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视非智力因素培养 促进心理健康发展

时间:2022-08-23 01:30:57

重视非智力因素培养 促进心理健康发展

摘 要:新形势下的语文教学,要培养一个具有良好心理素质的人,就必需重视学生非智力因素培养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均衡发展。(一)培养学生顽强的学习意志,自尊、自信。从而以顽强的意志去面对生活与学习中的困难。(二)培养学生健康的情感,树立正确的幸福观、爱情观。热爱一切美好的事物,成为具有高尚情感的人。(三)培养学生勤奋好学的品质,克服“自我中心”。努力培养自己勤奋学习的良好习惯。

关键词:重视; 心理健康; 语文教学

近年来,留守儿童激增为5800万,单亲儿童日益增加,这些孩子缺失了应有的父爱或母爱。又伴随着现代社会科技的迅猛发展,特别是网络的普及,一些学生迷溺于网络游戏中而不能自拔。“马家爵事件”、“郑民生案例”、“李启铭事件”、“李天一事件”,“复旦大学宿舍投毒件”更让人们警醒。促成所有学校又一次把心理健康教育再搬上了讲台。然而,要培养一个具有良好心理素质的人,决不是几节健康课或班会课就能达到的。而必须把其渗透在教育教学的整个过程中。语文教学更是责无旁贷。重视学生非智力因素培养,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均衡发展。下面择要探讨之。

一、培养学生顽强的学习意志,自尊、自信

人的意志是在生产、生活的实践中,通过不断克服困难发展起来的。学生学习上的意志,也是在具体的学习体验活动过程中通过克服困难形成的。“在科学的道路上,没有平坦的大道,只有不畏劳苦,沿着崎岖山路攀登的人,才有希望到达光辉的顶点。”居里夫人为了提炼新元素,花了二十多年时间,做了一千多次试验,仅实验废物就上千吨,最后终于炼出了镭;名著《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保尔那种战胜消极悲观做生活的强者和信心,孜孜不倦的学习精神,笛福的《荒岛余生》,鲁滨孙 28年艰辛的荒岛生活,在困难面前不消极待命,与困难作斗争的精神,《斑羚飞渡》老羚羊,甘愿牺牲一半挽救另一半自我献身的精神,抗洪精神,抗击非典精神,抗雪灾精神,抗震救灾精神,“圣火”传递珠峰精神,给学生树立了榜样。这些古今中外的壮举深深地感染着学生,深深地影响着学生,深深地教育着学生。犹如明灯,引导着学生顽强地拼搏,奋勇向前。我们在语文教学中要充分挖掘教材潜能和生活实例,通过语文教学培养学生顽强的意志。

在教育过程中常遇到有两种极端的学生,一种是遇到一点小事就堕落;一种是“沸水汤死猪不来气”。其实都是缺乏自尊心和自信心的表现。一旦遇到什么不顺的事情就心灰意冷、一撅不振、甚至堕落沮丧,因而在教学中必须引导学生正确对待学习和生活中的困难,加强挫折教育,增强他们的意志。一个具有强烈生命意识、对生活充满热情的人,必定是一个具有自尊心和自信心的人。如教学《邂逅霍金》,让学生了解霍金一生的艰难历程,认识其在高度残疾后却能做出巨大贡献的意义;教学《我与地坛》,了解作者史铁生在万念俱灰的情况下能重新振作成为一代文豪,不仅是因为对生命的热爱,更是能够克服挫折的体现;教学《一碗阳春面》,领悟母子三人合吃一碗面的情形下仍对生活充满信心,勇于迎接生活的挑战,自强不息,自尊自爱,终于战胜困难。教学李白的《将进酒》,认真理解“天生我才必有用”的深刻含义,明白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价值。教学《泥哨》让学生学习一个职高生小作者对生活的热情。还有那些有关革命者的自强意识。以及象汶川大地震中全身被压还能存活196小时待救的人,王家岭煤矿透水大事故中的115名矿工吃煤饮尿坚持存活八天八夜,挑战生命极限待救的壮举。让学生写作《我的志愿》、《未来的我》《当我失败以后》、《名落孙山的那一刻》等文章,引导和帮助学生树立“生活是美好的”,“生命诚可贵”的积极的生活态度,树立理想,增强自尊心、自信心。让学生把自己看成是“主宰”,懂得对自己的学习成败承担责任,那么学习效果就会比把自己看成是“奴仆”的学生好得多。从而以顽强的意志去面对生活与学习中的困难。

