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高中生物课堂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时间:2022-08-23 09:27:06

如何在高中生物课堂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生物教学中如何实施素质教育,我认为,落实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首先应该是在素质教育的主阵地――课堂教学中坚持对学生的学习兴趣的培养。在此基础上,学生才会增强学习的主动性,最终可能达到提高教学效益的目的。几年来,我在这方面做了一些有效的尝试。

一、利用游戏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高中阶段,知识深度增加,知识面拓宽,学习有一定的难度,教师若适当采用游戏实验将学生置于一种自然愉快的学习环境中,可以有助于学生掌握难点知识。例如,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是一难点内容。为了让学生更直观地体会等位基因的分离,非同源染色体上非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我利用人类10对单基因控制的性状:有耳垂和无耳垂;卷舌和不能卷舌;发际有美人尖和无美人尖;拇指可向背面弯曲和不能向背面弯曲;食指比无名指长与比无名指短;左右手嵌合时右手拇指在上与左手拇指在上;双眼皮与单眼皮;有酒窝与无酒窝;正常足与扁平足;色觉正常与色盲;白化病与皮肤正常等进行游戏实验。在课堂上采用不同性状的组合方式,请具有相应性状的学生站立,否则坐下。如有耳垂者站立,无耳垂者坐下;其中能卷舌者继续站立,不能卷舌者坐下;再其中有美人尖者仍然站立,无美人尖者坐下……依此类推。最后,在50人的班级中,往往实验到第七、八对相对性状时,站立的只剩下1人,说明这位学生在全班中的唯一性。而采用另一种不同的性状组合,最后剩下的又是另外一个人,也说明他在全班学生中的唯一性。在整个实验过程中,学生认识了人类的一些单基因性状,兴趣盎然地参与在整个实验中,气氛异常热烈。然后,我适时地和他们一起计算这10对单基因性状的自由组合方式有多少种?得出210=1024种(假设不连锁)。学生恍然大悟:为什么采用不同性状组合后剩下的总是不同的人。从而,认识了生物的多样性和特异性,进一步理解了基因重组是生物变异的主要来源,为知识的灵活应用奠定了基础,更增加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同其他学科整合,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

如果所学其他学科知识能被用来解决本学科的问题,往往引起学生对自己能力的肯定,从而提高学习兴趣。在生物课教学中,教师创造机会增加学生的这种情感体验,将对课堂教学效果产生积极的影响。在数学知识方面,学习遗传变异部分内容时应用较多。例如计算配子种类,若3对等位基因分别位于3对同源染色体上,如基因型为AaBbCc的个体能产生几种配子?可用分枝法来做:可直观地看出有ABC、ABc、AbC、Abc、aBC、aBc、abC、abc8种配子。也可用组合法来计算,转化为数学组合题:有3个盒子,每个盒子中有2个不同元素,从每个盒子中任取1个元素,有多少种取法?如图:AaBbCc学生会轻而易举地算出C12・C12・C12=8种的结果。在化学知识方面,学习糖类时,结合化学中有关知识,说明葡萄糖与果糖的同分异构关系;给出核糖C5H10O5与脱氧核糖C5H10O4的分子式,使学生直观看出其名称的区别;通过多糖、二糖的水解反应探讨它们与单糖的关系等,都可使学生不觉得死板。在物理知识方面,也与生物学有广泛的联系。学习细胞膜的流动镶嵌模型时,理解膜上蛋白分子多在ATP驱动下运动,那么磷脂双分子层的磷脂分子为什么也可在一定范围内运动呢?这里把握住分子运动论,问题便迎刃而解。此外,在哲学知识方面,非生物与生物界的统一性;遗传和变异的辩证关系;蛋白质多样性与DNA多样性的现象与本质的关系;生物与环境的辩证关系;同化作用与异化作用的矛盾对立统一的关系以及生物发展进化原理等。在地理知识方面,生态系统部分与地理课有关内容重叠。在学习化石和地质历史年代表时,也可与地理知识结合。

通过以上乐学情绪培养途径的实施,学生对生物学的学习情有独钟,在快乐的情绪之下,好奇多思,好学多问,为生物学素质教育的进一步实施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作者单位:吉林省梨树县第一高级中学

上一篇:高中生作文情感的现状与对策 下一篇:奇思妙想――咀嚼语言品其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