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安全工作总结

时间:2022-08-23 06:57:50

食品安全工作总结

20*年,*市各部门、各区县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全面启动《奥运食品安全行动纲要》,以构建现代化的首都食品安全控制体系为目标,进一步完善食品安全监管体系,深入开展食品安全专项整治,首都食品安全控制水平进一步提高,各类重大突发事件得到了有效控制。

20*年,市、区两级部门共监测抽查59大类550个品种食品的103691个样本,总体合格率达95.28%。其中列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指标的大米、小麦粉、食用植物油、蔬菜、猪肉和豆制品等六类食品的合格率达95.78%。

二、食品安全重点工作进展情况

(一)食品安全监管网络体系进一步完善。

食品安全监管触角进一步延伸,全市90%的社区和行政村设立了食品安全监督员,共计6480名。各区县对监督员开展了专门培训,制订了管理办法。大兴、昌平、通州、门头沟等区县政府拨专款用于食品安全监督员的补贴。由食品安全监察员提供食品安全违法案件举报线索,全市发放举报奖励基金20万元。

(二)大力推进市场升级改造和规范化建设。

一是制定了市场升级改造规划和规范化建设标准。商务、工商部门会同各区县制订《有形市场规范建设与管理指导意见》和13个专项市场管理规范,明确了农副产品市场整顿规范、升级改造和撤销迁移的工作目标以及市场的建筑、经营设施、市场及服务管理标准。

二是有形市场硬件设施、条件有了显著改善。市、区(县)政府支持和社会投资累计11.98亿元用于升级改造农产品市场224个,社区菜市场139家,配置了2167套冷藏设备用于集贸市场鲜冻畜禽产品冷藏销售。新发地、石门、大洋路、锦绣大地、八里桥5大批发市场均建立检测中心、信息中心和监控中心,市场交易设施、低温仓储和物流配送设施及场地环境有了较大改观。

(三)积极推进物流配送体系建设。

一是大力发展城乡食品连锁超市、便利店。商务部门会同10个远郊区县建设和改造了食品配送中心,新发展村镇食品连锁超市、便利店1623家,社区食品连锁超市、便利店300家,便民配送菜店107家。提高了对社区、山区、偏远乡村合格食品的辐射能力。平谷、房山、门头沟、大兴、怀柔基本实现了乡镇和千人以上大村100%“双覆盖”的目标。

二是进一步完善鲜肉专卖配送体系。商务部门推行统一门店设计、统一配送、统一标准、统一服务、统一经营的模式,全市建立安全猪肉专柜、专卖店等连锁网点5000多家,从屠宰加工到销售实行全程冷链流通。知名品牌的鲜肉覆盖了主要市场。

三是完善郊区食盐配送体系。商务部门会同各区县设立合格碘盐配送路线近150条,建立用户档案3万家,实行专车、专人、专线,定点、定线、定时配送到每一个乡村,遏制了私盐渗透,本市合格碘盐食用率一年来提高了17个百分点,达到了国家颁布的碘缺乏病消除标准。

四是完善农业投入品配送体系。农业部门在全市设立89个连锁经营配送站点,实现了统一门店设计,统一配送标识,统一购销档案,统一货源品种,统一规范价格。从源头上控制了剧毒、高毒、高残留农药和违禁兽药流入农资市场和种植、养殖环节。

(四)建设食品安全信息化工程。

一是建成首都食品安全监控系统。由市、区两级工作平台构成,覆盖内部综合业务网、*市政务专网、互联网和移动执法网等四个网络,包括日常监管、市场控制、信息、监控信息、统计分析、地理信息六大功能模块。实现了市、区两级食品安全监管部门之间的互联互通、资源共享,覆盖食品生产、流通和消费的各个环节,为社会公众提供了食品安全信息和监管参与渠道,强化了食品安全监管的针对性和前瞻性,提高了快速反应和市场控制能力。20*年,通过首都食品安全监控系统中的多媒体系统不合格食品信息56次,共将1480种危害较大的不合格食品采取了全市下架,有21家企业因多次检出生产的食品不合格而被实施食品退市,全市6万5千余名食品生产经营者可在半小时内全部收到相关市场控制指令。

