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下高中政治教学的几点浅见

时间:2022-08-23 11:16:02

新课改下高中政治教学的几点浅见

摘 要:在新课程背景下,高中政治教学理念必须以学生为主体,必须提升教师自身素质,必须以培养学生质疑为重点。本文从三个“必须”出发,浅谈了对高中政治教学的几点看法。

关键词:新课改 高中政治 学生 教师 质疑

高中新课程理念倡导的政治教学,使高中政治教育呈现前所未有的新局面。新课改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新意识,要求我们的教学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满足学生需要和促进学生发展。这对于我们工作在一线的教育工作者来说是机遇,是挑战,也是每一位教师都应该思考的问题。在此笔者结合自己的工作经验谈谈体会:

一、教学过程必须以学生为主体

新课改下,传统的“灌输式”、“填鸭式”的教学模式,因其呆板、僵滞已不再适用,必须不断地探索并采用符合中学生实际的教学方式,强调师生共同活动,克服教师为中心的倾向,激发学生的情感和兴致,变封闭型教学为开放型教学,从而使双方真正领略愉快教学的美学价值。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在以学生为主体的同时,根据高中政治新教材的内容和事例的设置,也要强调体现学生个性的差异性。这就要求在政治教学中要针对不同生活经历、性格气质、兴趣爱好的学生,进行多侧面、多样化的个别教育,以此来调动每一位学生学习政治的积极性、主动性;同时,通过群体教育个人,给学生以温暖和信心,使集体成员间互相激励,促进个人的进步。

在政治课教学过程中,教师又应该充当一个什么样的角色呢?在传统教育方式下,教师之言即为真理,这一理念似乎早已植根于学生心底。而在新课改下,这一教学方式理应是首先被淘汰的,新课改下,学生才是整个教学环节的主体。政治教师要结合政治新教材的内容,有针对性地分析现实社会及生活中活生生的各种政治、经济、文化现象或事例,尤其是要善于将当今国内外发生的重大事件、时政热点与书本中抽象的政治理论知识生动、形象地结合起来。只有这样,学生才会对政治课感兴趣,接受所学的政治理论观点,从而加深对政治理论知识的理解。

二、教师必须以提高自身素质为重任

“学高为师”,“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这就要求教师必须有较高的文化素质和思想素质。高中政治老师不仅要向学生传授知识,还应不断地提高自身素质,增强能力。政治课程不同于其他的科目,具有较强的时事性,与实际生活联系紧密。因此高中政治教师应不断适应变化的形势,提高自身能力。同时,随着社会的发展,新的教学手段和方式不断涌现于讲台。多媒体教学能把文字、图像、声音、动画和视频信息等众多信息集于一体,能在视觉、听觉上产生一定的刺激,引起学生的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从而形成学习动机;能使抽象的概念具体化、静态的知识形象化、无序的内容系统化,使枯燥的哲学理论不再枯燥,也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获取、记忆。而实施这一教学方法的前提是教师必须会运用多媒体教学技术,因此运用现代化教学技术也就成了政治教师的一门必修课。另外,思想政治教师还应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教师的职业道德是教师在长期的教育实践活动中形成的较为稳定的道德观念、行为规范和品质的总和,是教师在从事教育活动中必须遵守的基本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一直以来,教师在人们心中都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蜡烛,点燃自己,照亮别人。当下,教师队伍中出现的败德现象给整个教师队伍的职业道德敲响警钟的同时,也让我们对教师的职业道德素质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而作为一名高中政治教师,提升职业道德素质更是重中之重。

三、教学必须以培养学生质疑为重点

质疑是根据教材或课本的要求提出疑问,依据事实来问明或辨别是非,其目的是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牢固掌握知识,提高教学质量。它充分体现在启发式教学方法中,在改革课堂教学模式、积极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今天,质疑显得尤为重要。在传统教学方式里,老师说的就是对的,一切都以教师所言为准。随着现代社会的高速发展,尤其是信息化社会的来临,学生在课堂外摄入的信息量增大。老师所言也并非全是真理,而受传统教育方式的影响,学生哪怕有些疑问,尤其对于老师所言准确性有些质疑,也不敢在课堂上提出,这就严重禁锢了学生质疑思维的发展。强调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不竭的动力。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而创新来自于哪里?创新首先必须具备质疑的思维,哥白尼如果没有对地心说的质疑,就不会有日心说。素质教育的一大要求就是要培养学生个性的发展,不能言、不敢言何来个性?因此,课堂教学中质疑思维的培养也就显得尤为重要。尤其是在思想政治课上,思想政治课教材中有许多看似浅显明白的道理,学生未能真正领会。教师可以用恰当的“问题”激起学生思维的浪花,使他们产生新奇感和探索感,使思维向新的广度和深度发展。这样不仅能培养学生的质疑思维,还能提升学生对政治课的兴趣。

参考文献

[1]教育部 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实验)[M].北京: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

[2]陈晓斌 新视野下高中政治有效教学的思考[J].新课程,2011,(04)。

[3]张红利 新课程理念下如何搞好高中思想政治教学[J].网络财富,2010,(03)。

上一篇:初中英语(Go for it)教法初探 下一篇:让品德与生活接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