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市场为导向培养复合型外语人才的研究

时间:2022-08-23 06:22:24

以市场为导向培养复合型外语人才的研究

【摘要】伴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加速的步伐,我国的市场经济地位得到全球的广泛确认,具有良好沟通交际能力的外语复合型人才也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为了提高外语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在外语教学课堂上应该积极改变外语教学理念和手段、调整课程建设目标,以培养多元化、复合型外语人才作为拓宽外语专业学生就业门径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复合型外语人才 培养模式 市场导向 专业及需求分析

随着中国加入WTO,我国拓展海外市场的步伐也在日趋加快,但是外语专业毕业生在就业市场上却出现供大于求的现象。一方面,由于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的接轨,急需大量的具有良好交际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外语人才,但是中国目前的外语毕业生恰恰缺乏的就是社会实践能力。目前,市场对外语人才的需求已经从过去单一的外语翻译转向多元化的需求,单一的语言技巧已经不能满足社会对外语人才的要求,基础型技能已经渐渐被复合型技能所替代。因此,外语专业必须从单科的“经院式”人才培养模式转向宽口径、应用性、复合型人才的培养模式。

一、复合型外语人才的概念和指标

就外语专业而言,复合型外语实用人才即是“培养具有扎实的英语知识和技能,掌握宽广的国际商务、财经、金融等基础理论,熟悉有关规则和掌握专门专业知识,理解中西方政治、经济、历史、文化,掌握使用计算机技能,掌握获取学术信息的科学方法,具备用英语从事专业业务操作能力的人才”。具体内容概括如下:1.具有扎实的英语语言知识和基础型技能;2.具有将外语的基本技能和其它相关学科较好融合与渗透的知识结构;3.具有运用外语技能从事专业业务操作的能力;4.具有较强的学习能力和科研能力;5.能够开拓创新,不断发掘自己专业潜力的能力;6.具有良好的思想素质和团队协作精神。这种新式的复合社会发展的培养目标转变了以前旧式培养人才的模式,也改变了过去那种单纯培养语言技巧,忽视社会专业实践操作性的人才培养方向,这些就要求当代大学生具有更强的社会适应性和竞争力。首先,最基本的语言技巧要达标,强调扎实的基本功和语言表达力;其次,突出专业性和综合能力的运用,对于商务英语专业的学生就要凸显其商务专业优势,对于酒店英语专业学生,就要将外语与酒店服务管理很好的结合在一起,重视其知识结构的优化和职业能力的培养;再次,要充分考虑市场需求,立足于市场变化与社会发展,提倡开拓创新,增强大学生的社会竞争力与适应力;最后,它对课程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明确学科方向、合理分布知识结构、优化课程组织体系、增加应用性知识课程、缩减部分语言理论性课程、实现多种课程的有机交叉与结合。面对日益扩大的市场变革和国家经济之间的融合,根据以往相关调查和数据分析,本研究认为,复合型外语实用人才实际上就是外语语言加它科的外语人才,这类人才的培养应采用“外语专业+它科”的培养模式,按照“五大模块叠加培养”的思路进行设计。“五大模块”是指英语专业知识和技能培养模块、它科知识和技能培养模块、相关专业知识和技能培养模块、确立实践能力和交叉使用及驾驭知识能力培养模块、创业精神和能力培养模块。“叠置成才”是指“五大模块”协同培养、学生“滚动式”,“立体式”成长、创新成果逐步突显的过程:

确立英语专业知识和技能培养模块;

确立它科专业知识和技能培养模块;

确立相关专业知识和技能培养模块;

确立实践能力和交叉使用及驾驭知识能力培养模块;

确立创新能力和技能培养模块。

二、复合型外语人才培养的实施方案

1.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

(1)注重培养优秀的人文素质和良好的跨文化交际能力。传统英语教学只强调对语言技能和知识的传授,忽视了学生的人文素质培养。而良好的人文素质是检验未来学生能否成功的参与到社会实践中的重要标准,良好的人文素质可以让学生具备社会敏感性和包容性。英语专业学生虽然经历了四年的学习生涯,但是对于西方的社会交际、价值观、风俗习惯等方面缺乏必要的了解,在日常交往中感到陌生,甚至出现尴尬的局面。在日常交流中缺乏亲和力,不能很好的消除中西方的文化差异。因此,为了消除交际障碍,在学生日常培养中就应该加强对西方文化的介绍,例如学习如何正确的与外国人打招呼、致谢、道歉、赞扬、谦虚、受礼邀请,如何合理的使用敬语和谦词,如何避开禁忌和隐私,如何应用肢体语言等,培养学生对文化差异的敏感性,提升其跨文化交际的能力。

(2)注重创新素质的培养。创新素质包括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和创新人格。我国传统英语教育就是“填鸭式”,这种教学不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意识。而外语专业的学生则肩负着传中西方文化的巨大使命,由于中西方文化的巨大差异,就需要学习者运用批判的目光去求同存异,培养我们的创新意识和能力,强调学生的个性发展。在思维模式上不随波逐流,思考问题采用开放性思维。对于研究成果,始终带着批判的目光进行审视,对于任何知识领域都带有强烈的求知欲。

