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写互动,让语文课堂扎实有效

时间:2022-08-23 08:01:14

读写互动,让语文课堂扎实有效

在阅读教学中,展开读写互动,可以帮助学生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使得学生深刻地体会课文情感;同时在练笔的过程中,能够张扬学生的个性,使学生的言语表达丰富深刻,促进学生与文本展开深层次对话。这样,既解读了文本内容,同时又习得写作方法,提升写作能力。读写互动主要的方式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仿———精彩片段,个性感悟

朱熹说:“古人作文作诗,多是模仿前人而作之,善学之既久,自然纯熟。”苏教版语文教材可谓篇篇文质兼美,富有深厚的文化内涵和时代气息,其中有许多精彩篇章,值得学生仿写。在教学时教师根据课文特点,让学生动笔仿一仿,既可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又帮助学生深入地理解课文内容。仿写既可仿全篇,也可以仿片段。

1.仿写全篇。如,《赶海》一文的作者饶有兴味地叙述了自己童年时代跟舅舅赶海的趣事,读来令人仿佛身临其境。课文以“小时候,妈妈对我讲,大海就是我故乡……每当我唱起这支歌,便想起童年时赶海的趣事”回忆起童年时赶海的趣事。课文采用了倒叙的写法,由一个事物想起以前发生的事情,由现在写到以前。教师随即提出:“谁没有金色的童年,谁的童年没有发生过有趣的故事?同学们也正处在快乐的童年。那么哪件开心的事令你最难忘?请你采用倒叙的方法把它们写下来。”于是,学生将自己童年的快乐淋漓尽致地描述出来。这样,使学生与作者产生共鸣,也让学生更深地体会到作者描述的童年欢乐。

2.仿写片段。如《庐山的云雾》一文用形象生动的语言,具体介绍了庐山的云雾景观。作者先以“庐山的云雾千姿百态”的总述句概括介绍云雾的特点,然后把处在不同位置的云雾的样子用打比方的手法描绘得更具体、更优美。这种典型的先总述后分写的构段形式及打比方的描法是学生片段仿写的很好范例。教学时,我们可结合本段的结构方式及语言特点让学生进行仿写:以春天的花园为对象,指导学生边观察边想象,把花园内盛开的花儿的各种姿态、多种颜色写具体、写生动。

“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在教学实践中不论是全篇的仿写还是精彩片段的仿写,都应强调在形似中力求表现出学生的个性”,能从机械仿写过渡到变通仿写,最后发展到创造性仿写。

二、补———课文空白,充实文本

苏教版教材中的课文有些地方写得或含蓄,或简练,或意犹未尽,给学生的思维留下了想象、延伸、拓展的空间。教学这样的文章时,可找准这些空白点,让学生把文章写得简练的地方补充完整,把写得含蓄的地方补充出来,对文章中意犹未尽的地方进行填充。如《微笑着承受一切》中写道:“桑兰终于能自己穿衣,自己吃饭了,但有谁知道在这简单得不能再简单的动作背后,桑兰是怎样累得气喘吁吁大汗淋漓的。” 教师可指导学生联系上下文想象桑兰练习动作的一些情景,让学生感受到桑兰在承受的巨大苦难中所体现出的坚定的信念、乐观的态度、坚强的毅力,从而震撼学生,让学生由感动而生敬佩,由敬佩而生对这种坚强不屈精神的向往。又如《日月潭的传说》一课中有几个地方只用轻轻的几笔就带过了许多情节,这就给学生充分联想、想象、思索的余地。例如,第三自然段“大尖哥和水社姐走呀走,历尽了千辛万苦”一句,教师可指导学生想象:他们究竟怎样克服重重困难,历尽哪些辛苦。再如,第八自然段“恶龙终于被制服了”。恶龙是怎样被金斧头和金剪刀制服的,课文也没有具体写出来,教师可指导学生进行一番想象。在学习时,教师利用这些空白引导学生进行想象练笔,让学生在理解课文基础上补写人物的动作、神态、心理活动,并扩充情节。在联想中,学生更能体会出大尖哥和水社姐的不畏、舍己为人的精神,产生敬佩之情。这样不但提高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与想象能力、思维能力,更深化了对课文的理解。

这样的补白练笔,可促使学生张开想象的翅膀,调动起他们的生活积累、知识库存、感情等因素进行 “再创造”,这是较高要求的思维训练,是培养学生联想力、想象力的有效方法,更是帮助学生理解文本的有效途径。

三、抒———心中感悟,引发共鸣

苏教版小语教材强调学生对规范语言的感悟和积累,很多课文都震撼人心,能唤起读者的感情共鸣,是课堂进行短线结合的好教材。《雪儿》是一篇表现少年儿童日常生活的课文。本文讲述了“我”为受伤的雪儿疗伤并精心照料它,直到让它飞上蓝天的事,表现了“我”爱护鸟类的美好心灵,也流露了“我”对自由生活的热爱与向往。为了促使学生更深地体验“我”心灵的纯洁与无私,此时,教师出示:“信鸽望望我,似乎在向我祝福。”并说:“信鸽为什么要祝福‘我’?它祝福‘我’什么?‘我’和雪儿告别时会说些什么呢?”学生便会有感而发,动心动情地写出“眼中景,心中情”,加深对课文的自悟自得。

《大作家的小老师》一文,讲的是大文豪萧伯纳从苏联小姑娘娜塔莎身上受到的教育:人要永远谦虚。在学生感叹萧伯纳的严格自律时,教师可指导学生进行这样的拓展训练——“想想看在生活中除了老师和长辈之外,有没有比你小的人教给你一点道理?”于是,学生们写了公交车上比自己小的孩子给老人让座的事;写了摘花被妹妹制止的事;写了见到一年级的小同学在校园里主动捡起废纸的事……这样调动学生的的生活积累,引起了学生的情感共鸣,产生表达的欲望。这样的练笔,不仅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课文中的萧伯纳,而且受到思想的启迪,懂得做人的道理,从而达到语文教学人文性与工具性巧妙统一。

(责编 韦 雄)

上一篇:《黄鹤楼送别》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下一篇:从“改习作”走向“分析习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