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与本科生理财能力现状研究

时间:2022-08-23 10:01:05

研究生与本科生理财能力现状研究

【摘要】 本文通过分析天津市高校学生理财能力的基本情况、高校理财教育的现状,从学校、社会、家庭和自身四个方面分析了导致当前高校学生群体的理财能力较弱的因素,并根据现已存在的问题从完善理财类课程体系、营造校园理财文化、通过理财实践培养学生理财兴趣以及转变家庭理财教育观念四个方面提出了相应的解决策略。

【关键词】 研究生 本科生 理财能力

一、高校学生理财现状调研

为深入了解天津市高校学生的理财现状,寻找科学的理财对策,笔者于2015年3月―2015年5月期间用问卷对天津科技大学、天津财经大学、天津大学等八所高校的学生进行了网络问卷调查。共发放调查问卷420份,回收有效问卷386份(其中本科生240份,研究生146份),回收率为91.9%。调查内容包括:调查对象基本情况、消费基本情况、消费方式及观念、理财行为及观念、如何看待学校理财教育现状等五部分。针对调查结果,本文对天津市本科生与研究生理财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阐述并比较,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并提出合理的解决策略。

二、本科生与研究生理财现状异同分析

1、本科生消费水平普遍高于研究生

从数据统计结果中可看出,本科生和研究生月平均生活费都集中在800―1200元之间(本科生46.85%,研究生57.32%),平均月生活费处于800元以下的研究生比例是本科的两倍(本科生10.31%,研究生23.81%),在1200―1600元之间的本科生比例近研究生的两倍(本科生25.77%,研究生12.38%),在1600―2000元之间的本科生比例亦是研究生的两倍(本科生12.37%,研究生6.67%),2000以上生活费的学生中本科生比例略高于研究生(本科生6.7%,研究生4.76%),可见相比2015年天津市最低工资标准1850元而言,天津市高校学生的平均月生活费均不低。由此我们可知,大多数高校学生对日常消费缺乏合理的规划。

2、本科生的生活来源更依赖于家庭

在对生活费来源的调查结果中可以看到,绝大多数高校学生的生活费主要由家长提供,但是本科生的依赖程度明显高于研究生(本科生90.21%,研究生67.62%);相比之下,研究生消费来源更加倾向于奖学金、助学金以及兼职报酬;只有少数的高校学生能够通过投资理财或者自主创业来获取收益(本科生14.56%,研究生6.66%),虽然所占比重很小,但可以看出本科生的创业和理财热情要明显高于研究生。

3、消费结构普遍不合理,缺乏理性消费

从本次调查问卷的统计分析结果中我可以看到,在校学生对于消费支出没有明确的规划,基本靠主观决定,较为随意。因此月初有钱,月末手头拮据的“月光族”在这一群体中较为常见,这是因为在校学生的消费心理不成熟,缺乏理性的消费观,容易受到周围其他因素的影响,导致他们会出现攀比消费,超前消费,人情消费以及情绪化消费等不理智的消费行为。对于生活费盈余的利用,本科生综合排名在前三位的是购物,娱乐消遣和个人爱好发展,研究生综合排名在前三位的是购物,储蓄和旅游,相比本科生,研究生的消费结构较为保守。但是这两个群体都没有表现出明确的投资理财意识,这说明高校学生对于理财的实际参与度不高。

4、消费支出均缺乏规划,记账意识淡薄

调查问卷分析显示,大多数的在校学生对自己每个月的支出情况不了解,这是因为他们都没有记账的习惯和意识,虽然本科生和研究生数据有所差异,但是其整体趋势一致。近一半的学生并没有养成良好的理财习惯,理财的模式单一,这种现象的产生与学校缺乏理财教育及学生自身理财意识薄弱有密不可分的关系。

5、本科生更倾向于投资风险较高的产品,而研究生相对保守

随着我国现代化水平的提高,高校学生投资理财的方式趋向多样化,但主要集中在互联网理财、股票、基金和银行理财产品。研究生选择互联网理财产品的占50%,股票占46.34%,基金占28.05%;本科生选择互联网理财占39.18%,股票占56.19%,基金占27.32%。由此可看出,本科生更愿意选择风险较高但收益较高的产品,而研究生投资理念较为保守。

6、家庭年收入与可接受投资金额上限成正比

根据数据,家庭收入与个人可接受投资金额上限关系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以散点图表现,经计算,本科生样本相关系数为0.57,强相关;研究生样本相关系数为0.49,中等相关。因此样本有较强说服性。根据最小二乘法,添加趋势线拟合所有样本点,使各样本点到直线距离平方和最小,最终两份样本集合分别得到两条系数大于0的趋势线,说明可接受投资金额上限与家庭收入正相关,可决系数通过计算机计算分别为0.32(本科生)及0.23(研究生)。

