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课程改革的点滴心得

时间:2022-08-23 11:03:39

初中数学课程改革的点滴心得

推进素质教育,提高民族素质是我国教育事业的目标。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进程中,课程改革是一个关键环节。这项改革关系到国家的未来,关系到社会的发展,关系到每个学生的成长、家庭的幸福。新课程改革的实行给基础教育注入了生机和活力。在新课程改革过程中,我始终坚持在一线上的数学教学工作。在工作的同时,对课改也有一些自己的看法。

走好数学新课程改革这条路,要有新观念。增强领导的观念。新课程要求教师的教学方式、管理者的管理方式发生转变。行为转变的关键还是思想的转变。当前对学校办学好坏的评价标准还停留在“唯分数论,唯升学率”的应试教育体系上,领导、学校面临的生存压力很大,因此实际教学管理中只顾眼前利益,忽视长期效益的行为屡见不鲜。我认为开展好课改工作领导必须坚持在培训工作时准时到位,严肃培训纪律,才能使教师培训工作得以顺利实施。还要积极筹措资金,配合课改工作。改变教师的观念。开展课改工作首先要从改变教师的思想观念开始,作为新课程推行的主体――教师,长期以来已习惯于“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思想上把学生看做消极的知识容器。对观念落后、思想守旧的部分教师来说,要从被动的课程解释者转变为主动的课程开发者,要克服教师的畏难情绪,充分调动教师主动性和积极性。更新家长的观念。“教书、育人”是学校的基本任务,但长期以来家长(尤其是农村家长)供孩子上学的主要目的是学习文化知识,让知识改变命运。使家长明白新课程倡导的是“以人为本”的学生观,更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实践能力的培养,给学生以更多的自由。

改在课堂。数学课改的核心在课堂,课改暴露问题最多的也在课堂。在教改的氛围下,教师都已经有意识地把新课程引入课堂,但是仔细观察就会发现,在部分课堂上存在两类问题,一是流于形式,缺乏实质改变;二是全盘否定老教法,浮离教学实际,花架太多。我认为应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解决存在的问题。第一、备课要充分的问题。从备课只备学生学会解题方法,到备使学生自己去探究、领悟和感受。以学生为主体,强调把时间还给学生,把课堂的空间交给学生。教师是指导者,教师要从“独奏者”的角色过渡到“伴奏者”的角色,要从“教材研究”转化到“教材、学生双研究”,从备“教材”转化到备“教材和学生”上面来。第二、教学追求情境化。“学习是有用的”。新课改紧紧联系生活,相对于老教材对教学情境有较高要求。教学情境是一种特殊的教学环境,是教师为了支持学生的学习,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有目的地创设的教学环境,合理、适当的创设教学情境,不仅可以使学生容易掌握知识和技能,而且使学生更好地体验教学内容中的情感。第三,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性。设计得很好的接受学习同样能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而相反,如果在发现学习中创设的问题情境、提出的问题,或活动的组织等不恰当、很勉强的话,也可能会导致学生被动地学习。另外,发现学习和接受学习在一节课中也不是截然分开的,更多的情况是两者交替进行,在接受中有发现,在发现中也有接受的成分,在改革的现时,我们要注意对传统的继承和发展。我们切不可因为传统教学中存在着教师讲得过多的弊病就一味地迁怒于“讲”。课堂上是不是讲,并不一定是教学观念先进与落后的试金石,不一定是启发式和注入式的分水岭。真正的问题在于讲什么、怎样讲。一般来说,陈述性的、事实性的知识,可以让学生运用接受学习的方法进行学习。教师该引的要引,该问的要问,该点的要点,该讲的要讲,不仅要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更要发挥“平等中的首席”――教师的主导作用。第四,提高教师对课堂的驾驭能力,新课程的教学有开放性、创新性,同时也具有一定的不确定性,此时教学不再是预先设计的、唯一的课程方案的执行过程,而是一个基于一定基础的、动态的生成的过程。它需要教师在课程预先设计的基础上,循着学生思维的起伏、情感的波澜随时地、机智地调节整个教学环节。在问题需要讨论时,应给学生充裕的时间进行讨论,教师做好点拔、调控,控制好讨论的进程、走向;不需要讨论的问题,不要为课改而课改,为讨论而讨论浪费宝贵的课堂时间。在教学中遇到困难时,可先尝试把机会交给学生,也许他们自己能够想办法解决。适时的语言激励必不可少,“有不同意见吗?”“谁想说,请大胆地站起来!”“你的想法比老师的还好。”这些具有亲和力的话语,会极大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探究的积极性。

“困难与希望同在,挑战与机遇并行。”只要我们能不断更新观念、改革思想,探索新型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科学的思维能力及终身学习的能力,我们的课程改革一定会取得成功,我们的基础教育事业必将取得进步!

上一篇:浅析花灌木促花(多开花)调控技术 下一篇:浅谈梯形面积公式的推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