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肠恶性肿瘤患者的心理评估及干预策略研究

时间:2022-08-22 10:00:01

直肠恶性肿瘤患者的心理评估及干预策略研究

[摘要] 目的观察心理护理干预对直肠恶性肿瘤患者康复的影响。方法将72例直肠恶性肿瘤患者按入院的先后顺序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常规的治疗护理。研究组在常规治疗护理外进行4周系统的护理干预。临床护理中采用访谈、观察及临床症状自评量表(SCL-90)、Zung自评抑郁量表(SDS)、Zung焦虑自评量表(SAS),直肠恶性肿瘤患者生命质量核心量表ECRTC观察表进行心理评估,并进行及时有效的各项护理干预及干预后评估。出院1年进行随访。结果研究组36例,其中男17例,女19例,年龄32~75岁心理干预前两组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护理干预4周末,研究组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服药依从性明显高于对照组,具有非常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

中图分类号:R73 文献标示码:B 文章编号:1729-2190(2008)8-0049-02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我院于2006~2008-4收治不同时期的恶性肿瘤患者共72例,对照组男18例、女18例、年龄32-84,

研究组36例,其中男17例、女19例、年龄32~75岁。

2方法

研究方法 将所选择的病历按就诊的先后顺序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36例,其中男17例,女19例,年龄32~75岁,平均病程7.6±6.3年;对照组36例,男18例,女18例,年龄32~84岁,平均病程6.9±6.2年经统计学分析,两组性别构成比,年龄,病程和治疗用药剂量等方面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护理。研究组从入院起进行系统的心理护理干预。临床护理中采用访谈、观察及临床症状自评量表(SCL-90)、Zung自评抑郁量表(SDS)、Zung焦虑自评量表(SAS),肿瘤患者生命质量核心量表ECRTC观察表进行心理评估,并进行及时有效的各项护理干预及干预后评估。

3结 果

显效率比较 研究组痊愈20例,显著进步13例,进步2例,无效1例,显效率为90.7%;对照组痊愈16例,显著进步14例,进步4例,无效2例,显效率为74.4%。两组显效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

通过对72例处于不同时期的恶性肿瘤患者,采取不同的心理干预策略。其中35例患者减轻了负性情绪,改善生存

质量,增强治愈疾病的信心,取得最佳治疗效果。

4心理评估

全面准确评估病人情况 护士在病人入院后,应全面收集资料,评估病人情况,包括病人的适应性、生活自理程度、病人对患病的态度、对疾病的了解程度、心理情绪反应等。在治疗护理过程中,通过观察与病人交谈,尽早了解病人是否存在焦虑或抑郁状况。

4.1患者的心理需要

患者的心理需要是指病人进入角色后对生理和社会的要求的反映。主要的需要有:(1)安全感的需要(2)被认识与尊重的需要(3)能接纳与友好的需要(4)社会支持的需要(5)舒适与美感的需要

4.2癌症患者的心理特点

(1)怀疑否认期 否认是病人的一种心理:此期的典型表现为心神不宁,企图逃离现实,要求医生复查并四处打听相关的情况。病人无法承认任何有关疾病的情况、说明或解释、也无法处理与此有关的任何问题或做出任何决定。否认持续时间因人而异,有些病人可能会持续否认直至死亡"

(2)愤怒发泄期 否认之后,病人常出现强烈的愤怒和悲痛,并把这种愤怒向周围的人发泄,与亲人医护人员发生吵闹,事事感到不如意、不顺眼,还会认为所有人都对不起他,委屈了他、进而怕周围人遗弃他。

(3)磋商协议期 病人在接受事实之后,常出现侥幸心理,认为自己有好的行为,就可能出现奇迹,生命可能延长。表现为时而烦躁、时而安详、对过去所做的错事表示悔恨,要求宽恕并做出承诺,在此期病人一般能积极地配合各种治疗与护理。

(4)悲伤抑郁期 当病人在治疗或休养过程中,想到自已还未完成的工作和事业,不能顾及亲人子女的生活,病人产生难以言状的痛楚和悲伤,产生强烈的失落感,出现悲伤、退缩、情绪低落、沉默、哭泣等反应,再加上疾病的折磨,病人则进一步转化为绝望,从而产生轻生的念头,一旦产生了这种心理之后,就可能采取各种手段过早结束自己的生命。

(5)情感升华期 部分癌症患者虽有多种心理矛盾,但最终能以平静的心态面对现实,利用有限的时间,实现自己的愿望和理想,使生活更充实更有价值,这就是升华。升华是一种积极的心理防范反应病人在积极的心理状态下,不但心理平衡,而且身体状态也会形成良性循环。

4.3患者的心理问题包括:

(1)回避 这种类型属于心理防卫机制。患者努力回避自己患恶性肿瘤的事实,不愿承认癌症的不良愈后,不愿别人知道自己患恶性肿瘤。

(2)依赖和退化 由于疾病影响,部分患者还会出现返童现象。行为和举止产生退化,对亲人表现出过分的依赖,表现为对医院环境不适应,情感脆弱,此类患者如孩童般寻求更多的照顾和慰籍。

(3)自我角色紊乱 当被告知所患疾病时,患者常常表现出复杂的情感变化,这种心路历程也是自我角色转换的过程。表现出对患者角色的不适应、不接受,因为他往往要停止以前的社会角色、家庭角色,从而感到自己对人生进取的激情受挫;对家庭对亲人应尽的责任受阻,对所患疾病愈后的担心,这一系列情感往往会发生角色转换的冲突,从而造成自我角色紊乱。

