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优化初中历史课堂提问

时间:2022-08-23 06:51:33

浅谈如何优化初中历史课堂提问

摘 要:陶行知先生说:“发展千千万,起点是一问。”可知,有效的课堂教学提问是符合新课程理念,能诱发学生思维的发动机,能开启学生的大门,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师生情感的交流,优化课堂教学。

关键词:优化;历史课堂;提问

在新课程理念下,整个教学过程要充分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课堂提问是一种常用的教学方法,也是教学过程中师生互动的一个重要环节。有效的课堂提问不但能激发学生的学习思维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能了解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如何,在整个提问过程中发现所存在的问题,以便教师更好地开展教学工作,促进教与学的共同发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那么,怎样优化课堂提问才能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呢?以下是本人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课堂提出的问题需要进行优化设计

课堂提出的问题需要教师在备课时进行优化设计,问题的设计要巧妙合理,构思巧妙的问题能够不断激活学生的思维,启发学生不断去思考,去探索,去发现,从而获得更多知识,并能不断自主学习,增强对学习的兴趣。反之,则会使学生厌烦甚至不学。因此,教师在设计问题时要力求精当,“精”指的是精炼扼要、言简意赅,“当”指的是得当,所提问题要重点、难点;还要富于思考,即紧扣教材,突出重点、难点,并有一定的思考价值,使学生理解词句丰富而深刻的含义及其作用;同时,所提问题还要紧随课程教学内容。所设计的问题要有明确目的,应服从总的教学任务,教师在备课时应做好充分准备,做到适时适度,灵活多样,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课堂效果。

二、课堂提出的问题要与生活紧密联系,激发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德国著名教育家赫尔巴特指出:“兴趣是教学的基础,教师在任何一个阶段都要注意激发学生的兴趣,必须注视学生的反应是否自然发生,如果自然发生则被称为是注意的,教学本身就是有兴趣的。”历史课与别的科目有些不同,学生或许已经把教材当故事看了,当我们拿着教材走进教室,学生此时最关注的可能就是,老师会怎样来讲这一课?有没有新的东西?如果此时老师不能通过有趣的比喻、精彩的名言、简短的故事来激发兴趣,将很难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更谈不上将知识深化讲读。如讲到七年级下册第13课“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时,开头导入“老员外的四个女婿”的故事,引用这个故事贯穿全文;讲到第22课“科学技术与世俗文学”时,播放音乐“好汉歌”,以这首歌导入并让学生回答问题,一开始就把学生的兴趣引上来,有利于整一节课的教与学;讲到九年级下册第19课“机遇与挑战”时,本人播放视频“中国在2001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过程”,让学生举出在我们现实生活中哪些是属于跨国公司,大部分学生都能举出肯德基、麦当劳、沃尔玛等,通过让学生列举现实生活中的例子,就能提高学生对这节课的积极性。

三、课堂提出的问题要有难易程度,有启发性

课堂提出的问题不能“一刀切”,即不能太难或者太容易,要根据班上不同学生的实际情况,提出不同程度的问题,否则会激活不到部分学生的学习思维和挫伤部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启发性是课堂提问的灵魂,学生在回答中有可能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如答非所问或答不上来等。因而教师在提问时要注意运用教育机智,根据情况变化,有针对性地发问。不能不顾课堂情况的变化生硬照搬课前设计好的问题,也不能在学生答不出来时一个劲地追问学生,要多用疏导性提问、铺垫性提问,以适应情况变化。教师应根据课堂教学情况、学生情况、教学内容情况来设计问题。如在讲“第一次燃遍全球的战火”一课时,首先提出这样的问题:同学们,一战的导火线是什么?一战的交战双方是谁?后来意大利有何行动呢?为什么凡尔登战役被称之为“绞肉机”?结果怎样?从中我们应该受到哪些启示?这样从易到难,层层递进的提问,从客观到主观地引发他们思考,都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课堂效率才能得到提高。

四、课堂提出的问题要注意积极评价,观点明确,激发学生思维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导善控,除了要引导学生外,还应适当点拨,激发学生思维,使学生踊跃回答问题。利用学生主动性的提问,让学生在原有水平的基础上“跳一跳”,并把果子“摘下来”。对于学生的回答,除了要基于学生性格和心理素质外,还应考虑从学生的知识基础以及问题的难度。对于太难的问题,应多鼓励,在提问过程中给予提示引导,尊重学生的回答,不要因时间问题而匆匆中断学生回答,打击学生的积极性,同时教师注意不要使学生的发言漫无边际、正误不分。因此,课堂上老师要审时度势,及时、积极地评价学生回答,明确观点,从而优化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回答正确的,其原有的认知结构就会得到肯定和强化;对于回答错误或不全面的也要给予及时调整、纠正,改变原有欠缺的认知结构。课堂提问,教师要全面看学生,尽量发现他们可爱的闪光点,让每个学生都在自尊、自信中快乐成长。

总之,优化历史课堂提问,营造积极的课堂气氛,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锻炼学生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优化课堂结构,真正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能极大地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促进教与学的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历史课程标准研制组.普通初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解读[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4-06.

上一篇:谈小组合作学习背景下的英语“支架”写作教学 下一篇:初三化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