额拨款事业单位的绩效管理有着不同之处。由于绩效管理决定者其员工的工资水平,所以,绩效管理是否严格,是否全面地对员工的各方面进行考察、审核并统计极为关键。相比之下,私企是自负盈亏的,而事业单位项目大多是全额拨款,因而,全额拨款事业单位的绩效管理制度需要更加严格或者完善。为了提升事业单位绩效工资的效能,从事业单位的绩效管理入手,应该考虑引进私企的绩效管理方法。主要涵盖以下几方面,首先,加强对员工日常工作的管理,确保员工的工作效率得到提高。其次,制定权责明确的评价准则,确保工作发挥最大效用。最后,制定较为完善的绩效管理计划方案,帮助管理人员抓住绩效管理的重点。

3.适当调整绩效工资比例

绩效工资的最大效能就是激励员工,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绩效工资的比例非常关键,在进行调整时,要考虑比例调整是否会造成职工之间的过度竞争。在绩效工资初始期,即改革过渡期,选择奖励性绩效工资占百分之三十,这才较为贴合实际。但是,在这个阶段之后,为了发挥工资机制激励效果,行业主管部门可依据单位实际情况,将较为成熟绩效考核办法和内部分配办法应用实施,从而增加奖励性绩效工资的份额。与此同时,针对事业单位内部公平公正的绩效工资体系的评价标准也要予以明确。提升事业单位绩效工资的效能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打破“大保障、小激励”的绩效工资分配模式[4]。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事业单位管理中,绩效工资管理的改革是促进事业单位良好发展的基础。为了进一步提升事业单位绩效工资的效能,要从绩效管理改革上纠正相应程序中不符合规范和不合理问题。同时,为了确保事业单位绩效工资的效能最大化,对事业单位的人员工作进行合理的分析评估极为必要。这是制定绩效工资管理制度的基础,也是对事业单位的绩效工资进行合理的分配的准确依据。

参考文献:

[1]李佳佳.事业单位绩效管理与绩效工资改革探析[J].现代经济信息,2014,14:144.

[2]黄新南.在改革中提升事业单位绩效工资的效能[J].现代企业,2014,06:8-9.

[3]邹娅玲.事业单位绩效工资改革问题探讨及对策分析[J].昆明冶金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4,04:12-14+49.

[4]申B.加强事业单位绩效工资改革,提升职工职业幸福感[J].经营管理者,2015,14:164.

上一篇:游戏也是“赌场”,揭秘手游中的赌局 下一篇:探讨企业合同管理中的常见问题与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