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教学的对策

时间:2022-08-22 09:45:06

优化教学的对策

现阶段朗读教学的有效性仍让人颇为担忧。一些教师在进行阅读教学时,虽然基本上改变了传统教学模式中用乏味的讲解和说教代替学生的朗读。然而现在的朗读教学只是停留在轻描淡写的“读”上,教师也只是义务式完成新课程改革的要求,把课堂上的朗读阶段只当作一个任务,草草过场。本文就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论述。

一、朗读教学现状分析

(一)缺乏足够的朗读时间

课堂上,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大多教师拘泥于“讲问式”的语文教学法,课堂上的大多数时间都用于提问和回答,学生朗读的时间很少。即使读也只是做个读的样子,匆匆过场,草草收兵。

(二)忽视朗读的情感导向作用

听过一位教师执教的《徐悲鸿励志学画》的教学片段

师:达仰很看重刻苦学习的徐悲鸿,这却引起了一些外国学生的嫉妒,外国学生又对徐悲鸿说了什么呢?请一位同学有感情的朗读一下课文的第二自然段。

(教师的话音刚落,教室里顿时热闹起来,学生争先恐后地举手,还嚷嚷着:“老师,我来,我来,我会学外国人说话!”老师请了一位同学朗读,其他同学都失望的把手放下了。被点到的那位学生眉飞色舞的站起来)

生:(笑眯眯的学着外国人说中文都用平调的说法)Mr.xu,我知道达仰很看重你,但你别以为进了达仰的门就能当画家。(其他同学哄堂大笑)你们中国人就是去天……堂去深造也成不了才!

(“天”字故意拉长,全班学生彻底笑翻天,一同学说:“这有什么,我还有更精彩的呢!”)

上课的教师也被这位同学“出色”的朗读逗笑了。《徐悲鸿励志学画》本是一篇爱国主义教育和引导学生学会刻苦学习品质的好教材。在教学中,教师让学生有感情的朗读目的是通过朗读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思想品德教育,引导学生体会外国留学生对徐悲鸿的侮辱,对中国人的侮辱,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从而学习徐悲鸿为了祖国的荣誉而励志学画的意志品质。

二、优化朗读教学的策略

(一)给学生充裕的读书时间

曾经观看过一位老师在2004年执教的《匆匆》一课,感慨颇多,在整堂课中,这位老师用了大量的时间训练学生的朗读。不论是读自己喜欢的段落和难读的段落,也不论是指名读、接读、齐读、教师范读,每一个环节都步步落实,占据课堂的大部分时间。例如下面初读课文的教学片段:

师:课文已经读了一遍,但还远远不够。好文章要反复读,大声读,在读中领会,在读中感受。在这篇文章中,你们一定有很喜欢的段落吧?请大家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再读一读。

(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读)

师:大家读的真认真,真起劲儿。那么有没有感到比较难读的段落呢?下面,请同学们选择自己感觉最难读的段落或者句子再读一读,直到读通、读顺。

(学生选择自己感觉最难读的段落或句子再读)

师:把最难读的句子读通了,这种感觉不错吧。听了大家的朗读,老师也忍不住想读一读了,想听吗?

(教师配乐范读课文)

师:老师的朗读和你的有什么不同?

生:老师读得好!

师:老师哪里读得比你好?你认为老师为什么比你读得好?你从老师的朗读中听到了一种什么情绪?

生:急迫。

生:焦灼。

生:老师是在用心读。

师:好!读的时候我把自己的心也融进去了,只有用心去读才能把课文读好。没有人向老师挑战吗?老师是配乐读的,想配乐读吗?把你觉得读得好的地方读一读。(学生配乐读)

从这个教学案例可以看出,老师花了大量的时间用于朗读,纵观整节课,老师的朗读教学几乎占课堂时间的一半。新课改强调促进学生的自我发展,教师只是引导者和组织者,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应该把课堂上提问的时间留给学生,讲解的时间留给学生,保证学生的朗读时间,让学生在朗读的过程中体会、领悟课文。

(二)定准课文的情感基调

《现代汉语词典》对“基调”的解释是:(1)音乐作品中主要的调(2)主要精神,基本观点。因此,情感基调应该是指作品的基本观点的情感取向,即作品的总的感情态度,总的感彩,是层次、段落、语句中具体思想感情的综合表露。就像上文提到的那位教师在执教《徐悲鸿励志学画》时,教师自己解读文本时应该首先意识到这段课文的教学侧重与人文性,应做适当铺垫,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这样在教学时,学生自然会把对外国学生的憎恨转嫁为对徐悲鸿的敬佩,和对祖国的热爱。也就不可能出现上文中提到的情形。

(三)优化朗读评价的方式方法

第斯多惠说“教学艺术的本质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唤醒、激励和鼓舞”,这句话是很有道理的。但是一味的激励鼓舞反而会收到相反的效果。老师作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和引导者,他对学生的评价会贯穿整个教学过程,评价的好坏,以及评价的方式、方法是否恰当直接影响到教学的效果。同样,在朗读教学的评价中,对学生朗读的批评和表扬也要讲究艺术,把批评和表扬有机结合起来。

在教学过程中发现现阶段小学语文朗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且能够用运用正确的方法解决已经出现的问题,提高小学语文朗读教学的效果,从根本上做到“以读为本”。

【作者单位:宿迁市宿城区实验小学 江苏】

上一篇:珍视学生错误呈现精彩课堂 下一篇:引导正确感知培养审美情趣提升综合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