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究朗读艺术 优化朗读训练

时间:2022-09-13 09:06:29

讲究朗读艺术 优化朗读训练

摘 要:《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小学各个年级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由此可见,朗读中能识字学词,朗读中能积累语言,朗读中能形成语感,朗读中能发展思维,朗读中还能使人受到美的陶冶。

关键词:朗读;训练;艺术

在阅读教学中,如何讲究朗读艺术,优化朗读呢?

一、范读入境,激发朗读兴趣

所谓范读入境,即教师带着感情朗读,以自己的真情实感激发学生的情感,使语言文字变为鲜明的形象或场景,使学生虽在教室之中,却有身临其境之感,与教师、与作者、与书中人物产生共鸣。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学生朗读的兴趣,才能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

教师范读要入境,首先必须带着感情范读,要进入课文描写的意境,进入课文人物的内心世界。如,教学《圆明园的毁灭》中有关“园内景观多”一段,上课前,我自己先反复朗读,边读边体会圆明园的辉煌历史,并在自家庭院里自读自听。为了突出园内景观各自的特点,在范读“圆明园中,有金碧辉煌的殿堂,也有玲珑剔透的亭台楼阁”一句时,语气读得有轻有重;为了再现当年“买卖街”的热闹非凡,范读时,语速快,声调高;读“也有象征着田园风光的山乡村野”一句时,声调低缓。这样的范读,声调有高有低,语气有轻有重,速度有快有慢。这时,教师再指名让学生朗读这一段时,他们也能像老师那样,豪情满怀,再现圆明园当年的辉煌。同学们都很来劲,跃跃欲试,读的效果很好,包括全班的齐读,也很有感情。

二、比较朗读,优化朗读过程

几年来,为了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优化朗读过程,我把比较法引进朗读训练中,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主要做法有三方面。

1.删减词语,进行比较朗读

指导朗读时,在不影响语句通顺的情况下,删减一些准确、传神的词语,让学生在比较朗读中去探究课文的内蕴。

如,《她是我的朋友》中有这样一句话:“一阵沉默之后,一只小手颤抖地举起来。忽然又放下去,然后又举起来。”这段话写出了在危急关头其他小朋友还在思考时,阮恒激动而又紧张害怕的情绪。想着自己会因输血而“死”但又想着要救朋友。这样一个鲜明的形象通过短短的一句话展现出来,尤其突出在“颤抖”“又”的词语上。学生通过比较朗读,就能深刻地体会到阮恒的斗争情绪。

2.调换词语,指导比较朗读

在朗读教学中,为了使学生了解选词炼字的重要性,深化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我采取调换近义词的方法让学生进行朗读比较。

如,教学古诗《泊船瓜洲》时,为了让学生体会其间名句“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绿”字的传神性,我就让学生把“绿”字换成“到、过、满”这些作者曾用过的字,然后进行比较,反复朗读。最后,学生在对比朗读中体会到“绿”字表现出了春天的勃勃生机。

3.改变句型,引导比较朗读

根据句子的特点,相应作一点句型变换引导学生作比较朗读,既有助于学生在比较中读好原文的句子,又能使他们领悟作者的情感,产生共鸣。

如,教学《白杨》时,我把句子“爸爸只是在向孩子们介绍白杨树吗?不是的。”改为:“爸爸不只是在向孩子们介绍白杨树。”然后让学生对比起来朗读,学生就体会到原文中句子强调的是:爸爸最想给孩子们介绍的并不是白杨树。

三、创设情境,提高朗读技巧

所谓创设情境,就是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媒体演示、实验、欣赏自然、表演、游戏、音乐等各种手段,创设相应的情境,使其得到熏陶与感染。

如,教学《美丽的小兴安岭》一文时,先让学生一边听老师范读课文,一边想象小兴安岭的美丽,使小兴安岭在他们心目中有个朦胧的整体的印象。再让学生观察画面,体会小兴安岭的美。然后进一步引导学生看看作者是怎样描绘这些景物的,抓住“抽”“嫩绿”“融化”“汇成”“淙淙”“散步”“俯下”等词语,想象树木的长势、颜色以及小溪悦耳的声响、小鹿顽皮的动作、神态等,理解作者用词的精当,体会人们的喜悦之情。最后,让学生有表情地朗读,学生读得有声有色,就好像步入了小兴安岭美丽的画卷之中。

总之,朗读训练是一种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手段,抓好朗读训练,让课堂充满读书声,坚持“让学生充分的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是一名小学语文教师应追求的终极目标。因此,教师要讲究朗读艺术,优化朗读训练,给学生充分的读书时间,让他们在读中理解,读中感悟,读中抒情,真正做到“以读为本”。

(作者单位 福建省厦门市同安区小坪小学)

上一篇:加强语言训练 发展学生思维 下一篇:烟草商业零售客户满意度提升研究