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激活学生阅读思维的新途径

时间:2022-08-23 04:25:34

浅谈激活学生阅读思维的新途径

【摘 要】作为一名教师,在学生阅读教学实践中,我做过一些有益的尝试,摸索出几条激活学生阅读兴趣的几种教学方法。

【关键词】激活 思维

一、通过导语激活

一堂课如一篇优美的散文,漂亮的开头能引人入胜:一堂课如一池春水,良好的开头如一粒石子,能激起学生思维的千层浪。

教学《黄鹂》,先引导学生回顾、吟诵描写黄鹂的诗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何处经年绝好音,暖风吹出啭乔林”……晓来枝上千般语,应供桃花说旧心、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从这些诗句中,学生能感受到文学作品中的黄鹂通常都是与美好的事物联系在一起的。老师趁机提问:孙梨写于60年代的散文《黄鹂》叙述了些什么,到底要表达怎样的思想感情呢?除用诗歌导入以外,导入新课的方法还有很多,诸如实物导入、设疑导入、猜读导入、反常导入等等。阅读课中,只要我们因文而异根据课文的具体内容因势利导;因人而异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心理特征、知识水平、兴趣爱好,根据教师的特长等情况巧妙施导,就能创设情景,营造气氛,调动情感,引发思考,获得良好的阅读效果。

二、通过标题激活

一般的说,文章的标题是标明文章内容的简短语句。因此,抓住它,往往能纲举目张,带动全文,窥见全篇,激活学生的思维。

例如,教学李健吾的《雨中登泰山》,就可以把文章的标题作为激活点。第一步,抓住标题中的“游”字,引起学生对游踪,以及与游踪紧密关联的描写点、描写重点的思考。泰山游记,古今不乏佳作,本文之所以不落窠臼,独具风格,就在于写的是“雨中”登泰山,全文紧扣“雨”字或明写,或暗点,不仅借“雨”写景,缘“雨”抒情,而且借“雨”组织材料,推进文章。对上述内容的教学都可以通过标题中的“雨”二字激活。最后,抓住题目中的“泰山”二字,引导学生归纳雨中泰山的特点,并总结全文。

三、通过诵读激活

诵读激活,是指运用富有感彩的有声语言转化课文的文字语言,从而对文章进行理解、品味和记忆的教学方法。正确的诵读有助于领会课文内容,体味文中的感情。

比如,汪曾祺《胡同文化》中有一句:“虾米皮熬白菜,嘿!”结合全文,反复揣摩,便知作者意在用“嘿!”凸现北京易于满足和满足后自我陶醉的心理,因此应该读出一种油然而生的幸福,一种通体顺畅的舒坦。而《荷塘月色》运用叠音词,意在深化物态情貌的形象感,表达作者对荷塘四周景色的喜爱之情,给人以一种音韵和谐的美感。诵读时,语调宜悠长、舒缓,读出淡淡的喜悦,读出朦胧的诗意,读出协调的韵律,并在头脑中再现语句描写的物象。

诵读时,“以意逆志”,激昂处还他个激昂,委婉处还他个委婉。通过重音、停顿、语调和节奏处理等听觉艺术,能把课文的优美意境,缜密思路,象征意义,传神描绘和观点主张酣畅地表现出来。

四、通过多媒体激活

现代化的教学设备为语文教学的形象、直观、生动化提供了实现的物质保证。用《人间四月天》的乐曲伴读《再别康桥》;展示湘江秋景,吟诵《沁园春・雪》;播放科教片,分析《中国石拱桥》独特的造型结构;观看同名电影《祝福》,另深对祥林嫂悲剧性格的理解等等,都是简单而又能开启智慧仓库的有效手段。运用现代化教学媒体,给学生以直接的形象的刺激,能够点燃他们思想的柴火,使之燃烧起来,燃旺起来,形成探究的燎原之势。

五、通过文眼激活

关于文眼,清人刘熙载《文概》中说:“揭全文之旨,或在篇首,或在篇中,或在篇末。在篇首则后必顾之,在篇末前必注之,在篇中则前注之,后顾之。顾注,抑所谓文眼者也。”说明白点,文眼即文章构思的凝聚点,它往往能“一字穷理,定全篇主脑,片言居要,连通体脉络”。因此,抓住“文眼”,常常能激活学生思维。

六、通过讨论激活

叶圣陶先生指出,讨论能使学生享有独创成功的;作比量长短的思索;预习的时候集中追求解决问题的注意力。这种、思索与注意力,对于鼓动阅读的兴趣,增进阅读的效果,都有很高的价值。确实如此,在讨论式教学中,师生之间,有融合,有交锋,甚至有争执不下的驳难,但正是如此,才更易激起学生仔细探究阅读材料,对章切点释疑的兴趣。

教学韩东的诗歌《山民》,可以先将《教参》上的两段话展示给学生,全诗借一个山陈的口吻,表达了长期处于封建传统文化中的人们的要求,以及冲破文化滞闷的强烈愿望, 《山曲》在诗中消失了他原有的含义成一种符号,闭塞、保守、愚昧的象征,平静的叙述中,隐藏了作者强烈的批判激情。然后要求学生就上面两段话发表自己的看法,思考该诗的主旨。讨论中,学生认为,以上两段话是矛盾的,既然“山民”有冲破文化滞闷的强烈愿望,又怎么会成为闭塞、保守、愚昧的象征呢?

上一篇:缘情析文,辨路识真 下一篇:小学高年级英语语篇教学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