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思政课程教改的途径

时间:2022-08-22 10:42:10

强化思政课程教改的途径

[摘 要]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促使我国教育事业也相对进入了一个较为积极的发展时期,高教过程中思政课程的开设就成为促使学生在思想政治领域觉悟性提高以及人生道路方向正确导向的主要途径之一。但是社会发展迅速,旧有的思政课程教育已经无法满足现今社会发展的需求,因此思政课程面临着教学改革的现状。那么,如何强化思政课程教改,思政课程教改有哪些可行性途径就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思政课程 强化 教改 途径

[中图分类号] G6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4)05-0124-02

高校思政课程因其对高校学生的人生观与价值观正确导向的作用,所以一直以来都是教育部关注的重点教学项目之一,因此思政课程的教学改革也就显得尤为重要,特别是在现今社会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在作为高校学生的精神文明建设重要手段的思政课程教学中,如何进行教学才能更好地为学生所接受已然成为思政课程教改的首要难题。因此,我们就有必要对强化思政教改的途径进行研究和探讨。

一、望闻问切――思政课程教学现状

第一,高校学生并不是成熟的社会体,可以说这一族群对现实社会的认识仍不够清晰,在这种情况下所形成的人生观与价值观仍然需要思政课程作为指向进行正确的诱发和引导。但是,也正是由于对自身原因的认识不清却过早地接触一些具有错误价值导向的信息,诱发高校学生难以接受思政课程教学中的主体观念,从而引发了思政课程无法深入学生心理的现状。

第二,高校作为学生正式进入社会前知识储备的关键时期,为了让学生能够更好适应快节奏社会发展的需要,必须让学生了解多元文化中所蕴含的多种价值取向。但是高校学生作为思想还不足够成熟的群体,对于多种价值取向接触后,就容易形成对正确价值取向偏离的特点,这无疑大大加深了思政课程教学的难度,同时也成为思政课程教学无法引导学生走向正确价值取向道路的现状。

第三,从教师教学的角度出发,思政课程教学研究依然存在力度不够的现状。思政课程作为高校普及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推手,同时也是培养我国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的重要根据地,可是现在仍然许多院校在加大对专业课程的研究力度的同时,往往忽视了思政课程的重要作用,从而使得思政课程由于继续沿用传统教学模式而导致不为新时期的学生所接受的现状普遍存在。

二、理清病因――思政课程教学现状成因

第一,社会原因:道德体系建设步伐的滞后性

如果说法律是最强有力的社会约束力的话,那么道德就是人们遵守法律、履行义务的标尺,可以说道德在人们生活中所起到的规范作用是巨大的。但是在现今社会,无论是信息化、智能化的时展,还是多元文化的兼容并蓄,对于传统的道德体系都是一种破坏性的冲击,在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不少地区只着眼于经济热点的发展能否跟上时代的步伐,但是却忽略了道德体系建设也要跟上时代脚步的重要性。因此,在道德体系建设严重落后的情况下,必然导致道德对社会行为约束力的减弱,伴随而来的必然是大多数让人寒心失望的事件,而在信息化、智能化催动下,也必然导致信息快速传播现象的发生。在这种循环中,高校学生作为思想仍不成熟的社会群体,对其人生观价值观产生错误导向的可能也就加大,而这些也成为学生无法客观接受思政课程教学的原因,成为思政课程教学不能充分发展的社会原因。

第二,学生自身原因:自身矛盾与外界压力的双重压迫

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因此思政课程教学形成上述现状的原因自然离不开学生对思政课程教学的排斥。这种排斥的形成原因主要来自两方面:一方面高校学生正处于形成完整思想的关键时期,从教育心理学的角度分析,这一时期的学生在经过长时间的学习压力压迫后,进入高校的初期阶段,都会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处于一种思想空白期的状态。在这一时期内,学生可能通过高速信息传播,让一些腐朽落后的文化占据主导思想,学生对于高校思政课程教学中所传递的正确价值取向存在排他心理的同时,也理解这种价值取向的正确性,这样长期处于思想矛盾的状况下,不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思想价值取向,更不利于有意义的人生观与价值观的形成。另一方面,不断扩招造成不少高校存在学生理论水平不均衡的情况,这种情况下,对于一些理论功底较差的学生学习全新的专业知识必然形成较大的学业压力,再加之就业竞争所形成压力的加剧,就使得学生越发重视专业课程的学习而忽视对思政课程的认识。这也是思政课程教学形成这种现状的重要原因之一。

