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医院开腹胆囊切除的应用分析

时间:2022-08-23 02:58:38

社区医院开腹胆囊切除的应用分析

摘要:目的:探讨分析社区医院进行开腹胆囊切除术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在2009年5月-2014年5月收治的32例胆囊结石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给予择期开腹胆囊切除术治疗,分析患者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肠功能恢复时间、术后下床活动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等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无1例患者死亡,术中出血量为(96.5±5.8)ml、手术时间(105.9±13.4)min、术后下床活动时间(21.82±4.82)h、肠功能恢复时间(26.39±9.50)h、住院时间(8.8±2.5)d,术后有3例患者发生并发症,占9.38%,其中结石残留1例,占3.33%、切口出血1例,占3.33%、胆总管损伤1例,占3.33%。结论:开腹胆囊切除术术后疼痛、呕吐等不适症状较轻,术中治疗费用更少,但需要积极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因此适合在社区基层医院推广。

关键词:社区医院;开腹胆囊切除术;应用分析

胆囊结石是临床较为常见的一种消化系统疾病,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凭借其微创、出血少、术后并发症少、恢复快等优点目前已经成为临床治疗胆囊结石的“金标准”[1]。但是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对术者的技术要求也非常高,如果术中未严格按照手术规范操作,很容易被高频电灼伤,这些损伤一般不容易发现,修复难度较大,会造成很严重的后果。而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设备成本较高,因此患者一般住院费用较高[2]。对于社区基层医院而言,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并没有普遍推广,最常用的手术方式仍然是传统的开腹胆囊切除术,也有很好的应用效果,由于经济条件以及医疗技术的限制,仍存在一定的并发症,例如胆道损伤、结石残留等[3]。为进一步探讨开腹胆囊切除术在社区医院的应用价值,本文对我社区医院收治的32例胆囊结石患者采用开腹胆囊切除术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具体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在2009年5月-2014年5月收治的32例胆囊结石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的诊断均符合胆囊结石的诊断标准[4]:所有患者均表现为右上腹疼痛及右上腹压痛,同时排除合并有心、肝、脑、肾、肺等重要器官器质性疾病者。男10例,女22例;患者年龄介于21-66岁之间,平均(47.2±4.3)岁;患者病程介于2个月-26年,平均(7.3±0.4)年。本组患者术前的平均体温为(37.35±1.27)℃。

1.2方法

目前,开腹胆囊切除术有三种方法:1逆行胆囊切除术:首先从胆囊底游离胆囊,至三角区后,其次在解剖胆囊管和胆囊动脉,弄清胆总管与胆囊管的关系,最后断扎胆囊管。此中手术方法相对安全,不会对胆总管和肝管造成损害,只是出血较多,如果在分离前在胆囊膜下和三角区内注入正肾素盐水,可以显著减少出血量。2顺行逆行结合胆囊切除术:首先解剖胆囊三角区,胆囊动脉和胆囊管先预置结扎线一道,不切断两管,其次从从胆囊底游离胆囊,弄清胆总管与胆囊管的关系后,断扎胆囊管和动脉。此种手术方法主要是可以有效减少出血,又可以避免对胆总管造成损伤。3顺行胆囊切除术:首先解剖胆囊三角区,游离胆囊动脉和胆囊管,并结扎、切断,再顺行游离胆囊将其切除。此种手术方法,由于首先处理的是胆囊动脉和胆囊管,因此比较具有盲目性,很易对胆总管造成损害[5]。

本组患者在进行手术之前应积极控制血糖、血压,纠正患者水、电解质紊乱等症状,提高患者的全身身体状况。采用开腹胆囊切除术治疗,具体操作方法如下:给予患者硬膜外麻醉处理,取右上腹经腹直肌行一道7-9cm长的切口,开腹探查胆囊结石的具体情况,将胆囊周围组织用纱布垫隔开,牵开切口,使术野充分暴露,松解黏连,穿刺减压胆囊肿大,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选择逆行或顺行方式将胆囊切除,确定无胆汁渗漏或出血后,关腹。且本组32例患者中选择单纯胆囊切除患者20例,胆囊切除加腹腔引流患者12例。

1.3 观察指标

应详细统计并记录本组患者在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下床活动时间、肠功能恢复时间、住院时间等情况,同时应统计本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如结石残留、切口出血、胆总管损伤等)、术后不适(呕吐、切口疼痛等)、住院费用等。

