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执行的“禁令”

时间:2022-08-23 01:27:43

禁烟令、限塑令、禁止未成年人上网、禁止摆放流动摊点等都是与公众生活息息相关的法规、规范。尽管这些“禁令”已经生效很长时间了,但大多风光一时就渐渐乏人问津,有的甚至从诞生之日起就没有真正执行过。

令行不止的“禁令”

2002年11月15日实施的《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管理条例》明确规定,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经营单位不得接纳未成年人。然而网吧经营者唯利是图,仍放纵未成年人上网。

2007年12月31日,国务院办公厅下发了《国务院办公厅关于限制生产销售使用塑料购物袋的通知》。眼下虽然大多数超市在执行“限塑令”,但在农贸市场和街头小店,“限塑令”却成了摆设。

2011年5月1日,《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实施细则》正式实施。但从实施最初,禁烟的理想预期就遭遇了现实的尴尬。在全国各地的商场、游戏厅、出租车等一切禁烟的地方,仍然有烟民在吸烟。

除此之外,电话用户实名登记制度、禁止摆放流动早点摊、限制犬只养放、禁止燃放烟花爆竹等都同上述禁令一样,有令未行,有禁未止。

究其原因

一大批本应执行的禁令陷入了“休眠”的尴尬局面,究竟是相关部门执行不力,还是禁令本身缺乏可行性呢?

消费习惯难以改掉。很多年轻消费者没有带塑料袋、环保袋上超市的习惯。在超市里面对购物车上大堆的物品,许多消费者对塑料袋的依赖显然无法抗拒。而菜农在限塑令出台后仍免费提供塑料袋也是无奈之举,“别人卖菜都有袋子提供,你要没有的话,别人就不买你的菜。”

经营者因利益未执行好禁令。市场的竞争机制造就了各通信运营商对客户的争夺,从而导致面对“无名”手机卡问题时,运营商常常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在成都市任意移动通信运营商的点,都能轻易购得一张没用身份证登记的手机卡。

缺少处罚规定。家住呼和浩特新城区的李先生说:“我知道有(禁烟)这么个规定,但是从来没听说谁因为在公共场所吸烟被处罚了。”

为“尴尬”禁令解围

现如今,这些“禁令”正像久置的“稻草人”一样,被钻空子的人摸清了底细,成了摆设。怎样才能避免这种情况呢?

要保证令行禁止,需要公众的普遍认同和尊重。只有每个人自觉遵守禁令,大家才能受益。在这方面,政府有广为宣传的义务,要让公众知晓出台禁令的目的和意义,只要室内公共场所吸烟是对他人权利的侵犯、使用塑料袋会造成怎样的环境破坏这些理念深入人心,遵守禁令就会成为公众的自觉行动。

禁令的相关法规要真正贴近生活,才能够服务于社会。安徽协利律师事务所律师陈良认为,应该更广泛地听取社会各界的意见,借助社会各界的智慧,增强法规的可操作性。特别是一些具体的操作规定,要符合现实情况,否则再漂亮的规定也无法实施。

还有专家指出,要落实禁令的执行主体,增强禁令的可执行性,加大对有关部门的督促和问责力度,也是重点工作之一。

(本刊综合)

上一篇:拾金不昧该不该奖? 下一篇:电影票价如何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