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食品安全问题产生的原因及完善

时间:2022-08-23 10:44:27

我国食品安全问题产生的原因及完善

摘 要 食品安全问题俨然已然成为国人心中挥之不去的梦魇。当面对这一幕幕丧失道德和法制基准的食品安全事故的时候,我们应该全面反省在食品安全中存在的问题。

关键词 食品安全 集中治理 产业素质 监管网络

中图分类号:F270

文献标识码:A

食品安全可以表述为“食品的种养殖、加工、包装、运输、贮藏、销售等活动符合国家的强制标准和要求,不存在可能危害或者威胁人体健康的有毒有害物质,导致消费者病亡或危及其本人后代的隐患。”

一、我国食品安全目前存在的突出问题

(一)有毒有害的化学物质在食品中残留。

在农、牧产品生产过程中,大量不合理的使用、兽药、化肥、激素,使农业及农村环境污染加剧,至使有毒有害物质附着沉淀在农(畜)产品中,如在水果、蔬菜中为了除虫而残留的有机磷、氯,为催熟而残留在水果中的催熟剂,在猪肉中为抑制动物脂肪生长而残留的瘦肉精等。

(二)食品生产加工、销售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部分食品的生产加工、储存、销售过程达不到规定的卫生要求,所产生的微生物指标不合格问题。我国民间大量存在着的小型食品加工企业或手工作坊就严重存在着这一问题。

2、食品加工中天然有害物未完全消除,引起的食源性问题。比如土豆中的龙葵碱,生四季豆中的皂甙和血球凝集素,新鲜的金针菇中含有的秋水仙碱等由于加工中处理不彻底易引起食物中毒。

3、食品加工中产生的有毒有害物质,比如油炸类食品在加工由于油温高且重复多次利用,导致成品中过氧化值超标,过量食用这种食品对人体有很大危害。

(三)违反规定的使用食品添加剂。

1、食品加工企业在食品加工中超过规定限量的使用食品添加剂、防腐剂,如蜜饯中超量使用甜味剂,肉制品中超量使用防腐剂等。

2、不法企业在食品中添加食品禁用的人工合成色素和其它工业添加剂,比如在豆制品中添加吊白块,火腿生产中使用敌敌畏,在水发产品中添加甲醛,在辣椒制品添加苏丹红等。

(四)在食品中掺杂掺假,甚至故意制造伪劣食品。

在利益的驱动下,有些生产者故意生产假冒伪劣食品,用病死畜禽肉加工熟食肉制品,用工业酒精勾对白酒,用工业皮革残品生产酸奶,用毛发生产酱油等。

二、我国食品安全问题凸显的原因

(一)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相对薄弱,主观故意违法犯罪问题突出。

面对人们日益提高的物质生活,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却相对薄弱,当前在我国食品安全领域最突出的问题是部分不法分子不讲诚信、丧失良心,主观故意制售有毒有害食品。这些违法犯罪活动具有频发性、隐蔽性、重复性、恶意性等特点对食品安全监管带来很大的挑战。

(二)食品安全监管能力不强。

目前我国获得证照的食品生产企业有40多万家,食品经营户有438万家,餐饮单位有210万家,无证的小作坊、小摊贩、小餐饮更是数量巨大。正是因为生产经营主体数量的庞大,以及业态的复杂,所以监管力量更显得严重不足。再加上执法经费、装备的不足,技术支撑体系、基层监管力量的薄弱,我国的食品安全监管工作面临巨大的压力。

(三)产业素质以及科技水平不高。

以生猪养殖为例,美国养猪户数仅有7万,我国则有6700多万,美国养殖规模在500头以上养殖户提供的生猪出栏量占全国的96.6%,我国养殖规模在500头以上养殖户提供的生猪出栏量仅占全国的31.5%,美国4家大型肉类企业所占市场份额超过90%,我国排名在前10位的企业所占份额不到10%。生产经营者规模偏小、数量庞大、高度分散,从业人员素质参差不齐,企业主体责任落实不够,行业诚信道德体系建设滞后,给食品生产质量安全管理和食品安全监管带来了很大困难。

(四)食品安全监管体系未形成合力。

以德国为例,在从农田到餐桌的全过程的食品监督中采用“风险管理”为主,形成了政府、企业、研究机构和公众共同参与的监管模式,较好地解决了食品质量安全问题。而在我国由于责任不清,分工不明,群众参与性不强,以至于时有出现4个“大盖帽”管不了一颗豆芽菜的现象。