(4)恐惧 确认所患疾病后,患者往往表现出恐惧,感到死亡即将到来,由此而产生疼痛加剧、失眠、厌食等症状。也有些患者是在治疗阶段产生此类情绪,如被告知疾病需要手术治疗,术后会出现某些并发症或造成身体部分缺失,机体原有功能发生改变,自我形象会受到影响,从而产生焦虑、恐惧。

(5)沮丧 患者表现为接受癌的诊断,但意志消沉,不主动接受治疗,往往以“宿命论”消极应对,对治疗失去信心,将情绪陷入沮丧的困境中。

(6)抑郁 患者对癌症的诊断缺乏足够的思想准备,继之出现消极、悲观厌世,甚至产生自杀念头。时常表现出注意力不集中、不愿与人交谈、厌食、睡眠障碍等症状。

(7)临终前情感反应晚期肿瘤患者临终前神志尚清或仍有潜意识存在,仍强烈渴望精神上的满足,渴望亲人的陪伴,渴望自己的信仰得到最后的满足和尊重。

5干预策略

对癌症患者的心理护理,要针对患者的性格特点和不同时期的心理特点开展,除创造安静!舒适!良好的休养治疗环境和提高病人同疾病作斗争的积极性外,还应及时了解病人心理变化 随时掌握病人的心理变化。

5.1 心理护理干预方法①对患者有同情心,建立伙伴式的护患、护陪关系,主动热情,多接触、关心病人及家属,劝慰病人安心住院,接受治疗。②将患者安排在设施安全简单,易于观察的病房。加强发全管理,防止不安全物品带入病房,及时处理和维修不安全设施。口服药由护士现场监督,外出活动由护理人员全程陪护,以防意外。③细致评估每个病人现存和潜在的心理问题,针对具体情况给予相应的心理干预,使其能正确对待疾病。④采取集体与个体相结合的形式向患者介绍抑郁症的一般知识。疾病的治疗过程及转归,用药的目的,作用,不良反应。鼓励病人积极配合治疗,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⑤鼓励病人之间进行交流,积极参加病房的工娱活动如听音乐,打扑克,下棋,看电视等,为患者有差别,在临床上应根据不同的病情选择使用。适应社会生活作好准备。⑥患者出院时向患者介绍院外维持用药的原则,注意事项。复诊的具体时间,复诊的重要性。鼓励患者多接触社会,适应社会,提高生存、生活质量。随访在患者出院1年末进行,采取电话随访,书信随访和面询3种形式。患者住院期间了解清楚患者的家庭住址、电话和社会关系,为以后随访作准备。

5.2 综合干预方法以减轻负性情绪对病人的压力,提高集体免疫由于肿瘤病人的疾病种类不同,病情不一,性格特点各异,建立肿瘤病人俱乐部,组成爱心使者这样一支队伍,以肿瘤因而在护理中也必须根据肿瘤病人生理、心理、社会、文化背景病人亲身抗癌经历,增强他们的抗癌信心,帮助他们回归社会,及具体的心理状态,采取相应的护理对策。

5.3 稳定型患者自控能力较强,既能看到癌症的可怕性,又能看到癌症的可治愈性,此类型的患者多数为自身修养和文化程度较高的患者,对护士健康教育宣传!心理护理易于接受,护患之间容易沟通,能主动配合治疗和护理,治疗效果好。

5.4抑郁型患者表现为悲观失望、失眠、自责消极。护士要加强与病人沟通交流,及时发现抑郁症状和反抗治疗的心理,防止发生意外。同时实施有针对性的心理护理,给予适当的解释、安慰、告知注意事项。多介绍治疗成功的病例,使其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保持情绪稳定,积极配合治疗

5.5焦虑型患者心事重重,坐卧不安,戒备心强,对事情往往产生错误的判断。护士与病人交谈时要注意语言技巧,可以用聊天询问的方式,将健康知识传授给患者,使患者不断地获取相关知识,取得患者的信任。

5.6恐惧型患者极度紧张,情绪反应强烈"首先采取有效护理措施,稳定病人情绪,抓住时机,介绍相同疾病治疗成功的病人共同说教,动员亲属给予患者精神和生活上的帮助,善于听取病人的倾诉,让其宣泄不良情绪;适当鼓励患者,使其思想趋于稳定,以达到缓解精神压力,减轻心理负担的效果。

5.7否定型患者存在侥幸心理,不敢面对现实,应采取多种方式介绍相关知识,宣传癌症治愈的典型病例,教育患者相信科学,产生积极的心态,以正确态度对待自己的病情。

患者心理是一个随病情发展而变化的过程,护士要随时观察其心理状态的变化特点,给予耐心连续的心理护理,重视心理干预在癌症整体治疗中的作用。注意对患者心理机能的调整,教会患者合理的应对方式,使治疗效果明显提高。认真做好癌症患者的心理干预,使患者保持稳定的心理,树立正确的生命观,以积极的心态接受治疗和护理,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6讨论

准确评估患者的心理状态是实施有效干预的前提,本案SAS和SDS结果显示,癌症患者存在着明显的焦虑、抑郁心理。因此,我们应根据不同的情况给予相应的心理护理,引导患者接受和正视现实,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减轻焦虑、认知行为治疗等。通过护理干预后患者焦虑!抑郁心理明显改善,护患关系更加融洽,为患者营造了利于疾病治疗康复的良好氛围,有利于减轻其心理负担,建立对疾病治疗的信心,积极的配合治疗,达到治疗的如期效果。

上一篇:剖宫产术后使用PCIA拔尿管时间的观察 下一篇:改进住院患者健康教育实施方法与 评价在提高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