2.优化课程建设。课程建设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基本途径,也是影响人才培养质量的核心要素。由于课程建设的根本任务是为了保证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因此,我们在培养复合型外语人才的课程建设上时应坚持“重视基础、突出专业、反映现代、趋向前沿、综合交叉”的原则。在强化课程建设时我们也应该强调以下五点内容:一是要转变观念,树立“课程是保证教学质量的基本要素”的思想,制定相关教学改革政策,加大科研和教师队伍学习深造经费的投入,建立有效奖惩措施,促进课程改革和创新,紧紧围绕外语教学、双语教学、网络教学、课程建设国际化等方面,将“课程建设计划”、“教学培养和发展计划”、“教学名师奖励计划”等统筹考虑。二是要加强如何建设合理优质课程的教育思想,积极开展与国内外研究人员的学习与调研,深入学习比较,借鉴前人和西方优秀的教学理念,发现自己的不足,不断修正自己的课程建设,向更高的目标努力。三是要积极采用先进教材,在大力引进西方优秀教材的同时,还要精选国内优质教材,结合专业方向,积极调整教师专业队伍建设,组织教师根据自己学生和专业的特点自编教材,做到 “国际教材与国内教材相统一、校外教材与校内教材相统一、正规教材与活页学习资料相统一、传统课本教材与电子文本教材相统一、主要教材与辅助教材(如音像文本、计算机多媒体形式、虚拟教学资源等)相统一”,使教材体系实现“现代化、开放化、多样化、弹性化”,充分发挥教材对教学的资源性作用。四是不同学科的相互融合要有章可循,明确学生专业学习目标,做到相关专业的积极学习、有效贯通,真正做到知识层面上的复合型人才。高校低年级阶段,重视学科基础知识的学习,高年级阶段,做到知识的有机结合,积极利用多媒体平台,让学生发挥自身潜力,为今后的研究性学习提供保障。五切实改变学科学习过于立体、单一,实现学科的均衡性和综合性,改变以往教材“专、难、旧”等特点,重视教材的社会实践性,教材的选择也要与时俱进,让学生改变死记硬背的学习方法,做到学习内容与科技发展相互关联,倡导学生自主学习、敢于分析、乐于研究,培养学生与人合作交流的能力。

三、复合型外语人才培养的保障――多元模式共存

前上海外国语大学校长戴炜栋就复合型外语人才的培养提出了以下观点:各院校要培养复合型外语人才一定要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要从本地区社会和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出发,要以市场需求和市场的中长期发展为基础因校设置专业及其他有关课程。虽然,我国外语教学对复合型人才培养的要求时间并不是很长,但多元化模式早已存在于我国外语教学中,并在某种程度上体现了复合型人才培养的原则。目前,我国所采用的培养复合型人才类型有五种:

1.复合专业型。这种类型的教学模式要求学生既掌握所学专业理论和知识,具备扎实的基本功,能熟练运用英语语言进行交际。这种模式被高水平的院校和各类外国语大学所采用。

2.专业方向型。这类模式是在牢固掌握外语语言技能的同时,增开专业课程,并系统学习其相关专业6-8门课程。这也是我们传统意义上的复合型外语人才的培养。例如商务英语专业的学生在系统学习英语知识的同时还要加强商务专业方面的课程,比如商务函电的写作,国际贸易类的课程等。

3.外语型。即主修语种和辅修语种的结合。学生主修的课程应该达到本科毕业生所要求的标准,辅修外语也应该达到相关的考级水平。该模式被一般水平高校所采用。如本人所在的黄淮学院就是此教学模式,这种模式可以适应中小城市对外语人才的需要,做简单的翻译和语言教学。

4.辅修制。此模式为专业成绩优秀的学生另外开设辅修专业。学校给学生设置辅修课程,学生通过学习和考试来获得辅修课程的专业证书,用来辅助主修课程的学习,完善学生的知识框架。

5.外语和职业证书。在外语学习的同时要获得一些职业证书,比如英语教育专业的学生,在校期间应积极考取普通话证和教师职格证,这也是对其知识和能力衡量的综合评价。也为目前我国高校所推行的应用型本科高校建设提供一个良好的可借鉴的模式。

无论高校英语教学采用何种模式,都要遵循两个原则:突出自身优势,坚持主次分明。

无论是作为教学工作者还是教育工作者,我们都要下定决心,勇于创新、大胆改革,早日培养出符合社会发展、经济需求的复合型外语人才,并将我国培养的外语型人才推向世界,提升我国的综合国力,培养人才是关键。

最后,要把英语专业的学生从单一培养的“经院式”人才转向宽口径、应用型、复合型人才的培养模式。学校的培养模式关乎到学生的就业方向,国家的就业形势指导着学生的培养模式,市场发展的灵活性就要求学生培养的模式应该具有灵活性和弹性。除了关注学生基本技能的培养,学校还应该注重学生素质的提高和跨文化交际的能力,培养学生的一技之长,加强学生社会实践能力,让学生积极参与到市场经济的发展当中,为他们迈向社会创造更大的空间和机会。

参考文献:

[1]高等学校外语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关于外语专业本科教育改革的若干意见[J].外语界,1998,(4):1- 6.

[2]H.D.Brown.Principles of Language Learning and Teaching.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1998.

[3]陈新仁,许钧.创新型外语人才的理念与内涵――调查与分析[J].外语界,2003,(4):2- 6,26.

[4]戴炜栋.关于面向21世纪培养复合型高级外语人才发展战略的几个问题[J].外语界,1999(4):3.

作者简介:张倩(1983.6-),女,河南省黄淮学院外国语言文学系,硕士学位,讲师,研究方向: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上一篇:颠倒课堂中的实践研究 下一篇:男举大级别 艰难也要崛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