以上原因表明,食品安全问题在现阶段较多出现,有其深层次原因,其中大都与我国当前的经济社会发展阶段水平密不可分。

三、如何完善我国的食品安全

我国的食品安全问题比较复杂,要解决这个问题不是一两年也不是几个部门可以办到的,需要通过系统施策、多措并举逐步加以完善。

(一)集中治理突出问题。

目前最为突出的问题是非法添加非食用物质甚至是有毒有害物质或滥用食品添加剂,近年来的一系列食品安全事件,大多与此有关。本来,依法合规使用食品添加剂,是有利于丰富食品种类、改善食品营养、保障食品供应的。但一些不法分子见利忘义,在食品生产经营中非法添加非食用物质甚至是有毒有害物质或滥用食品添加剂,严重危害群众健康和生命安全。因此,当前食品安全很重要的工作,就是要加快解决非法添加和滥用添加剂的问题。

(二)完善食品安全监管体制机制,切实强化日常监管形成监管网。

通过大力开展广泛的诚信自律教育和食品安全知识培训,加快推进行业诚信道德体系建设,要充分的发挥行业协会作用,引导和约束企业诚信守法经营;充分发挥媒体监督作用,支持和引导媒体客观准确报道食品安全问题从而建立良好的社会舆论氛围;加大科普宣教力度,提高公众科学消费意识和识假辨假、防范风险能力,使每个消费者同时也是一名监督者,形成全民监督网;积极鼓励举报,落实对举报人奖励和保护制度。

(三)逐步建立以预防为主的食品安全应急处置机制。

以预防为主的应急处置机制主要包括预警机制、追溯机制、召回机制以及监测等,使政府主导与企业主导相结合,采取适度性的原则,逐步建立追溯系统。并建立适当的召回补偿机制,对违反食品召回规定的企业有较大的惩罚力度。

优先选择突出问题进行监测,将有限的监测资源优先应用于风险级别高的食品或有毒有害物的监测,降低监测成本、提高监测效率。食品安全与我们的生命息息相关更要主动防范、及早介入,努力把危害和影响降低到最小程度。

(四)让食品企业接受市场的选择,同时加大对安全生产企业的扶持,使食品产业走向规模化、集约化的生产模式。

以奶业为例, 我国的奶业经过10多年的快速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但是,在发展中的同时也遇到巨大挑战,尤其是三聚氰胺事件以后,面对国产奶越来越少的市场份额,我们不得不面对一个问题,未来奶业发展的方向是什么?

当前,奶业面临的最大挑战是成本不断攀升、牛奶质量偏低、乳制品结构失衡、环境压力愈来愈大。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些危机,就必须建立引导奶业发展方向的新的指标体系,这个指标体系应以牛奶市场为依据,并依靠这些指标的实施,来衡量、淘汰、规范和提升奶业发展的内在质量,推动奶业整体转型升级,走向规模化、集约化、产业化的发展模式。

四、我国在食品安全领域所做的努力

虽然近两年食品安全事件还时有发生,但应该看到我们的政府正在不断的努力积极改善食品安全问题:2009年6月1日开始全面施行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2009年落实了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食品安全整顿工作方案》;2010年我国整治八项食品安全难题取得重要进展;温总理在去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从八个方面完善食品安全监管体制机制等等措施,都在说明政府对食品安全问题的重视,并且通过这些措施的实施我国的食品安全正在不断改善,食品安全形势总体是稳定的。事实上,世界卫生组织、联合国粮农组织等国际机构都对我国在食品安全方面取得的成就给予高度评价。

食品安全关乎着国计民生,关乎着政治的稳定,关乎着社会的发展,我们要始终关注并努力解决食品安全问题。

参考文献:

[1]张冉冉.加强食品安全监管.企业导报, 2011,(02).

[2]姚俊.政府失灵与食品安全问题.复旦大学, 2009 .

[3]张婷. 政府食品市场监管能力研究.当代经理人,2006(07).

[4]郭云辉.基于政府管制视角的食品质量安全问题——以“三鹿奶粉”事件为例.调研世界,2009,(06).

上一篇:惩罚性赔偿数额确定的合理性 下一篇:责任伦理学对“科学发展”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