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

时间:2022-08-23 03:45:51

浅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

摘 要:阅读是搜集和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然而传统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存在着“三少三多”现象,即学生阅读感悟少,教师讲解多;个人见解少,统一答案多;学生积累少,采用题海多。如此就造成了语文阅读课堂教学效率低下的结果。基于以上现状,结合语文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提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必须提倡有效性。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阅读教学作为语文教学的重头戏是教师在学生和文本之间架设的一座充满生命的桥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课堂教学正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在教学活动中的体现。那么在课改的背景之下,如何促进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开展呢?

一、培养浓厚的阅读兴趣

美国心理学家和教育家布卢姆说:“学习的最大动力,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激发学生个性化自主阅读、培养学生对阅读的浓厚兴趣是阅读教学的首要任务。

1.围绕学生,让学生自主阅读语言文字材料

尊重学生、相信学生、给学生阅读的自由,让学生将有限的课堂阅读延伸到广袤的课外阅读之中,让学生读自己喜欢的书,自由、轻松地阅读。当然,学生毕竟年龄太小,需要老师的引导,于是在放手前我做了必要的引导阅读工作。首先,向学生公示教育部推荐的课外阅读书目,并有选择地对部分书籍作一定的介绍;其次,鼓励学生读自己愿意读的书。在老师的引导下尽可能地让学生读有兴趣的书无疑是激发学生阅读兴趣的好方法。

2.围绕集体,让师生共同营造书香氛围

多年的班主任工作让我深深明白:班集体具有一种个体所无法替代的教育力量。一个和谐、温馨、具有浓郁书香氛围的班集体中的成员怎么能不爱阅读呢?而老师的共同参与是最为有效的催化剂。随着学校组织的经典诵读工程的推进,“好读书,读好书,读书好”“营造书香校园,享受书香人生”这些理念越来越深入每一位同学的心。

二、强化朗读训练,读出文本之“味”

厨师烧菜不能缺少“盐味”,课堂阅读教学也不能缺少“言味”。特级教师于永正说:“培养语感的重要途径是诵读……多诵读,熟读成诵,笔未着纸,可用的多种表达方式早已蜂拥而至,你自然可以信手拈来,不费思索而顺理成章。”

在平时的语文课堂教学中只有守住语文本体的“一亩三分地”,强化学生的朗读训练,才能读出文本之“味”,让语文课体现真正的“语文味”。具体朗读的形式有:范读、分角色读、比赛读、小组读、自由读、开火车读等。具体的朗读方法可分为:默读、浏览读、从文本的不同角度读、联系上文读。如此变换方法与形式进行朗读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更好地体味文本的思想,读出文本的“味”,实现“积累语言”和“促进人发展”的意义。在实际的阅读课堂教学中,我发现许多老师都能做到伴随着课文的语言在朗读中行走,在读中悟,悟后读,读与思紧密结合。

三、提升阅读的能力

小学阶段,语文阅读教学活动的最终任务就是为学生形成一定的阅读能力奠定基础。在我的语文阅读教学活动中,通过各种教育途径,注重对学生以下方面的能力的基础奠定。

1.“读”的能力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会“读”是学生应具备的一项语文基本功。“有感情地读”能很好地培养语感。老师的范读、有“声”有“色”的情境教学、朗读技巧的指导等方法都有助于学生“有感情地读”的能力的培养。“无声地读”更是最实用、最经济的阅读能力。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我注重默读方法的指导及学生默读习惯的养成。首先是方法的指导,让学生明白默读是一种不出声的、“眼、心、脑”齐到位的读书活动;其次,在课堂教学中,我向学生提出限时默读要求时,总要带有其他的动脑与动手的要求,保证默读质量。

2.“悟”的能力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应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首先让学生学会在阅读中联系上、下文理解重点词、句。这样既大大地化解了理解的难度,又使这个词语形象地印在学生的脑海中。其次,让学生学会品言外之意。在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走进文本,与文体进行深层的“对话”,真切地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与课文中的主人公及其作者产生强烈的共鸣。

3.学以致“用”

“阅读与习作是语文学习的重头戏。而读写结合又是提高语文学习效率的最佳途径之一。”善于运用阅读储备可以提高写作技能,在写作中又能促进阅读能力的提高,两者是相辅相成的。有效阅读教学的尝试显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活动要关注学生阅读兴趣的培养、阅读习惯的养成、阅读能力的提升。为学生创设“乐读、好读、善读”的阅读氛围是我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永恒的追求。

上一篇:远程教育今后的发展前景 下一篇:浅谈诗文养德的教育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