三、高校学生理财问题成因分析

1、社会舆论和投资服务对在校学生不关注

社会金融资源对于高校学生的投资关注较少,相关的小额金融投资服务也很少。一方面,受社会舆论影响,高校学生一直不是金融市场关注的主体,社会上普遍认为“学生的任务就是读书”,并且学生绝大部分都是由家里负担的生活费,没有固定的收入来源,这导致社会舆论对于高校学生的理财投资市场没有太大的关注。另一方面,目前金融市场普通投资项目门槛都较高,缺少适合在校学生理财投资的服务项目。学生能够一次拿出来投资的资金很难达到投资门槛,只适合“细水长流”储蓄式的投资,因此他们一般会使用余额宝、京东金融小金库等理财通等门槛低,面向普通大众,操作简易的理财工具。在校学生选择这种普遍化的理财方式,很大程度上也是受周围环境影响导致的一种从众的模仿行为。

2、学校缺乏完善的理财基础教育体系

高校学生缺乏理财意识,理财能力薄弱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学校理财教育的不完善或严重缺失。当被问到“接触过何种理财产品”时,有14.63%的研究生、9.79%本科生表示“未接触过任何理财产品”,调查中研究生和本科生获取理财资讯的渠道基本是一致的,基本都是通过电视和网络宣传。此外,此次调查结果显示,无论是研究生还是本科生,都对学校提供的理财教育“不满意”。大学对于理财基础知识的传授和实施不重视,校园文化对于理财能力也并不推崇,导致校园内理财的氛围不强,同学们很难通过学校接触到理财相关的资讯,也很难形成较强的理财意识。事实上,在校学生非常渴望受到理财教育,学习理财基础知识对于在校学生的日常生活和今后的社会工作是十分重要的。

3、家庭欠缺理财责任教育

理财教育一方面来自学校,另一方面则来自家庭。家庭的理财教育欠缺,一方面是由于家长对于学生的文化课学习较为关注,对于理财能力的学习关注较少,另一方面是家长对于孩子过分溺爱,有求必应,使得在校学生只知道从父母手中拿钱,却不知如何挣钱,在理财方面没有主动性,对于钱财没有一个正确的认识部分家庭的孩子由于家庭条件太过优越,极容易出现浪费、攀比等行为,这都是家庭理财教育缺失对孩子造成的负面影响。家庭方面的缺失使得学生对家庭的资金状况缺乏责任感,理财观念基础难以形成,难以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消费观、投资观和创业观。

4、学生自身对理财相关概念认识狭隘

除了社会、学校和家庭的影响,导致在校学生理财能力存在种种问题的原因还有在校学生自身局限性的制约。这种局限性突出表现在对一些理财概念的理解局限。比较突出的一个例子就是学生们对“资本”这一概念明显认识不足。很多人简单地认为资本就是钱,将“投资资本”和“投资资金”等同了,当手中的现金少时,他们就会认为自己不需要投资,“无财可理”。但实际上对于在校学生而言,可用于投资的“资本”除了钱以外,还有丰富的时间,充沛的精力,饱满的热情,以及广泛的校园朋友圈,这些都是获得理财成功的切入点。

四、提高在校学生理财能力的建议

首先,社会应该对在校学生的理财投资现状多加关注,尤其是对在校学生的理财培养方面,通过舆论关怀,帮助学校和社会搭建桥梁,让在校学生更明确地了解社会对于理财能力的需求,激发学生的投资理财兴趣。

其次,学校应该致力于帮助学生了解理财基础知识,培养先进的理财意识,在校园内倡导理财文化。帮助学生学习理财知识不能仅仅停留在课堂上灌输和课堂外的零星讲座,还应该帮助学生强化学到的理财技能,搭建理财实践平台。学校方面可以鼓励学生在校园内成立理财社团,举办与理财有关的比赛活动。

再次,从家庭方面来讲,要放弃原有的“没意义、怕风险”思想,要关注学生的理财状况,鼓励在校学生参加勤工俭学,帮助他们树立独立自强,爱惜金钱的意识,帮助其提升消费素质,家长可支持学生参与家庭投资活动,培养其对家庭的责任感以及对风险承担的意识。

最后,无论是本科生还是研究生,在自身方面都应该加强对理财知识的学习,学习如投资学、财务分析等基本课程,让自己具备完善的理财基础知识。了解投资相关的法律知识,如经济法、金融法、税法等,学习科学的理财方法,掌握理财工具的基本操作,如网上银行、股票或基金软件、利息计算器等理财软件的使用。

除了对理财有一个科学的认识,加强理财实践对于高校学生也十分重要,对于本科生来说,要设计适合自身实际情况的理财模式,学会开源节流,减少不合理消费,养成记账的好习惯,合理编制自己的财务预算。在校学生要广泛认识理财相关概念,理性选择适合自己的投资项目。平时要关注财经方面的信息,及时了解理财咨询和公司运作的最新信息,合理把握投资时机。

(注:陈国通为本文通讯作者。)

【参考文献】

[1] 刘秋英、陆丽丹、赵晓庆、葛威:大学生理财现状研究――基于湖南省的调查[J].财会通讯,2014(3).

[2] 杨一、李梦雪、朱沛东、高翔:大学生理财认知及行为的调查分析――以南京大学生为例[J].新经济,2014(6).

[3] 董辉、刘国聪:大学生理财教育现状及其原因探究[J].教育财会研究,2010(5).

上一篇:小银行对大银行的竞合策略分析及预测 下一篇:跨国企业对华物流需求状况及问题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