第三,教师教学原因:教学方式与教学内容的陈旧性

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主导作用是能否实现教学效果的重要指向。在时展的今天,教学课程必须做到与时俱进,可是在思政课程教学过程中,许多教师仍然保存着几年沿用一套教案的陋习,对所教授的思政课程缺乏全面的科学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经验,这样不仅无法在教学内容上做到与时俱进,甚至在教学方式上也一直沿用着传统的方法而得不到创新,无法做到从教学根本上贴近学生的生活,因此形成了思政课程无法为学生所接受的教学现状。

三、对症下药――强化思政课程教改的途径

第一,强化思政课程教改,首先要做到“与时俱进”。信息化、智能化时代的发展虽然能够对学生正确价值导向造成一定的消极影响,但是“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面性”,马克思主义哲学依据告诉我们必须从多角度去看待事物的发展变化。信息的快速传播一样可以为思政课程教学中的学生与教师之间架起一座沟通的桥梁。思政课程中的教学理论应与学生所关注的时事热点问题相结合,让学生在学习思政理论知识后,把理论运用到实践中去,这样不仅能够吸引学生学习思政学科的兴趣,同时能够加深学生对学科知识的理解,还能够从根本上教会学生如何运用正确的眼光看待现有时事热点,从而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取向,达到强化思政课程教学改革的目的。

第二,强化思政课程教改,要做到教学模式和方法的优化。新时代高速发展下,思政课程教学已经不能够用传统教学模式满足全新教学目的的需要。教师主动讲授,学生被动接受的模式已然不能够促使学生将注意力集中在所教授的内容上,特别是思政课程作为具有大量专业性、知识性,具有极强逻辑性的专业术语的学科,在传统教学中更是不容易为学生所接受。因此教学模式必须从传统的“只教不学”向全新的“教学结合”转化,从被动教学向互动教学转化,只有做到教学双方的主动,才能把学生学习思政课程的整体积极性调动起来,才能够发挥思政课程教改的强化作用。

强化思政课程教改,除了教学模式的革新,当然还必须有教学方法的配合。新时代科技发展的进步性不仅要体现在生活中,更是要灵活运用到课堂上,在强化思政课程教改的过程中,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应用不仅大大避免了教学过程中不必要的时间浪费,同时也能够让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获得最丰富的教学内容,这样就能够加大学生在学习思政课程中的教学成果,并且教学方法的电子化还有利于思政课程电子教学资料体系的形成。这种把先进科技融入教学方法的方式,从根本上把强化思政课程教改变为可能。

第三,强化思政课程教改,要做到以“生”为本。思政课程进行改革的根本就是要把“师本位”思想替换成“生本位”。学生是教学成效得以实现的主体因素,因此,无论如何变幻教学方式,改进教学模式,都要时时刻刻从学生的角度出发,特别是思政课程作为对学生人生观、价值观具有引导性的特殊学科,更是要以学生切身实际作为教学的出发点。在新时代,学生面对着自身和外界双重压力的压迫下,造成精神世界空虚,因而更是需要思政课程以学生作为教学出发点,教育学生如何透过正确的途径达成自己人生价值,这也是强化思政课程教改最直接、最有效的途径。

在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各行各业都面临着变革,针对教育所进行变革的重要性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特别针对现在浮躁的社会现象,如何更好透过思政课程引导高校学生的思想就成为重中之重。虽然高校思政课程教改依然存在许多不足,但只要我们抓住强化思政课程教改的有效途径,运用具有科学依据的方法进行合理变革,并透过教学大胆实践,就一定能为思政课程教改开创新篇章。

[ 参 考 文 献 ]

[1] 刘伟.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规范化改革与实证研究――基于“05方案”实施以来广州大学城高校实践教学的新进展[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2(21).

[2] 黄履香.论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创新――基于“05方案”教学改革的探索[J].广东农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1).

[3] 杨柳.关于改进高职院校形势与政策教育的若干意见[J].武汉交通职业学院学报,2012(4) .

[4] 王树权.以案例教学为突破口深入推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6(1) .

[5] 钱立洁.对改革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措施的探讨[J]. 世纪桥,2008(3) .

[6] 张连福.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的调查与思考[J].池州学院学报,2009(4) .

[7] 赵玉环.高职院校思政课程教学改革实践――案例教学法的应用[J].知识经济,2010(22).

上一篇:科学家们应该被产品经理改造 下一篇:视频字幕模式对英语听力理解和词汇习得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