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和改进高校学生工作 应对网络文化的挑战

时间:2022-08-23 02:22:42

加强和改进高校学生工作 应对网络文化的挑战

[摘要]互联网以及网络文化的不断发展,给高校学生工作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和难得的机遇。必须加强和改进高校学生工作,应对网络文化的挑战,促进大学生自由而全面的发展。

[关键词]网络文化 高校学生工作 思想政治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1)07-0223-01

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基于网络基础上的信息文化――网络文化应运而生,以内容丰富、传播迅速、影响广泛等特点突破了传统的信息传播方式,并成为当代社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求知欲强、善于接受新事物的高校大学生来说,网络更是他们获取知识、传递信息、交流感情的重要工具。因此,网络文化犹如一把双刃剑,对高校学生工作带来了全新的理念和难得的发展机遇,也提出了严峻的挑战。

一、透视网络文化对大学生的积极影响

快速膨胀的网络信息资源,对求知欲和好奇心强的青年学生具有强烈的吸引力。大学生是最为活跃的网民群体。网络确实为大学生的学习和娱乐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捷。

(一)网络文化的丰富性打开了大学生的知识和道德视野,促进了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

网络文化的形成和传播,使学生的思想触角伸出了校园,引入了广泛的社会空间,弥补了原有校园文化覆盖面不广的缺陷。随着高校体制改革和教育模式改革,未来学校的校园围墙将被彻底打开,学生的视野将更加宽阔。

(二)网络文化打破大学生过去被动的学习模式,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网络文化在传播方式上是集文字、声音、图形图像、三维动画及影视于一身的多媒体技术的综合传播方式,相比普通的课堂教学具有趣味性和更易于理解。因此网络文化更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另据一权威媒体报道:网络已经取代传统图书馆和报纸,成为大学生接受新闻和查询信息的第一选择。

(三)网络文化能够促进大学生个性化发展并激发创新能力

网络文化迎合了青年学生的心理,为他们寻求“自我展现”开辟了空间。大学生可以通过网络展示个人才能、宣泄情感、传递信息、社交娱乐等,体味现实生活中无法满足的需要。特别是实际生活中性格比较内向、不善于表达沟通的学生,可以释放压力、表现自我、彰显个性。

二、分析网络文化对高校学生工作的挑战

网络文化对大学生的影响是巨大的、多方面的,且利弊共存,应予以辩证、客观地加以分析。网络文化具有虚拟性等特征,也对高校学生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

(一)网络文化不断冲击大学生的价值观,使其价值取向趋向多元化

相比互联网尚未普及时,当代大学生容易受到冲击,特别是东西方价值观念在学生头脑中的碰撞、冲突更加直接、更加激烈,如不加以正确和有力的引导,必将对他们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产生影响。现在西方国家对自己价值观的输出选择更容易突破的互联网,这就加重了我们高校学生工作的难度。

(二)网络文化容易导致大学生法律观念淡化

由于网络虚拟性的特点,以及现在尚未形成有关网络的系统的法律规范,网上行为主要取决于网络使用者的自觉性和道德责任感。因此,网络文化极易造成道德责任的削弱和自由意识的泛滥。

(三)网络文化容易造成大学生道德缺失和社会责任感的缺乏

由于网络信息传输迅速、多向贯通,年轻大学生热衷于新鲜事物,观念更新快,大量的信息很容易使他们无所适从。导致了大学生的文化品位下降,并且极易造成道德感缺失,法律观念薄弱,以及自由观念泛滥,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会显得虚伪而又不负责任,这对大学生正确道德观的形成和培养形成极大的障碍。

三、高校学生工作积极应对网络文化的对策

面对网络时代的新机遇和新挑战,高校学生工作者亟需更新教育理念,站在更高的层次重新规划和设计工作以及管理,以主动探索的精神去开拓创新,积极汲取网络文化中不断创新求变的活力因素,借助网络平台,开拓新形势下学生工作新局面。

(一)积极引导,加强对高校学生的道德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

要让学生了解网络积极作用的同时更要引导学生认识网络的负面影响;要强化高校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使文明上网成为大学生的自觉行为;要加大心理健康教育的普及工作,加大宣传力度,让高校学生能正视自身的心理健康问题。

(二)构建网络道德教育体系,努力占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阵地

建立和构筑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网络防线,开辟在网上开展思想教育的新途径和新阵地;开辟“思想政治教育”课堂,对学生的思想进行教育、激励和引导。

(三)营造浓厚的校园文化氛围,予以人文的终极关怀

校园文化是教育学生的有效载体和重要途径,高校应重视用丰富的校园文化把大学生的主要精力和情趣留在校园里,用在学习上。积极丰富学生的课外业余生活,通过形式多样的有形文化把学生吸引到有形集体生活中来,提高综合素质,促进其健康成才。高校学生工作必须一切以学生为本,着眼于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满足大学生实现自身价值的合理需求。

上一篇:思索人生意义,实现人生价值 下一篇:浅谈理科政治教学现状并分析探索新的教学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