二、培养学生健康的情感,树立正确的幸福观、爱情观

情感,是人们对客观事物或对象所持态度的体验。在语文教学中借助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调动情绪以感染学生。《风筝》中鲁迅与其弟弟的手足之情;《羚羊木雕》中万芳和她的同学的友情;《背影》中父子亲情;《春》、《济南的冬天》中对美好事物的热爱之情;《邓稼先》中邓稼先的赤子之情;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忧民之情;文天祥的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报国之情;《最后一课》中韩麦尔先生的爱国之情……如果我们在语文教学中抓住这些感人之处及时点拨,让学生体验情感,感受到情感的陶冶,让学生在生理上、心理上受到影响受到感染,进而激发学生的内驱力,热爱一切美好的事物,成为具有高尚情感的人。

现代中学生,绝大部分都是独生子女。他们生活在优裕的家庭环境中,从小过着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日子;加之许多留守学生父母常年在外,隔代教育更是溺爱有加,和社会上“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的影响。使许多青少年的幸福观出现了偏差:“惟利是图”、“自私狭隘”。因而在语文教学中应该很好的利用一些范文对其进行正面引导。如在教学《提醒幸福》中让学生认识什么是幸福?所谓幸福并不等同于财富、地位、声望、婚姻。《项链》中主人公玛蒂尔德贪图虚荣、追求享乐最终导致的是遭受了十年的苦难。《我的空中楼阁》中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和追求。引导学生写出《我心中的幸福》,帮助他们树立起幸福更多的是收获的喜悦、朋友的温情、家庭的温暖、健康的身体、甚至一个乐观的心情正确的幸福观。

三、培养学生勤奋好学的品质,克服“自我中心”

宋朝的方仲永,5岁能作诗,被乡里称为“奇才”。但其父带他周游四方,终于“泯然众人矣。”相反,勤能补拙,有些人尽管智力平常,由于非智力因素得到充分发挥,也取得了突出的成就。外国有之,诗人哥德,戏曲家易卜生,发明大王爱迪生,在青少年阶段不是才华出众者;我国有之,孔子的学生曾参,智力水平并不高,但通过勤奋努力的补偿,终于由他把孔子的学问传下来。《中庸》有这样一段话:“人一能之,已百之;人十能之,已千之。果能此道矣,虽愚必明,虽柔必强。”这也正道出了不少的成功人士之所以成功,是有广泛的学习,仔细的探究,谨慎的思考,明确的辨别,切实的去实行为基础。爱迪生说:“天才就是百分之二的灵感,百分之九十八的汗水。”

当今崇尚个性,“自我”在青少年中也就成了个性的象征,特别是独生子女从小养尊处优,在家是小皇帝、小公主。什么都是以“自我为中心”,惟我独尊。因此教师应引导学生把个性张扬和“自我中心”区别开来。培养学生的进取心,克服嫉妒心;培养他们的同情心,克服自私心。让他们学会宽容,学会理智谦让,学会活泼开朗。如教学《廉颇蔺相如列传》时,让学生明白嫉妒是对谁都没有好处的,不能只从个人的利益去想去做,要学习蔺相如礼智谦让;教学《祝福》时,要大力倡导关心弱者,培养学生的同情心;教学《林黛玉进贾俯》让学生认识到林黛玉就是因为性格抑郁多疑而致走上绝路。通过写作《假如我是班主任》、《假如我是爸爸(妈妈)》等题目的文章,引导学生换位思考,学会站在别人的立场看问题,引导学生克服“自我中心”的自我意识。努力培养自己勤奋学习的良好习惯。

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新形势下的语文教学,充分考虑现代生活背景下的学生心理,从非智力因素方面致力于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充分体现了语文新课程的核心理念,它是提高学生学习效果的有效前提和保证。语文教学若能正确认识智力因素与非智力的关系,非智力因素与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关系。深入研究非智力因素、心理健康对能力发展产生作用的形式与途径,必能培养更多的具有健全人格的、心理健康得到均衡发展的、初步形成科学发展观的、与时具进的创新型人才。共同圆梦,圆自己的梦,圆中国之梦,圆世界之梦。

______________

收稿日期:2013-05-06

上一篇:感悟新课改下的初中英语教学 下一篇:如何建立恰当的师生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