二是启动奥运食品安全监控系统。建成了中、英文两种文字的奥运食品安全监控系统。对奥运食品及其供应企业符合安全标准的情况进行动态监控。

三是推进食用农产品质量追溯信息体系建设。农业部门在150个蔬菜、水产品生产基地和企业应用了IC卡和条形码追溯系统。统一规范标签内容,建立生产履历中心,记载产品用药、休药、交割、运输、批发、零售等信息。

(五)食品生产、流通、消费环节的规范力度进一步加大。

一是推进农业标准化体系建设,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市农业地方标准累计达到212项,种植、养殖业主导产品的标准覆盖率达90%以上。新增市级标准化基地181个,70家生产基地新通过无公害产地认证,143个产品新获得无公害农产品认证。绿色、有机果蔬、粮食、乳品、蜂产品、冷冻乳品年产量达48.4万吨。全市投入285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在农业部例行监测中,蔬菜的农药残留超标率由2001年的40.3%下降到20*年的6.4%,20*年第五次例行监测,超标率下降到3%;畜产品中“瘦肉精”检出率全年5次检出率为零。

二是进一步加大生产加工环节监管力度。质监部门严格食品生产许可证的发放和后续监管。食品生产许可证获证企业数累计达686家,其中大米等老五类获证企业126家,肉制品等十类获证企业493家,糖果制品等13类获证企业67家。商务部门会同各区县将本市生猪屠宰企业进一步压缩到14家,品牌猪肉市场占有率明显提高。

三是完善蔬菜和水产品市场准入制度。工商、农业部门结合11月1日《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的实施,在全国率先实施了蔬菜和水产品市场准入制度,进入市场销售的水产品必须提交水生动物疫病检测报告和产地证明,建立经销台帐,落实索证索票制度,实行水产品全程追溯。进京蔬菜基地应为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经济实体或农民合作组织,出具产地证明和检测报告,推行品牌蔬菜包装上市,实行标签编码管理。

四是加强对食品消费环节的监督和规范。市食品办会同卫生、教育、建筑行业管理部门制定了《乡村民俗旅游户食品安全管理规定》、《建筑工地食品安全管理规定》、《庙会食品安全管理规定》。在部分重点街道推行了餐具蒸汽消毒制度、从业人员健康公示制度和明厨亮灶制度,进一步规范食品加工操作行为,明确食品安全主体责任,强化社会监督。全面完成了餐饮单位的量化分级管理评审工作,其中A级单位1687家,B级单位6468家。

五是加强保健食品监管工作。药监部门严把保健食品注册申请的审核关。核发保健食品经营企业许可证2978个,对3310家保健食品经营企业进行了信用分级。全年抽检减肥类、辅助降血糖类保健食品370件。

六是严把进出口食品检验检疫关口。出入境检验检疫部门在乳制品、碳酸饮料、酒类、日本神户牛肉中检出亚硝酸盐、苯甲酸、甲醇超标、阪崎肠杆菌等不合格样本57件,全部予以销毁或退运。归集并向社会及时风险预警信息72份。

(六)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取得显著成效。

各区县、各部门认真贯彻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工作的部署,以分散在社区、城乡结合部和村镇的批发市场、集贸市场、小加工作坊、小食品店、小餐馆为重点对象,针对“两节”、“两会”、五一、十一、夏季、冬季等特殊时期的特点,严厉打击生产、销售假冒伪劣和有毒有害食品的违法犯罪行为。卫生部门在中小餐饮单位卫生安全整治中,共销毁伪劣食品4056.25公斤。农业部门在农药、肥料、兽药等专项治理行动中,共查获各类假劣、不合格农资4.1万公斤,货值金额132万元。城管部门查处食品无照经营等违法案件10余万起,涉案金额近200万元。近两个月以来,市食品安全办会同公安、农业、城管、工商等部门开展以规范鲜肉市场秩序、打击非法绕道闯关进京、销售病死畜禽产品等为主要内容的“零点行动”。共检查鲜肉市场507个,查扣鲜肉52625公斤,非法运输车辆12辆,刑事拘留4人,极大地震慑了违法经营者。

上一篇:文物局上半年工作总结 下一篇:市人民检察院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