1.4 统计学处理

选用软件SPSS19.0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数据用(X±S)表示,使用t对其进行检验,χ2对计数资料进行检验,P <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无1例患者死亡,术中出血量为(96.5±5.8)ml、手术时间(105.9±13.4)min、术后下床活动时间(21.82±4.82)h、肠功能恢复时间(26.39±9.50)h、住院时间(8.8±2.5)d,术后有3例患者发生并发症,占9.38%,其中结石残留1例,占3.33%、切口出血1例,占3.33%、胆总管损伤1例,占3.33%。均对其积极进行对症治疗。 讨 论

胆囊结石是临床上胆道系统较为常见的一种疾病,它的病理特点是由于胆囊因慢性炎症而导致胆囊体积缩小,而胆囊壁明显增厚,进而形成疾病。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我们的饮食习惯发生改变以及卫生条件的改善,我国的胆石症已由以胆管的胆色素结石为主逐渐转变为以胆囊胆固醇结石为主。其随年龄的增长,胆囊结石的发病率也呈逐年上升趋势,且女性明显多于男性。在早期通常约60%的病人无明显临床表现,一般通过查体或其他上腹部手术而被发现。无症状胆囊结石是指部分单发或多发的胆囊结石,在胆囊内自由存在,不易发生嵌顿,很少产生症状。不同部位的胆石,其形态、大小和成分等一般都有明显的差别,因此可以推想其形成的机制也是不同的,而其临床症状和病理表现也将因人而异[6]。

目前,胆囊结石是社区基层医院收治的比较常见的疾病,对于症状较为轻的可采取保守治疗,控制炎症,若在后期或与其他疾病病情进展时应积极进行择期手术治疗[7]。一般经验较为丰富的医生,在急性期做胆囊切除术并不困难,而开腹胆囊切除术操作要求较为精细,相对来讲,对患者的创伤也较大,因此应做好术前的各项检查,把握手术时机,并根据患者的时机情况选择哪种手术方式。本组研究显示,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无1例患者死亡,术中出血量为(96.5±5.8)ml、手术时间(105.9±13.4)min、术后下床活动时间(21.82±4.82)h、肠功能恢复时间(26.39±9.50)h、住院时间(8.8±2.5)d,术后有3例患者发生并发症,占9.38%,其中结石残留1例,占3.33%、切口出血1例,占3.33%、胆总管损伤1例,占3.33%。

虽然开腹胆囊切除术的并发症较多,但是若掌握正确的手术方法和精细的操作步骤,还是可以有效的避免严重并发症的发生。通过本次研究分析,笔者认为开腹胆囊切除术在社区医院中仍然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因为,对于社区医院而言,很多社区医院患者的家庭经济条件一般甚至是比较困难,因此一般情况患者建议采用开腹胆囊切除术治疗。但是,开腹胆囊切除术对患者的创伤较大,术后并发症较多,因此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在术前应进行全面的检查,积极纠正各种合并症,严格掌握手术时机。②术中操作一定要规范,动作应尽量轻柔,正确解剖胆囊三角的结构,正确处理胆囊动脉及胆囊管,切记不可损伤患者肝脏。③胆囊切除时应采用逆行、顺行相结合的办法,可避免细小的结石不慎落入胆总管,减少胆管的损伤[8]。

综上所述,在社区基层医院开腹胆囊切除术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同时也需要积极预防并发症,其术中治疗费用更少,适合在社区基层医院推广。

参考文献

[1]刘毅,秦明放. 腹腔镜胆囊切除在肝硬化病人中的应用[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12,26(7):514-515.

[2] 陈思,罗运权. 抗生素在腹腔镜胆囊切除围手术期的应用进展[J]. 中国现代医生,2014,52(2): 10-12.

[3] 李忠廉,催乃强,苗彬,等. 胆道再手术原因分析[J]. 中国普通外科杂志,2014,16(2):148-150.

[4] 王文友,叶成刚,徐啸,等. 基层医院高龄患者急性胆囊炎诊治体会[J]. 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2014,34(3): 348-350.

[5] 吴金术,彭创,毛金海,等. 胆囊切除至胆管损伤210 例诊治经验[J]. 中华普通外科杂志,2012,22(6):416-418.

[6]王炳生.胆囊切除术并发症的防治[J].肝胆胰外科杂志,2012,12(1):2―3.

[7]林擎天.胆囊切除术中胆管损伤的防治[J].肝胆胰外科杂志,2010,13(1):l一2.

[8]石景森,杨毅军.开腹胆囊切除术应注意的几个问题[J].肝胆胰外科杂志,2012,12(1):4― 5.

上一篇:慢传输型便秘的分子机制研究 下一篇:通下活血汤在急性胰腺炎治疗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