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科护理存在的伦理缺陷及应对措施探讨

时间:2022-08-22 11:23:05

精神科护理存在的伦理缺陷及应对措施探讨

摘要:护理作为一项以“病人”为中心、为大众而服务的工作,其对护理人员的道德要求较高,且护理的本质就是在尊重人权和尊严、珍爱生命、关怀生命的前提下,为病人、病人家属以及整个社会群众提供高质量的健康服务。然而,在精神科护理工作中,由于该类病人病况的特殊性,使得护理工作在一定程度偏离了护理的宗旨,甚至存在一定程度的伦理缺陷。本文就上述情况进了分析和解剖,并提出了相关的措施对上述情况进行改善。

关键词:精神科护理;伦理缺陷;措施

随着时代的进步,护理理念已经发生改变,其更加注重人文关怀,强调尊重人权、关爱生命。然而,在精神科病房实施各项护理的过程中,护理人员为了提升护理质量和医疗疗效,在一定程度上偏离了护理的本质,且存在一定的伦理缺陷,这大大了影响了护理服务的质量和品质。本文简要以精神科护理中较为常见的伦理缺陷为解剖点,提出了几点解决上述情况的措施,现整理阐述如下。

1 精神科护理中常见的伦理缺陷

1.1 管理中的伦理缺陷

精神科护理实施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病人在出入院整个过程中,每一件被正常人看做极其普通的物品,但对存在精神疾病的患者来说,就可能成为伤害他人或者伤害自己的工具,因此,精神科护理人员会根据精神病人的症状实施相应的安全管理措施。如,病人入院时,建议病人穿戴没有鞋带的软布鞋,以免鞋带成为伤害他人或伤害自己的工具;护理人员还会在晨间检查病人的卧室,查看是否存在危险物品,防止病人伤人、自伤、毁坏公物或者逃跑;同时还固定病人的洗浴时间,采取集中用餐的方式对病人进行统一管理,这都是为了保证病人的安全,也是为了避免病人存在吞咽障碍而引发窒息等症状。尽管上述采取的管理措施都是为了病人的人身安全着想,但在一定程度上也侵犯了患者的隐私,缩小了患者的自由空间,同时也违背患者的自,进而引发一系列的矛盾和纠纷。

1.2 约束过程中存在伦理缺陷

精神病患者因为自身精神异常等问题,常会出现伤害他人或者伤害自己等行为,而护理人员为避免病人上述暴力行为造成不可挽回的伤害,对不能配合治疗的病人常采取约束带的方式进行控制。然而,正因为患者精神异常,自知力极为缺乏,且不认为自己患有精神病,在进行相关约束的过程中,不仅不听护理人员的解释,且情绪激动;同时精神病患者暴力行为具有一定的突发性,而护理人员在开展约束的过程中,常因为情况紧急不能预先做好充分说明和准备,甚至采取突然袭击等方式对患者进行约束。而这些行为常常不被患者家属接受,进而产生医疗纠纷。

1.3 基础护理中存在的伦理缺陷

护理人员有义务尊重和保护患者的个人隐私,这种隐私除了包含患者的疾病隐私外,还包括患者的身体隐私。然而,护理人员在实施各项基础护理工作时,常常认为患者的个人隐私只是隐秘部位才需要尊重和保护,却忽略其他方面,这在一定程度上侵犯了患者的身体隐私;再则不同人对隐私的看法不同,感受也不相同,而患者因为精神原因,自知力缺乏,很少提出异议,而护理人员也很少注意该方面的问题,进而容易引发争议和纠纷。

2 策略

2.1 尊重患者,体现人文精神

护理人员在精神病患者实施护理的过程中,护理人员应将患者看作一个人来对待,主动给予患者关心,落实职责,认真履行护士职责。在遭遇病人因精神异常而出现不理智或者暴力行为时,护理人员应保持冷静,提醒自己病人此刻的行为和言语是病态的,应冷静处理,严格依照约束标准对患者实行约束,不能为图自己工作的方便而去约束患者。在约束的过程中,除非是紧急情况,否者都应提前告知患者约束的目的,实施约束前应态度应该和蔼,尽量避免引起患者紧张、敌对或者恐惧心理,整个过程应体现出人文精神。

2.2 践行告知义务,体现以人为本的护理宗旨

护理人员在开展各种护理工作的过程中,病人有权利知道自身疾病的治疗进展、病态变化以及护理方案,尤其是医院在开展实验性治疗的过程中,这直接关系到患者的病况好坏与切身利益,护理人员应该在保障不伤害、不强迫的原则下,通知其病人及其家属,在取得同意后,才可实施相应的实验性治疗。同时,病人在入院接受治疗时,护理人员应该主动向其家属告知住院的相关事宜以及护理过程中可能对病人采取的保护性约束措施,在获得患者家属的知情同意书后,才可对患者实施治疗,并尽量获取患者及其家属的认可。在实施护理过程中,若是遇到不配合的患者,可施行约束,在给予治疗或者患者情绪稳定下来后,应向患者说明原因,并解除约束。践行告知义务是尊重患者人权的最基本保障,也是护理中以人为本宗旨的体现。

2.3 严格遵守不伤害原则,保证护理服务质量

护理人员在对病人实施各项基础护理措施时,应注意到尊重患者的个人隐私,做好不讨论、不外泄;在实施约束操作或者抢救时,应预先使用布帘或者屏风遮挡;若是病人的隐私问题会对其他人造成伤害时,应该及时进行处理,不能仅仅只考虑隐私的保密。

2.4 加强护士道德观念的培养、提升其道德伦理观

护理职业属于一项崇高的职业。它对道德价值观、社会伦理观的要求较高,这是护理服务质量的有效保障。因此,加强对护理道德观、价值观、伦理观的培养,是提升护理人员责任心的有效途径之一,也是实施优质化服务,减少伦理缺陷有效措施之一。护理人员应该加强对现代化护理理念的学习,时刻以病人为中心,尊重患者的人身权利,不讥讽患者,不嘲笑患者,尊重患者的隐私,做到保密不外泄,这不仅有助于降低医疗纠纷发生率,也同时有助于增加患者护理配合度。

3 小结

精神科护理人员服务的对象是社会上最为脆弱的人群之一,因此,对于他们的不幸,护理人员应该给予更多的关爱和爱护。或许,在护理措施实施的过程中仍旧会存在一定程度的伦理缺陷,但我相信“以人为本”的护理宗旨将继续改进护理工作的缺陷,提升护理服务质量。

参考文献:

[1]栓萍.护理伦理学在护理工作中的意义[J].全科护理,2009(5B):1292-1293

[2]忠英,陆惠,李萍住院精种病病人约束现状及其相关因素调查[J].护理研究,2009 (12B):3212-3213

[3]梁小薇.浅析“慎独”与精神科护理安全管理[J].中外健康文摘,2010(19):326-327

上一篇:82例肺心病合并心衰的护理 下一篇:消化性溃疡患者的心理社会因素分析及护理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